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書店“失蹤”的店長林榮基本周返回香港后,于16日召開記者會,做出了一個有似“翻供”的姿態,在香港輿論中激起軒然大波。
林榮基講述了他去年10月24日經羅湖回深圳后被拘留,后坐火車轉到寧波“監視居住”的細節。他斷言銅鑼灣書店李波是被內地執法人員“跨境執法”從香港捉拿帶走的,這與李波本人的說法不同。他還說自己“電視認罪”時“有導演有臺詞”,自己被迫配合。
林說“中央政府逼到香港人無路可退”,又說“港人向強權說不”,這兩句話被廣泛引用,情緒味很濃。
在香港的輿論氛圍中,林榮基這番話顯然提供了全面質疑銅鑼灣書店“失蹤五子”案件的最新炮彈,讓內地執法部門看上去很被動。這樣的印象在昨天顯然相當突出。
但是仔細看林榮基的講述,實質內容并不多。首先,林榮基本人承認,他是在過了羅湖海關后,在深圳一側被抓的。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林的行為觸犯了內地法律,內地警方在轄區內依法對其采取強制行動是符合法治原則的。
林雖然一口咬定李波是被“跨境執法”從香港抓走的,但他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李波的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榮基并非當事人亦不了解。迄今為止,李波表示他是自愿前往內地配合調查的。
此外林的記者會至少證實了他在內地沒有受到虐待和刑訊逼供,這與一些人憑空想象的內地執法人員會粗暴對待林榮基等被抓者的情景顯然不一樣。
林一回到香港就開這個記者會,并且不擔心自己的安全,這從一個側面也證明了香港的自由。香港一些輿論宣稱銅鑼灣書店案使得“一國兩制”從此“不復存在”,他們在做此批評時應當悠著點。
林說他“電視認罪”時“有導演有臺詞”,這雖然是他單方面的說法,但很容易被一部分人信以為真。因此林的此項指控可能引發對其他4人“電視認罪”真實性的追問,是否會有更嚴重后果,將取決于新一輪追問會否引出我們所不了解的關鍵證據。當然,“電視認罪”的形式出現幾年以來,在內地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它們的輿論效果是見仁見智的。但是,“電視認罪”的做法是否妥當,與有關方面對林榮基采取的措施是否合法是兩回事。
銅鑼灣書店風波從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近9個月,它帶來了諸多思考,幫助人們把一些事情看得更清楚了。比如,香港各種力量都要尊重內地的政治體制,不可采取破壞國家安全和內地政治穩定的行動。內地則要更嚴格地尊重香港獨立司法權,了解香港輿論在這方面的高度敏感。
“一國兩制”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合、完善的,有關方面一直在為消除香港輿論的多慮不懈努力,只要不懷偏見,就不難看到來自中央和內地長期堅持“一國兩制”的誠意。由于香港輿論機制是西式的,內地體制與之難以充分對接,從香港輿論的角度很容易主動出擊,令內地某些方面的回應顯得被動,但這在很多時候并不意味著簡單的對錯關系。
香港輿論不宜發展對內地的“斗爭思維”,通過斗爭來實現香港的利益決非“一國兩制”的真諦。溝通和協商更加重要,它更符合中華文明的內在邏輯,也更適應香港在中國主權之下實行高度自治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現實。▲
環球時報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