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蕓蕓
?
口譯中的數字譯法
詹蕓蕓
【摘 要】數字口譯是口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通過口譯實踐教學,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三種數字記錄方法供學習者進行參考:縮略記錄法、填空記錄法和數字記錄法。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數字記錄法,提高自己的口譯速度。
【關鍵詞】數字口譯 縮略記錄法 填空記錄法 數字記錄法
數字口譯包括對整數、小數、分數、倍數的口譯,是口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對口譯初學者而言。總的說來,整數的口譯比小數、分數和倍數的口譯更難,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由于英語和漢語對于四位數以上的數字的表達,有不同的段位概念和分段方法。英語數字以每三位數為一段位,而漢語則以每四位數為一段位。因此,在英漢數字互譯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轉換步驟,這對于不熟悉或者對數字不敏感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二是由于口譯工作本身的高壓性,使得學生精神處在高度緊張中,所以在聽取數字信息的時候,容易漏聽或者錯聽;三是由于口譯的時效性,要求學生在思考較短的時間后及時將聽取的信息準確地譯成目的語,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轉換數字信息。因此,在本文中,筆者著重探討整數的口譯方法,并根據自身的口譯課程教學經驗,總結出三種方法:縮略語記錄法、填空記錄法和數字記錄法,它們各有千秋。
縮略語記錄法就是將聽到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加段位縮略語的形式記錄下來。比如:聽到中文數字“25億6千9百80萬1千”,記錄成“25億6980萬1000”;聽到英文數字“sixty-eight billion five million seven hundred and ninety thousand and thirteen”,記錄成“68b5m790t13”。這種記錄方法的優點在于記錄數字的直接性,能夠把源語數字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所以很多初學者都采用這種方法來記錄數字。但是,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將數字譯成目的語,將數字記錄下來后,他們仍需花費時間將數字進行轉換,會影響口譯的速度。
填空記錄法是指根據中英在數位表達上的特點,事先在紙上表明中、英文的各個數位,做好“標尺”。聽到數字后,就可以直接把每個位數對齊填到相應的位置上。英譯漢是將數字寫在標尺的上方,讀數時對照漢語的標尺。該標尺如下:

?
因此,標尺上方的英語數字應譯成“五十六億三千八百九十萬七千四百一十二”;同樣道理,標尺下方的中文數字應譯成“seven billion fifty-six m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ten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thirty-five”。與縮略語記錄法相比,這種記錄方法準確性更高,但是不足之處在于需要把數字從文字信息中獨立出來在標尺上進行轉換,從而影響口譯的速度,因此也不是一種理想的記錄方法。
數字記錄法就是將聽到的英語或者漢語數字都用阿拉伯數字的形式記錄,并對每個區間段位用逗號隔開,讀數時再從后面開始每三個或者四個數字用斜線劃分。例如“forty billion six hundred and eight million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fifty-nine”可記錄成“40,608,001,759”,由于漢語數字是四個位數為一個區間,所以讀數時每四個位數用斜線隔開,就變成“40,6/08,00/1,759”,讀作“四百零六億八百萬一千七百五十九”。同樣,中文數字“七百五十六億一千二百五十萬三千零八”可記錄成“756,1250,3008”,由于英語數字是三個位數為一個區間,所以讀數時每三個位數用斜線劃分,得到“75/6,12/50,3/008”,讀作“seventy-five billion six hundred and twelve million five hundred and three thousand and eight”。這種方法記錄數字一目了然,不容易出錯。
根據本人的口譯教學實踐,認為在數字口譯的教學中,三種記錄法各有千秋,但是縮略語記錄法和填空記錄法的效果不佳,不容易被學生所采用,而且也容易出錯。相反,數字記錄法是大部分學生所采用的記錄方法,方便快捷,準確率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會大力推崇數字記錄法,方便學生進行英漢數字的轉換,并努力發掘新的記錄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譯速度。
參考文獻:
[1]雷天放,陳菁.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劉靜.論口譯教學中的多位數字英漢互譯[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08(11): 80.
[3]楊莉.數字口譯教學探究[J].中國科技翻譯, 2010(4):38~40.
作者簡介:詹蕓蕓,女,福建龍巖人,龍巖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批評語篇分析、口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