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婷
淺談1927
—1937年開封服務業的發展
紀曉婷
摘要:開封作為一個典型的消費城市,服務業一向發達。1927—1937年,開封的服務業呈現出畸形的繁榮,傳統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等都獲得較快發展,并有著服務行業層次不一、服務周全、地點分布廣泛等特點。開封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由開封的城市特性、政局的的相對穩定、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開封回民眾多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關鍵詞:1927—1937年;開封;服務業
一、1927—1937年開封服務業的發展概況
(一) 傳統服務業
1、飲食業。“民以食為天”,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開封,飲食業在其城市經濟中向來占有較大比重。北宋時,開封的飲食業已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味菜系。民國以來,開封作為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封的風味菜系仍是豫菜的代表,是豫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后,特別是30年代,河南政局漸趨穩定,飲食業獲得較快發展。
據1931年的《社會各業調查統計表》統計,當時開封的酒館、飯莊、飯館等共計1146家。而各類商業店鋪總數為6621戶,餐飲業占總數的17.30%左右。當時開封的人口約為25萬5千人,平均每千人就有約4.5個飲食網點或攤販。至1936年初,“僅30萬人口的開封,其大小飯莊、飯鋪、流動攤販總數則達1528家,占全市商業總戶數6824戶的22.29%,平均每千人就有5.09個飲食網點或攤販”。①可見,開封飲食業之發達程度。
2、旅棧業。開封的旅棧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可查資料,戰國時期作為魏都的大梁(今開封)就有“客舍”的出現。清末民初,隨著河南省鐵路的通車,開封南關被辟為“商埠”,商旅往來增多,旅館業有了新的轉機。至20年代末,新開旅館、旅社、客棧近30家,其中比較有名的河南大旅社、大梁旅社、大金臺旅館和群賢旅社等。30年代,開封的旅館業進一步發展,在數量、設施、服務上都有所提高。據統計,1931年開封共有65家旅館,職工304人,至1936年初,開封的旅館客棧增至88家。
3、浴池業。北宋時,開封就設有公共浴池,同業形成行會名“香水行”,《夷堅志》記載:“北宋京師浴堂頗多”,反映了北宋時開封浴池數量的確不少。及至近代,從事澡業的日益增多。在清末時已有“滄浪亭”、“匯芳泉”、“蘭花溪”、“天香泉”、“德華池”等15家澡堂相繼開業。20世紀初,由于交通便利、學堂林立,又有十幾個不同規模的澡堂開張營業。20至30年代中期,開封澡堂生意一直十分興隆。查民國二十年(1931年),開封市商會各業會員清冊中,浴池業十三戶澡堂總計533人。②1935年的開封調查統計資料中顯示,開封浴池共17家,從業者多為回族。
(二)新興服務業。除了傳統服務業的繁榮,隨著經濟的近代化,一些新興的服務業產生并發展,下面僅以照相業、理發業為例。
1、照相業。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封市開始有照相館,后漸次增加。開封作為河南省會,達官貴人眾多,照相雖收費雖較高昂,卻不乏招徠一些有錢人的光顧,多以先照為快,并借此炫富耀闊。但受近幾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照相業營業戶有所下降。據統計,民國二十一年有35家,民國二十二年只20家,民國二十三年有23家。③照相業在當時雖沒有飲食業、旅棧業生意興盛,卻仍勝于其它行業。
2、理發業。民國元年,開封出現了第一家新式理發店——河南新又新高等理發店,此后,新式理發店紛紛建立。此時,多為小型理發鋪和整容堂,門面狹小,設備簡陋,門面上沒有字號,只掛一束長發,作為理發的標志。經過二十年的發展,1930年以后,先進的美發技術傳入開封,“新世界”、“歐亞”、“大陸”、“中南”、“全世界”等中型門店相繼開業,門面由狹小改為寬敞,設備也趨向講究,發式逐漸多樣化。據統計,1938年元月開封理發店鋪達190戶。
二、1927—1937年開封服務業的特點
(一)行業門類齊全、層次不一。《河南通典》這樣定義服務業:“服務業,是個勞務性行業,包括旅棧、照相、理發、浴池、洗染、織補、修理等業,它是以提供勞務和技藝進入市場,滿足人民經濟生活中的消費需求?!雹芄P者認為飲食業應包含在內。在1927—1937年,開封服務業門類齊全,層次不一。在飲食業方面,有大型的“飯莊”、中型的“飯館”、小型的“飯鋪”。
(二)服務周全。一個店鋪生意的好壞,與其服務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商家尤其注重服務質量。如著名的“新華樓”浴池,除了設施豪華以外,幫脫外衣、代買食物、擦皮鞋、搓背、修腳、捏捶等服務項目應有盡有。并常有賣香煙、水果、食品的小販,穿梭于浴客之間,還可以在樓內傳喚菜館名吃,非常方便。
(三)行業地點分布廣。民國時期,服務行業遍布開封的每一個角落,分布廣泛。大型的飯莊、旅館、浴池等多選擇繁華的鬧市區,如著名的四大旅社,“大金臺”在鼓樓街、“河南”在寺后街、“大梁”在書店街、“群賢”在馬道街。著名的飯莊,新生飯莊、中西樓飯莊在鼓樓街,“稻香居”位于宋都御街。新世界理發廳和美光照相館也都在寺后街,都是開封比較繁華的街道。其它店鋪也多選擇人流量大、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還有一些流動的小商販和固定攤位的商販,地點分布廣泛,可以說遍布開封的大街小巷。
三、1927—1937年開封服務業發展的原因
(一)城市特性使然。開封,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自己的文化符號和城市個性。從戰國時期的魏都大梁到北宋時的東京,再到近代的中原重鎮、河南省會,開封一直都是一個“消費性城市”,其消費經濟大于生產經濟。到近代,開封作為內陸城市,比較封閉,受外界影響較小,其工業經濟比較薄弱,工業發展依然比較緩慢,而商業尤其是服務業卻較之繁榮、發達,這顯然是與開封的城市特點、歷史傳統分不開的。
(二)政局相對穩定。民國初年,新舊軍閥混戰,開封地處中原,歷來為必爭之地。作為河南省府的開封,天災人禍頻繁,主政者如走馬觀花,變更頻繁,甚至一年內數易其主,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1927年6月,馮玉祥主豫以來,除中原大戰以外,至日軍占領前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社會秩序有所好轉,商業特別是服務業一直保持著繁榮。
(三)交通條件的改善。頻繁的黃河水患,已使開封失掉了水運的優勢。及至近代,20世紀以前,開封對外交通以陸路為主,自開封北經衛輝、彰德至北京,西經鄭州、洛陽、陜州至西安,南經許州、信陽至漢口,東經歸德至安徽達南京,都通驛道。隨著開封南關被辟為商埠,1915年隴海鐵路的通車、1918年開封對各縣公路的修建等都使商旅往來增多,促進了開封服務業的發展與繁榮。
(四)開封回民眾多。回族人,頭腦靈活,善于經營,有著極強的經商意識。開封回民為開封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服務行業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飲食業方面,回民善于經營熟食小吃,清真小吃店遍及開封各地回族聚居區的街頭巷尾。在浴池業方面,回民更是獨占鰲頭。據1932年調查,位于開封的中心區的鼓樓街,在不足一里長的街道里,就有回民開設的商號30多家,可見回民經商者之多。
總之,在1927—1937年,開封的服務行業依然保持著繁榮的局面,促進了開封的整個經濟向前發展。這與開封這個城市的特性、政局的相對穩定、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開封回族人的貢獻顯然是分不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務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冀民國時期服務業的繁榮對當今和今后的服務業的發展有點借鑒意義。(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注解:
①程子良,李清銀:《開封城市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頁。
②王命欽主編:《開封商業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頁。
③河南省統計學會、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志》編輯辦公室,《河南統計》編輯部合編:《民國時期河南統計資料》(上冊),1986年版。
④胡悌云,張文彬主編:《河南通典》,鄭州:東方出版中心出版,1998年版,第451頁。
作者簡介:紀曉婷(1991-),女,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