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要:西方城市社區的發展與研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不同角度和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多種流派和理論。本文主要從不同的角度介紹西方社區的理論內容,以及對我國社區建高的啟示。
關鍵詞:西方社區;理論;啟示一、 西方社區理論
社區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來。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將社區定義為:社區是指那些人口同質性很強且關系密切、具有相同的價值觀的社會團體和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存在著共同的血緣、地緣和宗教信仰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含義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主要是分為兩種觀點:一是功能主義,即社區是由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害關系的人組成的社會團體;二是地域關系,即社區是在同一地區共同生活有組織的人群。
西方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社區原始的功能弱化,社區人口的同質性越來越低,價值觀也多種多樣,人們不再依懶社區。社區功能的衰退使得城市貧困人口激增、治安混亂、環境臟亂差、犯罪率增高等社會問題。西方社會學家們意識到社區建設對解決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因此社區建設由此而生,社區理論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產生。
20世紀20、30年代,社區理論首先在美國誕生。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就是桑德斯在《社區論》一書中提出了三種社區模式。一是社會體系論。在這種體系模式下主要是建立在社區各組成部分之間是相互依懶相互作用、具有互動、調適和適應變遷能力的假設之上的。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展,社會體系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社會體系模式經過演變發展成另外一種新的社區研究模式,即社會沖突模式。社會沖突模式的基本假設是;人們在社區內追求自身利益時會不可避免因不平等而產生各種沖突,社區沖突是社會變遷的前奏,對社區的發展是有益的。20世紀70年代,桑德斯又在《社區論》中新增了社會場域模式。社會場域模式是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發展的有效方法,社會場域模式認為社區場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且沒有界限,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作且不受其子系統的控制。桑德斯所提出的這三種社區研究模式表明了社會學理論及其運用逐步走向成熟。
除了桑德斯提出的三種模式之外,21世紀以來,西方社區沿著兩條脈絡發展,一是社會學學科分化,社區研究專業程度越來越高。二是實踐性應用性加強,社區理論在城市規劃、社區發展、社會工作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社區理論的具體應用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市社區規劃。其中最具代表性還是美國社會學家,他們利用同心區域理論、扇形理論和多核心理論來規劃城市的物理空間。同心區域理論是將從商業中心這一中心區向外擴展,每一個區域對土地的使用方法都不同。第一區域是商業用地,第二區域為貧民區,第三區域為家庭住宅區。扇形理論認為城市從中心向外發展是楔形地區,主要是根據租金的高低來分部。多核心理論則主要是指城市不只有一個大型的商業中心,而由苦于個核心區域構成的。二是社區照顧。這個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針對解決對孤寡殘疾人和精神病人院舍式照顧所產生的問題,提出把那些不能生活自理的人留在原本居住的社區內進行照顧。西方社區照顧主要以政府財政支持為主,在社區內建立專業化的機構對這些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和精神病人進行專業化的服務。三是社區警務。西方社會的犯罪發生率并沒有因增加警務人員而有所下降,因此西方警界開始改革傳統的警務體制。通過數據分析和調查發現,群眾更看重的是居住區域的安全程度,因此社區警務的理論就誕生了。社區警務是指社區與警察之間的一種互動過程,是解決社區安全問題的新途徑。
二、 社區理論對我國社區建設的啟示
(一) 提高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治能力
首先,在法律上要明桷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權力和責任以及其法人的地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社區內展現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單獨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提高居委會自身的自治能力才能更有效率的處理問題。方法之一就是確定居委會法人的地位,使其具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次,改革現有的居委會選舉方式和人員組成方式。居委會的選舉方式應該改成不記名投票的直接選舉,被選舉人有責任向廣大群眾介紹其基本信息和執政主張,讓群眾進一步的了解被選舉人的資質。居委會是一種公益事業,而不是一種職業,其工作人員組成方面應該朝著非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這樣有助于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工作熱情。最后,使社區財政獨立化。社區要真正的發揮它的作用,必須要保持自己獨立的財政權。社區過度依懶政府的財政支持,會阻礙社區自我管理的意識,成為政府的執行機構而不是社區的自主管理機構。
(二) 建設社區的中介組織
重點建設提供公共物品的中介組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處理好政府與中介組織的關系,重新劃定政府和中介組織在社區中的職責。二是拓寬社區中介組織獲取資金的渠道,不能只依懶政府的撥款,也可以通地自籌,社會捐贈和對社區資源和鋪位的管理和出租等形式。三是提高社區中介組織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社區事務的復雜性與綜合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原有的工作方式也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為社區服務。現有的社區中介組織缺乏這種創新能力,關鍵在于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因此要大力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素質,創新管理體制,提高中介組織的職業化程度。
(三) 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要拓寬居民參與社區管理與活動的渠道,例如定期召開居民會議、開展居民論壇、舉行居民運動會等。其次,提高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主動性,在網絡時代里,可以通過更加快捷方便的方式使居民參加到社區活動中去,例如利用公共微信、微博進行在線交流。既方便了居民,也便于社區中介組織及時的了解居民的動態和需求。
參考文獻:
[1][美]桑德斯著.社區論[M].徐震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2][美]R.E.帕克,E.N.伯吉斯,R.D.麥肯齊.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文集[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64-77
[3]顏芳.淺談國外城市社區管理模式與基本特點[J].人力資源管理,2012(12):223-224
[4]徐永祥.社區發展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