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霞 蔡瑞卿
高精度放射治療腫瘤患兒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鐘美霞 蔡瑞卿
【摘要】目的 探討高精度放射治療腫瘤患兒的心理分析和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收治的70例行高精度放射治療的腫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摸球法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焦慮狀況及治療依從性。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的完全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高精度放射治療的腫瘤患兒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及時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心理狀態,利于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腫瘤;高精度放射治療;心理分析;護理對策
1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 510060
2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廣州 510060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現階段兒童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已得到了明顯改善[1]。但是,由于兒童心智發育尚未成熟,依賴性較強,接受治療時會對治療環境及醫療器械產生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2]。本研究就高精度放射治療腫瘤患兒的心理分析和相應的護理對策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高精度放射治療的腫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腫瘤類型:腦膠質瘤21例,髓母細胞瘤9例,橫紋肌肉瘤15例,血管瘤20例,鼻咽癌2例,其他腫瘤3例。采用摸球法隨機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兒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10.6±1.1)歲;對照組患兒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10.4±1.2)歲。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已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環境護理、飲食護理、體征監測、安全護理等。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分析 實施高精度放射治療前,護理人員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分析。本研究納入的70例患兒,經心理分析發現22例患兒對醫護人員表現出不信任感,23例患兒對高精度放射治療抗拒;治療前10 min,進行治療準備時,70例患兒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憤怒和焦慮。
1.2.2 護理措施 ①實施高精度放射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努力為患兒創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消除患兒對治療環境的恐懼感。②治療前,護理人員應與患兒進行溝通,給予其鼓勵和關懷,同時鼓勵患兒與其他患兒交流、玩耍,通過轉移其注意力以緩解焦慮、抗拒等不良情緒。③向患兒家屬講述兒童腫瘤的治療和護理知識,向其發放兒童腫瘤知識健康教育宣傳手冊,以消除其消極、絕望等不良情緒,鼓勵患兒家屬為患兒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關懷。④放射治療后,患兒皮膚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急性反應,如燒灼感、瘙癢、紅斑等。護理人員應告知患兒家屬此現象為正常反應,囑其給予患兒安慰,嚴密監控患兒行為,避免患兒用手抓撓,切勿私自給患兒涂抹刺激性外用藥物。⑤部分學齡期患兒,因接受治療不能上學,與老師、同學分離,易產生孤獨感。護理人員應理解患兒的情緒和行為,鼓勵其多與同學、老師聯系。適當時機,允許同學、老師探視,幫助患兒緩解孤獨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焦慮狀況及治療依從性。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兒治療前后焦慮狀況進行評估,由患兒家屬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填寫評價量表。該量表的中國常模分界值為50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大于69分。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患兒能夠自主積極配合治療;部分依從:患兒在醫護人員或家屬勸解下能夠配合治療;不依從:患兒對治療表示強烈抗拒。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兒的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5 59±3 50.6±3.1觀察組 35 59±4 41.3±2.5 t值 0.267 10.444 P值 0.791 0.000
2.2 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完全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臨床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不僅嚴重影響患兒健康成長,也給兒童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3-4]。臨床盡早明確診斷結果,及時給予對癥治療,是改善患兒生命質量和預后的關鍵[5]。然而,大部分腫瘤患兒在接受高精度放射治療前易產生憤怒、擔心、驚恐、抗拒、懷疑、不信任等心理問題,由于住院與父母分離,有些患兒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影響治療的順利實施。
對患兒實施高精度放射治療,可減少放射損傷,提高生命質量。在高精度治療過程下,患兒需要面對固定、機架旋轉、戴面罩等,會出現驚恐、發脾氣、抗拒心理,甚至嚎啕大哭。另外,由于患兒家屬對于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不甚了解,當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時,會對醫務人員產生懷疑、甚至是不信任情緒。因此,對患兒及家屬實施心理護理非常關鍵,有助于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6]。針對患兒心理情況,熟練運用兒童心理護理的基礎知識、技能減輕其心理壓力,使其情緒穩定,由被動的順應服從型治療轉變為主動的參與配合型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的完全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行高精度放射治療的腫瘤患兒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及時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心理狀態,利于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胡曉華,賈旭紅.植入式中心靜脈輸液港在兒童腫瘤中臨床應用28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3,11(42):1566-1567.
[2] 蔡瑞卿,黃中英.化療交替治療中危型橫紋肌肉瘤患兒的不良反應及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7):165-166.
[3] 王繼紅.系統性健康教育干預對腦腫瘤兒童手術前后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7(3):351-353.
[4] 湯豐榕,江有琴,韓君,等.兒童行頭部伽瑪刀的圍術期護理[J].海軍醫學雜志,2013,34(4):279-280.
[5] 陶長紅.陀螺刀鈷60放射治療32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76-77.
[6] 彭麗潔,孫建國.高精度放射治療兒童腫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相應的護理對策[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12):1418-1419.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