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墨
不久前,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導的一項民調顯示,澳大利亞國內輿論已具有較濃的“親華”色彩,這讓澳大利亞一些人士坐不住了,主辦者甚至建議美國應盡快進行相應的輿情引導。那么為何澳大利亞輿論會出現這一現象?這一現象背后又反映出怎樣的變化?
澳洲人對澳美同盟的支持并不堅定
悉尼大學該項民調選取了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五國各750人,針對中美關系、地區沖突等進行問卷調查。出乎意料的是,高達30%的澳大利亞受訪者認為要加強與中國的關系,相比之下,僅有4%澳人認為要加強與美國的關系,后一比例遠低于中國(48%)、韓國(43%)、印度尼西亞(39%)和日本(29%)的受訪者們。
在判斷中美兩國誰處于當今亞洲主導地位時,澳大利亞高達69%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國,選擇美國的僅占22%,與印尼、日本、韓國受訪者截然不同。相比之下,中國受訪者在這個問題上選擇中國的有56%,選擇美國的達到40%。
有8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美國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是五國中的最高比例;更出乎意料的是,高達55%的澳大利亞受訪者認為中國最終會取代美國成為領先世界的超級大國。在問及中美兩國在受訪者本國所起的影響誰更大時,澳大利亞受訪者有20%選擇了中國,選擇美國的則為15%。
據此項研究的負責人分析,此次民調表明澳大利亞人“明顯不那么熱心于”美國在亞洲的作用,在希望美國還是中國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問題上最“無所謂”,他們對美中在亞太地區較量保持著“善意的觀感”;民調也顯示澳大利亞人對澳美同盟的支持并不堅定,也不認同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擔憂,不認同日本在歷史問題和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看法。
盡管此前缺乏關于普通民眾對華態度的民調,但澳洲主流媒體上的涉華報道經常充滿疑慮、戒心乃至雙重標準,一些政客的觀點亦是如此。這份民調所顯示的“親華”民意,的確在澳洲是前所未有的,也因此吸引了媒體的關注。本次民調的主辦者將“親華”民意直率地歸因于中國在澳軟實力外交的成功,但根據筆者在澳洲的長期近距離觀察,這種“親華”民意絕非基于中國政府的刻意導向,而是澳中兩國經貿、人文、社會全面交流帶來的自然結果。
澳大利亞是中國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紅利的最大分享者之一,尤其對于澳大利亞年輕人來說,他們成長的階段正是中國推動澳大利亞資源熱潮和經濟成功的階段。發展中的中國不僅代表著財富與繁榮,也代表著和平與安寧。此次民調所顯示的澳洲民意,“純天然”成分極高,絕非任何政治策劃所能操控。
在祖籍國與居住國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澳洲主流民意的形成中,當地華人、尤其是新一代華人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華人一改前輩們只掃門前雪、偏安于唐人街的傳統習慣,在勤勞刻苦、安分守己之外,積極而自信地參與澳洲主流社會的建設,談論主流問題、在英文主流媒體上發出聲音,努力實現真正融入到主流社會的目標。
今日華人之作用倍于往昔,這固然有強大經濟實力的支撐,但更多地是新一代華人的自我定位。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新一代華人逐漸摒棄了傳統的看客心態、過客心態,以澳大利亞“主人翁”的自我定位,立足居住國的國家利益,探求、放大居住國與祖籍國的共同利益,有效減少了澳中兩國之間的誤讀誤判及無謂的猜忌。他們的言論和觀點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本地人的認同,并擴散到更大范圍。不可否認、也不必否認,正是積極而自信的新一代在澳華人,使得澳洲民意在朝著“親華”方面發生了一些轉變,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比如南海問題,華人如果僅僅在中文媒體上發聲、且僅僅是表態式發聲,簡單復述中國政府的立場,此類“唐人街形式主義”非但起不到可能幫助祖籍國的作用,反而會令居住國的主流社會反感、甚至質疑當地華人的國家忠誠問題。只有冷靜下來,真正從居住國的國家利益角度切入,才能從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最近筆者也做了一次嘗試,在主流媒體《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用英文探討澳大利亞如何在南海問題上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提出“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必須是基于經濟和安全戰略兩個層面考慮上的精密而審慎的平衡,與美國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與中國的不斷加深的關系也是極為重要的。澳大利亞目前在南海問題上采取謹慎作法是明智的,不假思索的膝跳反應只能使澳后悔莫及。”值得欣慰的是,主流社會對該文的反響相當積極,不少精英人士贊同澳中合作是最為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的,主流媒體上也開始出現更多的文章呼吁務實調整及平衡對華、對美外交政策。
不能過于樂觀的是,民調所展示的民意,與澳洲主流媒體所展示的對華姿態還是有落差的。對華疑慮的慣性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與“親華”民意共存、博弈、激蕩、對沖。這是澳洲政治生態的常態,對此應有充分的預期。
澳洲“親華”輿論的興起,凸顯了求同存異的重要性。超越意識形態、擯棄傳統偏見,尋找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這應該是珍惜與培育澳洲“親華”輿論的關鍵所在,也是澳大利亞華人踐行澳洲主人翁精神的大舞臺。▲(作者是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主席)
環球時報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