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悅+康大偉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概述
我們一般所說的中小企業,是與大型企業相比較而言的一個屬于企業規模形態范疇中的概念,融資顧名思義就是資金的融通,宏觀上來講它是一個資金在需求者與供給者之間雙向流動的過程,是企業或個人通過一定方式在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既包括資金融入也包括資金融出。狹義的融資一般僅指的是資金的融入,企業首先要預算資金的需求量,然后再通過不同的籌資方式和渠道來得到資金,從而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
二、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比較依賴內源融資
中國中小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內源融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中小企業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一直采用內部來源融資這一籌資辦法,它是中小企業發展途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其業務和發展只能依靠自身資本積累。內源融資一直是終其一生的籌資方式。在高通貨膨脹時期,企業自籌經費是占企業最大份額的資本。
(二)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渠道單一
中國資本市場門檻高,主板市場中更多的是國有企業,只有數量有限的中小企業直接上市,這些中小企業雖然具有良好的業績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有限,缺乏資金,直接融資并不理想,向金融機構貸款和復雜的程序使借貸成本增加。據某銀行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靠直接融資方式籌集到的資金僅占到資金供給總量的7%左右。間接融資渠道主要是從銀行貸款,但是想要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不僅申請手續復雜,申請費用高,還要滿足很多限制性的信貸條件,所以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更愿意向單次融資額度大的大企業提供融資。
(三)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
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比較高。在國家貨幣政策不放松時,金融機構出于自身資金安全的考慮,縮小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額度。渣打銀行在2014年12月30日公布的中小企業信心指數12月最新的指數顯示,中小企業整體狀況全面轉弱。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意愿指數持續第4個月出現下滑,由2014年11月的51.57降至50.14 表明中小企業經營情況更趨艱難。從央行對全國六千多家企業的調查結果可知,小型企業民間融資的利率是最高的,達到17.1%,中型企業次之,大型企業最低。若中小企業沒有研究民間融資是否切實可行就直接采取這一手段,往往會陷入資不抵債的漩渦。
三、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業的管理不完善,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規章制度和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都導致企業很難吸引資金。中小企業的內部經營結構不規范,我國的中小企業多為私營企業,以家族管理模式為主。雖然在經營和管理上的權力統一,但缺乏有規律的經營業模式。經營權和所有權掌握在自家人手中,權力高度集中統一,雖在創業初期,集資相對比較容易,管理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經營權和所有權集中將會降低對其他股東利益的保護,往往會導致一些不規范的商業交易出現,也會因企業家看重對企業的控制權而拋棄了以實現資本結構最優為目標的融資方式。
(二)中小企業難尋擔保
由于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相對較高,中小企業本身缺乏足夠的抵押品,銀行為了避免風險,往往需要專業安全機構參與提供商業銀行貸款擔保。擔保機構為控制自身風險要求企業提供一定的抵押品,因此房地產抵押貸款、通用設備和其他實物資產,成為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關注的對象,但有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創業時期,資產規模小,缺乏足夠的抵押品,使得它不可能從銀行獲得貸款。
(三)金融體制存在缺陷
隨著與全球經濟的接軌,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由單一國有經濟向混合經濟轉變,但我國銀行業仍是典型的主要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為金融主體的格局,存款、貸款和資產規模平均達到了70%以上,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比較嚴格,風險成本高昂,非常不利于具有高風險高成本籌資特點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這也是外源融資難問題的根源所在:整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安排本身就嚴重地對中小企業融資形成障礙。據統計,占我國總業務0.5%的大型企業有超過50%的份額貸款,而總業務占88.1%的小型企業的貸款份額不到20%。中小企業極其缺乏與其相配合的金融體制支持其發展。
四、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一)規范治理結構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要改變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的現狀。職責的分離會有利于相互制約,平衡權力。在決策的時候要征詢各方面意見,加強監督管理,合理配置資源,運用權力制衡來規范內部制度,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努力提高專業管理水平,使管理系統標準化,使形式靈活的基金得到充分利用,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好處。通過重組轉換企業結構,優化他們的持久力,引導企業加強管理。
(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要建立第三方征信機構和信用評估體系,有關使用者可以通過征信機構提供的中小企業信用報告,來對中小企業做出相應的對策。征信機構要對中小企業保持獨立,加強制度的建立與監督執行,通過嚴格的程序規定來保證征信機構程序的公正性,以達到實現其服務宗旨的目的。另外,我國征信機構還應積極汲取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國家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學習他國長處,逐步完善征信機構的功能,充分發揮其服務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力度,不斷完善擔保機構與稅務相關的優惠支持政策等手段,提升擔保服務行業的服務水平。
(三)創新金融體系
滯后的金融體制是不能使中小企業的發展得到滿足,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問題,就應順應形勢發展,進行改造革新。從現實情況來看,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其地方特點和不同層次的需求,以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提高融資效率,有效滿足其融資需求等為目標,讓銀行從不同角度了解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有效監督,也能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相應的貼心服務。同時,要實行融資多元化,將民間融資納入其服務體系,規范引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貸款的信用擔保機構,以促進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五、結論
中小企業無論對于國外還是國內都在其社會發展和經濟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小企業可持續經營的重點,是在于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在于企業自身和我國的相關制度問題,要想使中小企業擺脫融資難的困境,既需要進行理論創新,還必須從不斷在實際執行中實行創新,需要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一起努力,改革創新,共同幫助中小企業擺脫融資困境。(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