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芳
小兒骶管復合用藥對術后鎮痛的影響
李少芳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骶管復合用藥對術后鎮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84例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所有患兒采用按1 kg/ml比例配置的1%利多卡因麻醉。觀察組患兒在麻醉劑中添加芬太尼,術后進行芬太尼泵注鎮痛治療;對照組患兒的麻醉劑中不添加任何藥物。記錄兩組患兒手術后1、2、4、6、24 h的鎮痛及鎮靜評分、鎮痛時間,比較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及術后鎮痛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鎮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術后芬太尼泵注鎮痛使用0次者多于對照組,使用4次者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明顯小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1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1 kg/ml比例配置的1%利多卡因聯合芬太尼,術后進行芬太尼泵注鎮痛治療,能有效減輕患兒手術后的鎮痛程度,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下降,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
【關鍵詞】小兒骶管;復合用藥;芬太尼;鎮痛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肇慶 510220
臨床上,骶管阻滯由于操作簡單、費用低、安全性高,成為常用的小兒臍部以下手術的麻醉及鎮痛方法,具有較好的麻醉鎮痛效果。一般情況下,骶管阻滯與全身麻醉復合應用能夠為患兒提供完善的術后鎮痛治療,減少對鎮痛藥物的依賴。既往研究顯示[1],采用單純的骶管阻滯鎮痛方法時,患者的鎮痛時間是有限的,即使使用長效的麻醉藥物,也有60%以上的患兒需要在手術后進一步行鎮痛治療。在利多卡因等麻醉藥物中添加芬太尼等藥物,可以有效延長鎮痛時間,減少患者對鎮痛藥物的需求。然而,目前有關利多卡因聯合芬太尼行患兒骶管阻滯的研究相對較少,為進一步評價骶管復合用藥對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本研究就利多卡因復合芬太尼行骶管阻滯對患兒術后鎮痛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8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31例,女11例,年齡1~4歲,平均(1.5±1.2)歲;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1~5歲,平均(2.4±1.1)歲。納入標準:美國麻醉師協會于麻醉前根據患兒體質狀況和對手術危險性評估為1級的患兒或2級擇期施行會陰部手術的患兒[2];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神經系統或脊柱疾病的患兒;②手術前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兒;③對局部麻醉藥物過敏的患兒;④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兒。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使用1 kg/ml比例配置的1%利多卡因進行常規麻醉,在整個過程中應用多功能監護儀密切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對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處理。觀察組患兒在麻醉劑中添加芬太尼,用量為2 mg/kg,術后進行芬太尼泵注鎮痛(NCA)治療。患兒完全入睡后,將復合的芬太尼注入患兒骶管,進行骶管阻滯,完成骶管阻滯后,停止7~15 min后實施手術,術后進行芬太尼泵注鎮痛治療,并每隔15 min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對照組患兒的麻醉劑中不添加任何藥物,采用單純的骶管阻滯緩解患兒的術后鎮痛,術后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記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骶管阻滯完成后,間隔7~15 min后開始手術,手術過程中每隔15 min檢查1次患兒的鎮痛情況;術后1、2、4、6、24 h對患兒進行鎮靜效果評分;分別記錄患兒術后24 h內的芬太尼泵注鎮痛使用情況,主要記錄次數為0~4次;記錄患兒的鎮痛時間及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包括運動阻滯、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點鎮靜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術后不同時點鎮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1、2、4、6、24 h鎮靜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兒術后1、2、4、6、24 h鎮靜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1 h 2 h 4 h 6 h 24 h對照組 42 1.33±0.25 1.13±0.14 1.11±0.18 0.88±0.45 0.72±0.37觀察組 42 1.97±0.22 2.38±0.33 2.02±0.52 1.62±0.60 1.47±0.55 t值 12.46 22.60 10.72 6.40 7.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手術鎮痛時間及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及術后鎮痛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手術鎮痛時間及手術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兒手術鎮痛時間及手術時間比較(±s,min)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鎮痛時間對照組 42 88±32 245±67觀察組 42 75±25 175±39 t值 2.06 5.85 P值 <0.05 <0.05
2.3 患兒NCA使用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NCA使用0次者明顯多于對照組,使用4次者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NCA使用1次、2次、3次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NCA使用情況比較[例(%)]
2.4 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小兒硬脊膜囊末端處于S3水平,脊髓末端處于L3或L4水平,由于小兒骶管裂孔體表標志十分明顯,從骶管腔給藥有利于藥液向胸部硬膜外腔擴散,故骶管阻滯是小兒臍部以下手術常見的神經阻滯及麻醉方法。骶管阻滯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在骶管與全身麻醉復合用藥的情況下,能有效緩解手術中及手術后患兒的鎮痛情況,最大程度地減少患兒的病痛,減少患兒對術后鎮痛藥物的依賴。
單純的骶管阻滯在麻醉鎮痛中的鎮痛時間極為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尋找骶管阻滯麻醉的輔助藥物,以延長患兒的鎮痛時間,使患兒在短時間內鎮靜下來,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往多采用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進行骶管阻滯,但由于作用時間有限、清醒后的患兒下肢麻木,使得這一方法的應用受到限制。隨著局部麻醉藥物及復合用藥物的進一步進展,使骶管阻滯發揮的抗傷害性刺激作用能夠貫穿手術全程,且在術后恢復早期也可以發揮一定的效果,其能夠有效抑制中樞敏化形成,緩解急性疼痛引起的行為改變,術后疼痛程度有所減輕,鎮痛藥物使用量減少,且有利于術后恢復。
芬太尼是常用的骶管阻滯輔助藥物之一,既往研究顯示[3],芬太尼和局部麻醉藥物聯合使用能有效延長患者術后的鎮痛時間。在不同的小兒手術中,芬太尼聯合骶管阻滯麻醉對術后鎮痛無影響,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復合麻醉的用藥不同。羅小玲[4]研究證實,在膀胱輸尿管反流術中,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中分別加入芬太尼1 mg/kg行骶管阻滯,其術后鎮痛時間有所延長。但宋喜林和朱俊峰[5]報道芬太尼1 mg/kg復合0.2%羅哌卡因或0.25%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滯,術后鎮痛時間未發生明顯變化。上述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不同的復合局麻藥物所產生的效果不同。此外,芬太尼劑量不同也會影響鎮痛的作用及效果,如小劑量芬太尼(1 mg/kg)也是可能造成鎮痛作用不明顯的一個原因,因此在骶管復合用藥中應注意藥物的使用劑量,本研究主要采用1%利多卡因復合芬太尼2 mg/kg對術后鎮痛情況進行觀察。
本研究結果證實了既往芬太尼術后鎮痛作用的結果,曾麗等[6]研究發現芬太尼復合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滯的術后鎮痛效果與其使用劑量呈正相關,并比較了3種不同劑量的芬太尼在不同手術后的鎮痛效果,發現2 mg/kg芬太尼的術后鎮痛效果最佳,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樣情況下,2 mg/kg芬太尼復合布比卡因進行骶管阻滯能有效延長患者術后的鎮痛時間,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術后對相關鎮痛藥物的需求。殷朝暉等[7]研究發現,骶管給予2 mg/kg芬太尼能提供與0.03 mg/kg瑪咖相同的鎮痛效果,其不良反應也會明顯減少。在不良反應方面,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6]。觀察組患兒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較對照組低。此外,觀察組患兒NCA使用次數較少,使用0次者明顯多于對照組,使用4次者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8],提示2 mg/kg芬太尼復合1%利多卡因行小兒骶管阻滯,其術后鎮痛效果良好。此外,李龍柏等[9]研究發現,2 mg/kg芬太尼復合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滯術后運動阻滯的發生率為10%。但本研究中僅1例患兒出現運動阻滯。
綜上所述,在小兒臨床手術中,積極采用1 kg/ml比例配置的1%利多卡因骶管阻滯麻醉,并使用芬太尼復合用藥,術后進行芬太尼泵注鎮痛治療,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小兒術后疼痛,鎮靜效果良好,其運動阻滯、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斯琴,王英偉.小兒骶管復合用藥對術后鎮痛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07-109.
[2] 雷東旭,宋興榮,潘永英,等.左旋布比卡因復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滯用于小兒術后鎮痛效果的觀察[J].熱帶醫學雜志,2014,14(10):1324-1326,1335.
[3] 馬才梅,葛莉,何雪芹.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骶管阻滯用于小兒術后鎮痛的效果[J].江蘇醫藥,2015,41(9):1096-1097.
[4] 羅小玲.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單次骶管阻滯對小兒術后鎮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2,41(2):137-138.
[5] 宋喜林,朱俊峰.布托啡諾復合嗎啡用于骶管鎮痛的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4):499-500.
[6] 曾麗,曹草,羅超,等.經骶管單次注入布比卡因復合芬太尼用于嬰幼兒腹部手術后鎮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3):284-285.
[7] 殷朝暉,劉志奇,金仲群,等.羅哌卡因復合蘇芬太尼在小兒術后骶管鎮痛中的應用[J].華北國防醫藥,2010,22(1):39-40.
[8] 王東葉,張學軍.骶管復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兒外科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3(3):190-190.
[9] 李龍柏,程金鑾,孫新遠,等.氯胺酮復合骶管阻滯麻醉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6):610-611.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acral canal combined medication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children
Li Shaofa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use of sacral canal in children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Methods 84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cral complex drug anesthesia,control group anesthetics do not add any drug,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algesia,sedation score,analgesic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sedatio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group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Observation group NCA using 0 and 4 times and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addition,observation group suffere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4.8%,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19.0%,between group difference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1kg/ml allocation ratio of 1% lidoca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postoperativefentanyl infusion analgesia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ediatric surgery after the analgesia,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ith good analgesic effect.
【Key words】Pediatric sacral canal;Compound medication;Fentanyl;Analgesia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15
作者簡介:李少芳(1982-),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