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抒穎
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的臨床效果
蔡抒穎
【摘要】目的 探討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遼寧省本溪市金山醫院收治的72例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觀察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情況、生命質量、睡眠質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用藥8 d、15 d后,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QOL評分、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采用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質量,改善睡眠質量,安全性高。
【關鍵詞】普瑞巴林;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癌性神經病理痛;臨床效果
遼寧省本溪市金山醫院,遼寧本溪 117000
癌痛是中晚期腫瘤患者常見癥狀,采取有效止痛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主要方法。但癌性神經病理痛屬于難治性癌痛,具有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感覺復雜、發病不規律等特點,均會影響治療效果[1],臨床尚缺乏特異性治療。對于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早期多采取干預控制疼痛,以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單一用藥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效果不理想,需聯合用藥。本研究就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30~75歲,平均(56±11)歲;肺癌17例,乳腺癌7例,肝癌5例,胃癌5例,食管癌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30~76歲,平均(57±12)歲;肺癌15例,乳腺癌9例,肝癌4例,胃癌5例,食管癌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數字評價量表(NRS)評分≥4分[2];②利茲神經病理性疼痛癥狀與體征評價量表(LANSS)評分>12分以上[3];③因腫瘤浸潤、壓迫神經或放化療造成神經病變,而誘發癌性神經病理痛;④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⑤本研究經醫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藥物依賴史或過敏史;②精神、認知功能異常;③重度肝腎功能不全。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及時予以心理干預,補充機體必需營養,充分休息,保持住院環境安靜整潔。對照組患者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第1階段:口服鹽酸羥考酮控制片,10 mg/次,2次/d,連續用藥7 d,患者需整片吞服。每日用藥前,需對患者前1 d疼痛緩解情況進行評估,若NRS在4分以上,適當增加藥物劑量30%~50%;若NRS低于4分,則維持前1 d劑量。第2階段:患者NRS評分低于4分時,可繼續服用上日相同劑量,連續2周,每2天對患者進行NRS評分,若NRS評分超過4分時,可增加藥物劑量30%~50%。
觀察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進行治療,給予鹽酸羥考酮控制片,50 mg/次,2次/d;同時口服普瑞巴林膠囊,75 mg/次,2次/d。連續用藥3 d后,第4天服用普瑞巴林膠囊每次150 mg,2次/d。最大劑量每次為300 mg,1周內每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50 mg。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8 d 和12 d的疼痛情況、生命質量、睡眠質量,并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1 疼痛評估 采用NR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分,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4]。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情況指出相應數字表示。
1.4.2 生命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評分(QOL)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量,包括日常生活、軀體功能、情緒、生理功能、行走能力、社交功能、興趣愛好、睡眠質量等內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量越差[5]。
1.4.3 睡眠質量 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患者睡眠質量,總分30分,0分:睡眠質量良好;1~10分:睡眠輕度障礙;11~20分:睡眠中度障礙;21~30分:睡眠重度障礙[6]。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R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8 d、15 d后,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8 d 治療后15 d對照組 36 7.4±1.1 4.7±1.3* 3.5±1.7*觀察組 36 7.6±1.0 2.6±1.2*# 2.0±1.0*#
2.2 治療前后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QOL評分、PSQI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用藥8 d、15 d后,觀察組患者的QOL評分、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QOL評分 PSQI評分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8 d 治療后15 d 治療前 治療后8 d治療后15 d對照組 36 71±12 62±13* 48±13*24±4 18.7±3.5*9.6±1.2*觀察組 36 71±10 43±12*#32±11*#25±4 13.4±2.2*#5.1±1.0*#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4例頭暈,2例嗜睡,3例便秘,2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6%(11/36);對照組患者中,5例頭暈,3例嗜睡,2例便秘,3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1%(13/36);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癌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治療困難。癌性神經病理痛是癌痛常見類型,據相關資料顯示,有超過40%癌痛患者伴癌性神經病理痛,其治療難度較大,發生機制尚未明確[7]。相關學者[8]認為,癌性神經病理痛多因機體神經元和周圍環境穩態平衡中斷導致感覺功能障礙;同時也有學者認為癌性神經病理痛的發生是由于小膠質細胞活性增加,致疼痛異常;還有學者認為,腫瘤細胞浸潤或壓迫神經,外周神經受損,炎性細胞因子不斷上升致癌性神經病理痛發生[9]。另外,放化療、手術等應激性刺激也會誘發患者疼痛。
臨床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時,均采用藥物治療。姑息治療在癌痛控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顯著,可有效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在患者癌痛控制階段,應遵循口服用藥、按時給藥、個體給藥、按階梯用藥的基本原則。阿片類鎮痛藥物在早期癌性神經病理痛治療中,已取得一定效果,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疼痛。
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屬于純阿片類受體激動藥物,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臨床效果顯著,是WHO止痛3階段方案中第2梯的主要止痛藥物,其通過作用于機體內μ受體、κ受體,發揮鎮痛效果,其止痛作用是嗎啡的2倍。鹽酸羥考酮控釋片通過利用控釋技術逐漸釋放藥效,在體內呈雙相吸收峰,用藥1 h后38%藥物快速起效,剩余62%可維持12 h鎮痛[10],確保患者機體內血藥濃度穩定,鎮痛效果明顯,患者耐受性強。其主要代謝物是去甲羥考酮,長期大劑量服用不會在體內蓄積,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
但癌性神經病理痛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僅包括組織損傷、炎癥刺激神經元,同時神經損傷后可自發放電導致疼痛,外源性刺激等均會增加患者疼痛,而此時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則會降低,主要是因脊髓背側角傳入感覺神經纖維突觸前未端的阿片受體數量降低導致。因此,單獨采用鹽酸羥考酮控釋片治療,無法完全緩解患者疼痛,聯合用藥已成為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的主要方案。普瑞巴林屬于第2代抗癲藥物,通過作用于機體外周神經,可起到顯著鎮痛效果。普瑞巴林可抑制電壓依賴性鈣通道,阻斷鈣離子內流,進而抑制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減輕神經元興奮性,降低神經元對疼痛的敏感性,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另外,普瑞巴林可增加睡眠持續性,減少睡眠周期性肢體運動,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因此,采用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可提高鎮痛效果,減輕患者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用藥后NRS評分、QOL評分、PSQI評分較用藥前明顯降低,但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RS評分、QOL評分、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可減輕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質量,改善睡眠質量,臨床效果顯著。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無封頂效應,但劑量增加,不良反應也會增加,相應地提高了患者的抵觸心理。而聯合普瑞巴林,可減少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劑量,聯合用藥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患者,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質量,改善睡眠質量,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王嫻,熊盾,楊波,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性疼痛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1):117-119.
[2] 周斌,王品,孫浩,等.普瑞巴林聯合阿片類藥物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4,19(9):833-837.
[3] 向東東,溫新生,張禮民.加巴噴丁聯合羥考酮治療中晚期癌性神經痛30例[J].人民軍醫,2013,56(8):947-948.
[4] 李小梅,劉端祺,吳航宇,等.羥考酮控釋片單藥或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 16(5):276-279.
[5] 王新林,彭軍瑞,王湘輝.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加巴噴丁治療晚期癌癥神經病理性疼痛療效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9):1930-1932.
[6] 陳強,李煥麗,何斐,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聯合普瑞巴林治療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6):10-12.
[7] 謝曉原,陳理明,李曉潔,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治療中度神經病理性癌痛的獲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33-35.
[8] 尹海峰.氨酚羥考酮片和鹽酸嗎啡片治療中重度癌痛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48-50.
[9] 章必成,章志懷,王俊,等.普瑞巴林聯合鹽酸羥考酮治療癌性神經病理痛33例[J].醫藥導報,2015,34(3):325-328.
[10] 燕忠生,徐進,張慧淵,等.酸羥考酮控釋片對癌性疼痛的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4):389-390.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