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玲 李玲
保障性住區的規劃與建筑設計探討
黃漢玲 李玲

現階段,我國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建筑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已經成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為促進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也導致房價持續上漲,增加了城市居民的買房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保障性住區建設在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性住區是我國住宅開發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改變了原有的完全市場化的商品開發模式,逐漸轉變為部分國有資產、政府政策扶持的開發模式。但是該開發模式正處于起步階段,和國外先進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人們對其認識有限,其規劃和建筑設計也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進。下面,我們就其改進策略展開討論。
在對保障性住區進行規劃與建筑設計時,一定要滿足以下要求:
第一,從其自身特點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保證其規劃和建筑能適應當地土地利用、城市開發以及住宅區建設等整體規劃的要求。除了要達到上述要求之外,保障性住區的規劃還要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保持協調,盡量將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
第二,對成本控制進行綜合考慮。為了能滿足這一要求,就是要在確保小區綠化建設以及景觀建筑的基礎上,盡量實現地面停車,減低其建設成本。以我們參與的某保障性小區為例,其地面的停車率達到1/2。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滿足小區的停車需求,降低車流噪音對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就需要在進行總體規劃時,在小區外圍建設小區級的道路,道路的兩邊都可以停放車輛,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人流和車流的分離,使得住區包圍的中心綠化帶環境幽靜,提升住區的環境和生活品質。
1.住房戶型的設計
對核心筒的設置進行優化,盡量將小區的建筑面積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這樣才能使保障性住房的戶型面積不占用過多面積。從這一角度來看,核心筒的設置和住房的戶型設計具有密切聯系,前者會對后者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優化保障性住區的戶型設計,就需要在滿足其總體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對核心筒的面積進行嚴格控制。在大多數情況下,多層住區樓梯間的開間方向和進深方向的軸線寬度都應該保持在200~4800之間,核心筒的建筑面積至少為11.76m2。在小高層的住區中,可以采用開敞式的樓梯,一部電梯即可。但是在設置管道井時,一定要從實際住戶數量出發,保證一梯四戶的面積<26.5m2。對于層高≥12層的住區,可以在樓梯間的兩邊的分別設置一部電梯。另外,在入戶前室形成之間,需要確保每一個住戶的獨立性,將相互之間的干擾控制在最低范圍內。
2.創新一梯多戶的通廊住宅設計
目前,保障性住區的套數都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有效解決不同住區之間的采光以及通風等問題,就需要對一梯多戶的通廊住宅設計進行創新。換句話說,就是將北向建筑的通廊設計和建筑的主體分離出來,主體建筑之間可以采用短通廊的方式進行連接,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采光和通風條件良好的住區空間。采用這種結構設計具有顯著優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住區的主題能夠實現無限制的開窗,有助于保障住戶的隱私,具有較好的私密性;第二,即使是朝向北面的住戶和房間,其采光和通風條件也不會受到較大影響;第三,采用短通廊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定的入戶緩沖空間,而且其功能具有多樣化特點,可以作為入戶玄關和陽臺等;第四,有助于減少1/2的通廊設計占地面積,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住戶的公攤面積。
3.優化陽臺設計
在保障性住區的建筑設計中,陽臺設計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需要重點考慮。有的城市要求保障性住區必須采用封閉式的陽臺。但是從其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受到住房面積的限制,住房內的生活空間有限,這就需要充分利用陽臺的空間。所以,我國大多數保障性住區采用的都是方形陽臺設計。這樣,在同等的建筑內面積下,陽臺空間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既可以作為臨時的臥室,也可以作為棋牌室等休閑空間。
同時,在進行陽臺設計時,還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因素的影響,包括體型系數、窗戶和墻體的比例等。通常,體型系數應<0.35,盡量確保戶型的平整性,減少或者避免深凹口,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北面的窗戶和墻體的比例應≤0.3,南面的則應≤0.4,東西向則≤0.25。該設計可以為建筑的節能保溫奠定良好基礎。
4.地下車庫設計
保障性住區的地下車庫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地下車庫和住宅建筑的連通性。它和主體住宅建筑地下層的連通性以及車庫大堂的設計是地下車庫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系著住宅小區的檔次、車位比和成本控制。由于保障性住區的停車率較低,地下車庫建筑面積在總圖中占地較小,集中布設之后,即便考慮到均衡性布設,也容易導致部分高層住宅離車庫較遠,此時如果要將建筑主體連接車庫,必須要布設很長的連廊,會造成較大的浪費。結合某項目設計經驗來看,我們建議不連通,且地下車庫也應當避開高層住宅,還需在有效結合景觀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合理設置地下停車庫地面人行出入口。
第二,地下停車的數量問題。保障性住區停車位比率相對較低,對入庫率的要求也較低,例如某城市保障性住區地上停車率上限規定為50%。通過對總圖設計進行充分的結合,可最大限度地滿足地上停車位,從而有效降低地下車位,實現降低保障性住區整體造價的目的。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保障性住區的規劃和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商品住房的設計存在較大差別,會受到標準限定以及價格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我們要想確保保障性住區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就必須充分考慮其成本控制以及舒適性之間的關系,并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同時能滿足上述要求,保證其規劃和建筑設計符合相關要求。本文首先對保障性住區的總體規劃要求進行簡單總結,然后從戶型、通廊、陽臺以及地下車庫等方面對其建筑設計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真正發揮保障性住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