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是明代的醫藥學家。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行醫,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他喜歡研讀各種醫藥書,以充實自己的醫學知識。但他發現那些舊的藥物書錯誤很多,有些藥物書記載的藥名與實際藥物不相符,有些藥物書記錯了藥性和藥效等。其中就有一本藥物書把一種毒藥誤寫成補藥,結果醫生照書開給病人吃,醫死了人。李時珍決定重新編寫一本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一邊行醫,一邊閱讀大量書籍。當他對書本上的記載有懷疑時,便翻山越嶺,實地考察;或親自嘗試驗證,做好筆記;或深入民間,搜集各種藥方,以尋找正確的答案。有一次,李時珍讀了《本草經集注》后,對巴豆是否就是一味瀉藥產生了懷疑,于是自己親自嘗試。他經過反復試驗,發現如果大劑量服用巴豆,可以導致嚴重腹瀉;但如果服用適量巴豆,反而能治好慢性腹瀉。
李時珍經過二十七年的艱辛努力,終于寫成了《本草綱目》這本偉大的醫藥巨著,為人類的醫學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