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優質護理對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狀態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
王 波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對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狀態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礦業集團總醫院就診的行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提高術后滿意度。
【關鍵詞】優質護理;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焦慮狀態;滿意度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礦業集團總醫院,吉林白山 134300
子宮肌瘤是現今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婦科疾病[1],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但對于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來說,因其對手術缺乏足夠認識及對疾病的擔憂等,易出現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順利實施。因此加強患者圍術期護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就優質護理對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狀態及術后滿意度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行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均經手術病理確診為子宮肌瘤[2];排除惡性病變、手術禁忌證、術前有開腹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60歲,平均(43±7)歲;經產婦43例,初產婦7例;子宮肌瘤類型:肌壁間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9例,漿膜下肌瘤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58歲,平均(41±6)歲;經產婦42例,初產婦8例;子宮肌瘤類型:肌壁間肌瘤32例,黏膜下肌瘤11例,漿膜下肌瘤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術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手術準備工作,以穩定其情緒;術后應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有效處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入院護理 由同一名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住院一系列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面帶微笑、熱情主動迎接患者,幫助患者拿行李,講解醫院規章制度,向患者介紹主治醫師及責任護士,將患者引至病床前。仔細詢問患者生活需求,為患者提供便利服務。在患者床頭設置住院指南卡及溫馨提示,在病房擺放綠色植物,定時通風換氣,營造舒適、溫馨、干凈的病房環境。
1.2.2 心理護理 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講解子宮肌瘤相關知識、手術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項,并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采取相應地疏導措施。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體貼、關心患者,尊重其隱私,耐心解答其疑惑。
1.2.3 術前準備 術前仔細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囑其飲食應以高蛋白、維生素豐富、高鐵、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制訂均衡化、多樣化飲食方案,以增強患者抵抗力。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述術前備皮、禁食、灌腸等的目的,告知其術中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鼓勵其術后盡早活動。
1.2.4 術后護理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已成功實施,幫助其放松情緒。注意腹部切口變化及周圍皮膚清潔衛生,加強換藥,以免發生感染。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盡量轉移其注意力,播放其喜歡的音樂、電視等,以緩解手術帶來的疼痛。術后給予患者流質飲食,禁食產氣食物,以免引起腹脹。對于留置導尿管患者,應密切觀察其尿液變化情況,鼓勵其多飲水,促進排尿。
1.2.5 出院指導 出院前,告知患者術后2個月避免性生活、盆浴、過度運動,以免因腹壓增加導致切口裂開。囑患者定期到院復查,注意外陰清潔,勤換內衣褲,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適當運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估,以百分制計算,SAS評分、SDS評分超過50分則存在焦慮、抑郁,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3]。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4]。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SAS評分 SDS評分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0 65±8 42±12* 66±8 44±16*觀察組 50 66±7 29±10*# 64±7 29±9*#
2.2 術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非常滿意34例,滿意15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8.0%(49/50);對照組患者術后非常滿意16例,滿意20例,不滿意14例,護理滿意度為72.0%(36/50);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多伴月經紊亂、經量過多、盆腔壓迫、繼發性貧血、下腹墜痛等癥狀,可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病痛[5]。而圍術期優質護理對促進手術順利實施及患者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為護理服務核心理念[6],加強患者基礎護理的同時,將人文關懷融入至日常護理中,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心理、生理均能夠達到舒適、滿意狀態。為了促進優質護理順利實施,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操作技巧幫助患者積極應對心理應激反應。同時護理人員需盡量滿足每例患者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以此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對行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重視患者術前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措施,主動幫助患者排憂解難,尊重、鼓勵、關心患者,可減輕患者心理、精神負擔。
護理人員在優質護理實施中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減輕心理壓力,重視患者術后情況,緩解術后疼痛,加強飲食、衛生護理,以此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中,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表明,優質護理的實施明顯提高了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可避免術后不滿意情緒誘發的醫患糾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行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取優質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提高術后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林秀紅,田洪.腹式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21):706-707.
[2] 盧旭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6):2289-2290.
[3] 呂倩,彭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效果評估[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4):237-238.
[4] 孫秀軍,張梅,李政玲,等.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8):916-919.
[5] 馮海洋,林小蓮,李燕珍.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負性情緒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7):137-138.
[6] 屈敏.優質護理服務在婦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81-82.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