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給妻》賞析

張 延
當下,閱讀已成大潮之勢。特刊發張延先生《玉壺文集》部分作品,以饗讀者。該文集共七輯,依次為“教育教學篇”“文藝思想篇”“小說影視評論篇”“散文詩歌評論篇”“博客創作篇”“祝壽華章篇”和“抒懷鑒賞篇”。
張延先生原任石家莊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系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學養深厚,文學功底、文論修養、學術水平,令人稱賞。每部書,每篇作品,都充溢著嚴謹不茍的學者精神,獨具慧眼,富于創見,令讀者折服。出版專著、散文集、小說集和文集多部,集教育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入選大中型辭書多部。1995年退休。
在我和生活之間,
你是最早迎接黎明的炊煙,
是裝回無數個春天的菜藍,
是節日里孩子身上的驕傲,
是八小時之外滋潤生活的清泉。
那一天,你突然為我買下手表,
用獎金加孩子儲蓄盒的零錢。
妻啊,可知你衣袖上新添的補丁,
竟是我心頭不愿開放的花瓣?
你是我的慰勉,我的苦戀,
春風秋雨里我的相思纏綿……
啊,一雙不太靈巧的手,
把緊巴巴的日子打扮的光彩體面。
在我和幻想之間,
你是我身邊默默掛起的風帆,
是荊叢里延伸的小路,
是穿透烏云的新月一彎,
是把吵鬧的孩子誘入夢里的童話,
是用竹針為我編織的碎玉般的時間。
我病了,幾乎枯萎在床頭,
你是嗔怪和體貼,與我日夜相伴,
像不響雷、不打閃的瀟瀟細雨,
把愛慷慨地傾瀉在我的心田。
妻啊,如果我是一部散亂的詩稿,
你不就是長長的裝訂線?
你是我的太陽,我的果樹,
我心里永不消逝的春天。
啊,一雙并不美麗的眼睛,
竟是我詩稿里最動人的語言!
愛情詩寫婚后生活的不為多見,這大概與相愛者的實際體驗有關系。婚前相愛,有一定的距離感,總是給人甜蜜的感覺,且有幾分神秘的色彩。而婚后已是近距離接觸,新鮮感降低,神秘的色彩也漸漸淡化,從而也就感到沒有多少情思和詩意可寫了。
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寫了婚后之愛,夫妻之情,而且選取了一個日常生活中的角度,寫得是職業女性與詩人間的眷愛之情,寫得又那么真切動人。把詩人的復雜心緒和多種情懷,都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出來:有愛、有怨、有嗔、有憐、有盼、有感……
青年詩人王儉庭和晉劇演員谷珍珠之間的愛情,是才子佳人的美妙結合,在當地有口皆碑。谷女士是一位美麗而勇敢的女性,她那忘我的可敬精神,為人稱道,感人肺腑。這長達三十行的《給妻》詩,就是他們夫妻之愛的生活絕唱。詩人一掬心底的虔誠,為妻唱了一曲由衷的贊頌之歌。全詩從“生活”“幻想”兩個角度,塑造了一個品德高潔、超凡脫俗的女性形象。字里行間流動著詩人的深情厚意,輻射著愛情的春暉亮色。第一部分寫妻對詩人生活中的關愛,表現了妻無私忘我的美德。詩一開始就寫妻的勤勞能干、任勞任怨。“黎明的炊煙”“春天的菜籃”,家庭生活全部承擔起來。節日里“孩子身上的驕傲”,下班后是“滋潤生活的清泉”,多么善良賢惠。妻在生活中節儉克己,把衣服上的“補丁”,看作開放的“花瓣”,而把獎金給詩人購買工作需要、在當時卻是昂貴尚屬奢侈的手表。對這種真誠的摯愛和癡情,詩人感到極大的“慰勉”、海枯般的“苦戀”和深深的“相思纏綿”。詩人對妻的贊美的深情,都逼真地跳躍在詩句中,使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
第二部分寫詩人在幻想中對妻的依戀和歌頌,是在更高的境界里,表達一片真情、一脈柔情和一縷癡情。對詩人來說妻是令其不斷前進的“風帆”,是碰到困難時“延伸的小路”,是徬徨時“穿透烏云的新月一彎”。詩人大學畢業后,曾執教于縣城中學,業余時間艱難地寫詩,后調到縣文化館從事基層的文化工作,事物繁雜,妻千方百計為詩人的創作擠出“碎玉般的時間”。詩人病了,妻“體貼”“相伴”,把愛傾瀉在“我的心田”。愛情有著神秘的力量,它能夠創造奇跡。女詩人伊麗莎白·白朗寧夫人就歌詠過:“這一回該倒了,卻被愛救起,是你給了我一曲生命的新歌。”愛有起死回生的力量,難怪詩人在尾聲時詠唱道:“你是我的太陽”“我心里永不消逝的春天”!
詩人在《金薔薇》后記中說:“我首先將它獻給愛情,獻給我的苦不死累不死的妻子……她的微笑,她的眼睛,是我詩中最動人的語言。”詩人的話感人,詩寫得更加感人,也許苦難的愛情比甜蜜的愛情更美、品位更崇高,《給妻》當是一有力證明。

編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