過去50年,韓國扶植財閥,財閥在每個年代借著不同產業振興韓國經濟,紡織、重工、電子和高科技等產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后來,財閥更使韓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2012年,財閥占韓國GDP比重達到82%。
但是,經濟繁榮卻帶來社會苦果,韓國社會分配不公的影響逐漸顯現,貧富收入差距在八年間,從5.57倍拉大到7.34倍;自殺人數每天平均近40人,是OECD成員國之最。

韓國的困境日益顯現:出口、GDP衰退;企業面臨紅潮沖擊;青年承受低薪壓力。韓國總統樸槿惠三年前提出“創造經濟”政策,試圖糾正獨厚財閥的錯誤,替經濟與社會結構轉型。
宏偉氣派的高樓,櫛比鱗次地聳立,這里,是韓國首爾最繁華的江南區。

江南區因《Gangnam Style》一曲點擊率超過20億次而在全世界暴紅,它不僅擁有全韓國最高的房價,也是超級豪宅和有錢富豪的聚集地。
早上8點多,江南地鐵站11號出口,可見許多身穿黑色大衣套裝、西裝筆挺,邊走邊看手機的上班族,準備進入各大企業的宏偉大樓工作。
但特別的是,也有不少輕便裝扮、一襲襯衫牛仔褲的年輕創業者,背著筆記本電腦穿梭在人群中。新創公司Toss Lab創辦人之一李永福,就是其中的江南“新住民”。創業之前,他曾在三星電子服務將近六年,卻在2014年毅然離職,與三名韓國年輕人共同創業,開發了企業通訊軟件JANDI,目前有三萬企業用戶。
政府統整企業資源 輔導青年創業

韓國硅谷:板橋科技谷
以前的韓國年輕人,大學畢業的前三個工作志愿是大企業、公家機關、智庫。
但現在,他們有了更多選擇。這批江南新住民,約莫三年前,搭上韓國“創造經濟”新路線的快車,開始停泊在這里、形成創業聚落。
2013年2月,韓國總統樸槿惠上任后,大力推動“創造經濟”政策,由政府帶頭,統合大企業的資源,為年輕人搭橋鋪路,要讓創業公司成為韓國經濟的新驅動力,其背后的原因是,韓國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以下這三個數字,透露出韓國當前的困境:首先,出口金額連續14個月呈現衰退,創史上最長衰退紀錄。
第二,去年GDP僅2.6%,創三年新低。
第三,青年失業率高達9.2%,創15年來新高。

過去,韓國財閥掌控了國家經濟,包括三星、現代等前三十大財閥,營收竟然占GDP的八成。而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正是當年扶植三星等財閥起飛的推手。
但,樸槿惠卻公開承認錯誤,并致力于扭轉過去政策造成的偏差。
2012年競選總統時,樸槿惠疾呼:“必須改正之前‘最大限度發揮大企業優勢的政策中的錯誤之處。”并承諾勝選后,將推出發展中小企業和新創的振興經濟政策。2014年就職一周年時,她再度重申:“如果不能改變經濟結構和錯誤的慣行,韓國就沒有未來,就不能阻止持續的低成長。”因為過去扶植財閥的代價就是,貧富差距擴大、中小企業消失、青年失業率飆高。當韓國上一代享受經濟富裕的果實時,年輕人卻籠罩在“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連自己都養不活……”的困境里。

谷歌在首爾設立創業園區,樸槿惠親臨主持揭幕
樸槿惠上任三年,雖然“創造經濟”政策仍未有驚人成果,但韓國已開始出現有別于以往的改變:過去的首爾江南區,原本是有錢人出沒、財閥大樓林立之地;現在,卻成了孕育年輕人創業的“車庫”。原本拿盡政府好處的大財閥,現在卻必須出錢出力,扶植中小企業和年輕創業家。江南區的改變,象征著韓國“擺脫重工,鼓勵新創”的經濟新路線。
財團提供資源資金 年輕人輕松創業
“這是韓國史上,年輕人創業、投資韓國新創公司的最佳時期。”首爾江南區功能最多元、規模也最大的科技育成聯合辦公區“夢園”(D. Camp)總經理金光鉉直言:“原因是,政府推動‘創造經濟政策全力支持。”
有別于美國硅谷的車庫創業文化,韓國新創的特色是,政府拉大企業一起合作,拿出一堆資源與資金,讓年輕創業家進駐首爾黃金地段的江南區。年輕創業家只要帶著腦袋來這里上班,一切設施免費。
現在,無論是基礎建設、法規、股權架構、資金、創業生態體系,韓國政府在短時間內就已萬事俱備,為新創產業提供支持。
法規上,除了提供稅務優惠,鼓勵新創企業之間的購并外,也放寬企業監管法律,讓大公司能把資金用在購并新創公司上,活絡創業生態。2013年7月,韓國政府更為小型企業推出第三個股市Konex,并松綁新創公司上市相關財務限制,幫助他們更容易到市場上募資。
韓國政府擁有統合資源的魄力,大企業也意識到必須出錢出力的使命感,加上韓國團結的民族性使然,更容易動員、形成集體行為。整個韓國,就像一個大型的新創育成中心,或者“全世界最大的新創公司”,六成的創業投資是政府支持的。而成功的新創公司,也開始回頭拉拔新秀,展現韓國人善于彼此拉抬的共榮思維。
走進位于首爾江南區現代集團大樓的谷歌首爾創業園區,近兩千平方米的寬敞空間,飄著咖啡香。早上10點,已有約50名年輕人聚精會神地坐在開放式活動區,聆聽超微半導體(AMD)主辦的課程。
曾在硅谷創業、現為谷歌首爾創業園區負責人林晶民指出:“韓國去年新設企業創紀錄,逾九萬家,主因是政府積極培育新創企業。”這也是為何谷歌在韓國市占率僅4%,卻在首爾設立亞洲第一個創業園區的主因。
2011年以來,科技新創公司的數量增加了80%,科技育成公司更超過50家。然而,韓國政府和大企業傾力扶持的創業模式,到底是母雞帶小雞,還是拔苗助長?
“政府過度扶持可能會造成一些僵尸企業。”新創者聯盟董事總經理林正郁如此坦言,但依然樂觀說,“整體而言,有了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韓國的創業生態體系近年來發展得更完善。”
打造新科技園區 提供租稅優惠
從首爾驅車往南,來到30公里外京畿道的板橋科技谷,這里被稱為“韓國硅谷”,是仿照英國的“科技城市”概念所打造,并作為游戲產業、金融科技和物聯網等新科技的育成園區。
很多人以為,韓國輸出文化產業最多的是影視或音樂,但游戲實力不容小覷。去年韓國游戲業市場規模突破10萬億韓元。因此,韓國政府將游戲產業作為板橋科技谷的發展重點之一。韓國最大游戲公司NEXON,就設在板橋科技谷。
走進落成不到兩年的NEXON大樓,每層樓都擺放著他們出品、家喻戶曉的游戲角色模型,包括:跑跑卡丁車、楓之谷、爆爆王等。不僅如此,從員工餐廳、健身房、藝廊、展演廳、睡眠室、托兒所、空中花園等,一應俱全,堪稱“幸福企業”。
近晚時分,踏上NEXON頂樓的空中花園,只見三兩員工在慢跑,也有人抽煙透氣,仿佛是加班前的過渡時光。從頂樓望去,盡是一棟又一棟嶄新落成的大樓,NEXON全球業務部本部長李炳旭一一指點,毗鄰是韓國第三大游戲公司NHN Neowiz、東南方則是韓國第二大游戲公司NC Soft等。
“韓國政府祭出誘人的租稅優惠,吸引許多游戲公司進駐板橋科技谷。”李炳旭解釋。除了NEXON外,韓國前十大游戲公司,就有八家進駐板橋科技谷,并帶進許多小型游戲開發商,被喻為“游戲產業的誕生地”。
大企業釋出專利
預計育成5000家新創企業
短短一年半,韓國成立了17個創新中心,由15家大型企業“認養”,功能類似育成中心,為新創和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支援,并以“一中心一特色”模式,活絡地方經濟。舉例來說,最早運作,也最成功的“大邱創造經濟創新中心”,由三星資助,以物聯網、自動化技術研發為目標。除了提供設備外,三星還派駐工程師,每年為20家企業進行技術升級。
韓國政府推動產業升級的魄力,展現在整合大企業及新創團隊的合作共生上。樸槿惠更是跑遍大江南北,親自出席了每一個創新中心的成立儀式。
韓國政府不僅號召大企業出資,還鼓勵財團開放專利,其中,三星已開放3.6萬筆專利,免費讓中小企業使用。
而簽下多項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韓國,創造經濟的最終目標是瞄準海外市場。根據未來創造科學部的規劃,2017年底之前,透過這些創新中心,育成5000家以上新創公司,并協助他們把業務推向國際。(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