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張北縣這一次果斷暫停收費,可能會對政府的權威有所損失,但從長遠看,算大賬,并不屬“白折騰”,某種意義上講,甚至還頗有收獲。
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日前發布消息稱,張北縣政府決定從5月23日起,取消“草原天路”風景名勝區收費。
從5月1日起開始收費,僅僅20多天時間過去,“草原天路”又回到了原點。此前張北縣政府還言之鑿鑿,一再辯白這是“景區”而非“公路”,以申明收費的合理性。到頭來,一紙暫停通告,讓這一切歸于停滯。一場政府收費與民間反對收費的博弈,就此勝負分明。然而,此次收費風波僅僅是一場無謂的折騰嗎?
表面看,此次決策調整似乎就是驗證了收費的不可行,不得民心,不合民意,政府最后被迫收回成命。一切波瀾不驚,水波不興。實則不然,一個行政行為從啟動到熄火,盡管水面恢復了平靜,而水面下卻蘊藏著驚濤駭浪。
其一,此次風波再一次驗證了民意參與在政府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民意當然不是天路暫停收費的唯一原因,但卻是影響決策的重要一環。自從張北縣決定收費之后,輿論場上一片反對之聲,即便是有些解釋的聲音,也被洶涌的質疑所淹沒。這其中,質疑主要集中在收費的程序是不是合法、費用標準是不是過高等方面,而根本則在于政府決策的草率、倉促。
現代政府決策高度重視民意,特別是決策前的民意征集,這不僅可以避免決策盲目,也可以預先對可能產生的輿論反彈多一些應對之策,而其核心意旨則是基于公眾參與基礎之上的公共治理,而非單向度的管理。盡管與治理僅一字之差,卻有著極大的距離??v觀張北縣這一段的表現,先是不顧反對強行收費,然后遭遇質疑開始辯白,最后終于反轉。這并非治理之道,更多是一種“管”的思路。
其二,收費暫停了,不少論者都在歡呼民意的力量,甚至不乏奚落者,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倒是覺得,通過這樣一次決策的驟然剎車,至少可以讓政府明白,一項公共政策的出臺,絕非簡單的一聲令下就可以成功,而是應該綜合考量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并最終選擇最正確的路徑。
據報道,收費令下達之后,盡管只有20多天時間,但市場回來的反饋已經足以讓政府動搖。據報道,當地很多農家院生意大幅下滑,處在天路景區里的大囫圇鄉7個村民生產大隊合共40多人去縣政府反映訴求,稱天路景區50元門票太貴,連帶著,張北縣也游客稀少??梢姡瑥拈_始收費到停止收費,張北縣實際上是以昂貴的行政成本做了一次市場試錯。可能丟人,但最后仍尊重了市場的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講,張北縣這一次果斷暫停收費,可能會對政府的權威有所損失,但從長遠看,算大賬,并不屬“白折騰”,某種意義上講,甚至還頗有收獲,此路不通,那就盡快改弦易轍,總比一頭撞向南墻好得多。公共決策本來就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并盡可能將各方信息內化為具體的行政行為。
相信張北縣政府經過了這樣一次風波,在今后的決策過程中,會吸取教訓,真正將民意征集放在決策之前,而不是總是通過“朝令夕改”這樣的做法糾錯。畢竟,這樣的試錯、糾錯,成本還是太昂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