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社區民生法制類節目《調解面對面》為研究對象,以“語用離情”為理論框架,結合具體語境,分析說話人在會話交談中使用的人稱指示語,旨在探討人稱指示語在不同語境下所具有的語用離情功能,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交際雙方間的情感趨異,并加深對該理論的認識。
關鍵詞:人稱指示語 語用離情 情感趨異
指示語,顧名思義,指表示指示信息的詞語,是語用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人稱指示語即表示人稱的指示信息,是指示語類型中的一種。索振宇(2014:37)指出:一般而言,指示語是以說話人為中心的方式組織起來的,這是指示語的常規用法。然而在實際的會話交談中,說話人并非總是遵循這一常規用法,有時出于某種特殊的需要或為了更好地達到所期待的語用目的,說話人會將指示中心轉移至聽話人或其他不在場的參與者,這屬于指示語的非常規用法,即指示語映射現象。
基于何自然與冉永平的研究,說話人在交談中出現指示語映射現象可歸納為兩種原因:語用移情和語用離情。筆者發現,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人稱指示語的語用移情進行了研究,而對語用離情的具體分析卻很少。據此,本文以社區民生法制類節目《調解面對面》中的話語為語料庫,淺析人稱指示語的語用離情理據,以幫助人們理解人稱指示語在不同語境下具體的交際含義。
一、語用離情簡介
“離情”即情感的分離,是相對于“移情”而言的。“移情”一詞最早起源于德國的美學,后被應用于多種研究領域。何自然首次將“移情”引用到語用學領域,并提出“語用移情”這一概念。基于何自然的語用移情,冉永平(2007)又詮釋了語用移情的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語用離情”(pragmatic de-empathy)的概念。
根據“語用移情”(pragmatic empathy)的概念可知,“語用離情”(pragmatic de-empathy)指交際雙方情感的分離,說話人不再設身處地地為聽話人著想,而是蓄意通過某些話語來表達自己對所指對象的態度與情感。冉永平(2007:334)指出人際交往中的離情就是交際雙方或多方之間的情感及心理趨異,體現為情感或心理上的排他性,甚至對立。其語用功能在于能體現說話人和所指對象之間在情感或心理方面的差異,從而制造雙方之間的社交距離。他還指出說話人在會話交談中改變以往的語言習慣,采用語用離情策略來傳達自己的態度與情感,其語用目的是擴大交際雙方間的心理距離,實現情感趨異。
二、從語用離情看人稱指示語的選擇
在實際的會話交談中,說話人并非總是想拉近交際雙方間的心理與情感距離,增加雙方的親密感,而是會根據語境或交際目的的需要,通過選擇不同的人稱指示語來蓄意體現他與指稱對象之間的情感距離,制造心理空間,增加雙方的排斥感。以下通過《調解面對面》中的案例具體分析。
本文所用示例均來自社區民生法制類節目《調解面對面》中一對夫妻間的對話。
(一)第一人稱指示語的語用離情分析
1.第一人稱單數指代第一人稱復數
(1)妻子:我小孩在學校里邊不幸把那個腿骨折了,剛做完手術回家,坐在床上,那時候動不了,他就跟那個小孩子,兩個人不知道說什么吵起來了。他就說我兒子:“你丟死人,我都不好去你學校”。我小孩子氣得用頭去撞墻。
丈夫在兒子受傷時,沒有細心呵護、照顧、安慰,反而嚴厲批評他,使得丈夫與兒子之間有了隔閡。例(1)是妻子陳述他們的兒子為何不叫他丈夫“爸爸”的起因。兒子是他們共同的兒子,并非妻子專屬,但是妻子陳述時卻屢次使用“我孩子”“我兒子”而非“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兒子”。這樣就給聽話人一種暗示:兒子是妻子專屬的,他們間的關系很親密,但兒子與父親,妻子與丈夫之間的關系卻冷淡、疏遠,好似陌生人。人稱指示語“我”的使用無形之中將丈夫拒之門外,不僅拉大了說話人妻子與丈夫之間的心理和情感距離,而且制造了兒子與父親之間的心理隔閡。
2.稱謂語“老子”指代第一人稱單數
(2)丈夫:她打電話打了七八個,她說:“你給我不要干了,回來!”
妻子:然后他從廠里面氣勢洶洶地出來了,說:“不過就不過了,反正老子也過膩了。
由于天氣變冷妻子,給丈夫送衣服,本是溫暖、情意的表現,但是丈夫卻態度冷淡,極不友好,惹惱了妻子。妻子接二連三的電話使得丈夫也極其厭煩。例(2)是妻子轉述丈夫對她說的話。她在組織語言,使用人稱指示語時,并未以自我為指示中心,稱呼丈夫為“他”,而是選擇了直接引語“老子”。她的語用目的是突出丈夫極不友好的說話態度及對她的不尊重,也體現出她對丈夫的疏遠及對丈夫說話態度的強烈不滿。而丈夫對“老子”一詞的使用,也暗示了他當時心里的極度憤恨及對妻子的反感。無論丈夫還是妻子,他們對離情人稱指示語的使用都彰顯了他們對彼此的不滿及憤怒之情,也真實地體現出隔閡、矛盾深深地存在兩人之間。
(二)第二人稱指示語的語用離情分析
1.第二人稱單數“你”指代敬語“您”
(3)丈夫:我說:“你罵我就算了,你罵我家里,又跟你有什么關系?”
丈夫的一句“這個家沒你就好”惹怒了岳母,兩人發生了爭執。自此,他們之間的矛盾加深。例(3)是丈夫陳述他對岳母說的話。岳母是長輩,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禮儀標準,丈夫理應稱呼岳母為“您”,以顯現出對長輩的敬重。但是交談中,丈夫卻屢次使用人稱指示語“你”。“你”的多次使用既體現了丈夫對岳母的不禮貌、不尊重,又展示出丈夫對岳母所作所為的反感與不滿,凸顯了兩人之間的情感對立,降低了說話的可接受性。這是在特定語境下不同人稱指示語的選擇所具有的語用離情功能。
2.稱謂語“你這個人”“這王八蛋”“你這個老女人”指代第二人稱單數
(4)妻子:當時我覺得很委屈很生氣,我就抓著他的衣服,我說:“你這個人怎么現在混到這個地步”。
(5)妻子:我媽就很生氣,就罵了句“這王八蛋,就想攆我走啊!”
(6)妻子:然后跟我媽兩個人吵起來,“我怎么怎么樣,你這個老女人怎么怎么樣。如果不是你女兒讓我叫你的話,我永遠都不會叫你!”然后他還拍手跺腳。
丈夫與妻子由于送衣服這件事發生了口角,丈夫說話的態度、語氣及不文明話語使得妻子極其憤怒。例(4)中,妻子稱呼丈夫時選擇了“你這個人”而非第二人稱單數“你”以表示自己對丈夫的不滿。在會話交談中,稱謂語“你這個人”要比“你”的感情色彩更為強烈,更能凸顯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無奈與厭煩。顯然,說話人妻子對該詞的使用不僅暗示了她對丈夫的極其不滿與排斥,展現了她的委屈、憤怒之情,而且疏遠了她與丈夫之間的心理距離,凸顯了他們之間的情感趨異。
岳母由于女婿的一句話而發怒,兩人爭吵起來。例(5)與例(6)是妻子陳述丈夫與自己母親發生口角的話語。例(6)中,岳母稱呼女婿為“這王八蛋”,女婿稱呼岳母為“你這個老女人”。顯然,兩人對彼此的稱謂都有意避開了第二人稱指示語,使用了離情人稱指示語,而且都是讓人極其反感的不文明話語。“這王八蛋”與“你這個老女人”的運用將岳母與女婿對彼此的厭惡、憤怒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進一步惡化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加深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可見,交際雙方在選擇人稱指示語時可以運用語用離情來疏遠所指對象,體現交際雙方之間的情感對立。
(三)第三人稱指示語的語用離情分析
(7)妻子:你想一下我有那個必要嗎?難道說我做戲做給人家看嗎?自己兩口子過日子,我不是做給人家看的。“哎呀,他們兩個好恩愛啊!”沒那個必要。
(8)妻子:我愿意有這個責任,但是別人有沒有我不知道。
天氣變冷,妻子去廠里給丈夫送衣服,而丈夫卻表現出極其厭煩的態度,也沒有下去取衣服。例(7)中,妻子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指稱不在場的其他人時,用“人家”代替了第三人稱指示語“他們”。“人家”是一個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交際含義。此處,“人家”一詞的使用頓時將說話人妻子及丈夫與他們的街坊鄰居等其他人劃清界限,拉開了他們之間的心理與情感距離,同時也傳達了她對丈夫的不滿與憤怒:我們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他們過他們的生活,生活沒有彩排,我并非為了讓他們夸我們的感情好才去給你送衣服演戲。
例(8)是調解人在給妻子和丈夫做心理測試,談到“責任”時妻子說的話。妻子在指稱丈夫時,避開了第三人稱指示語“他”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別人”一詞。眾所周知,稱謂語“別人”是指與說話人毫無關系的人,而此句中妻子話語中的“別人”卻與她是同床共枕的夫妻關系,并非陌生人。顯然,“別人”一詞的使用使兩人之間的關系躍然紙上,強化了雙方在情感、心理方面的趨異,離間了兩人原有的親密關系。這也是語用離情所達到的交際效果。
三、結語
人稱指示語的語用離情策略表明:在實際的會話交談中,說話人在特定的語境中可以選擇離情指示語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及對所指對象的態度,實現交際雙方的情感趨異,從而達到預期的語用目的。語用離情是說話人含蓄的表達自己與所指對象之間的距離及對其不滿的重要手段之一,屬于交際策略的一種。本文以社區民生法制類節目《調解面對面》中的語料為例,從語用離情視角闡述了人稱指示語在不同語境下所具有的語用效果,以此來加深讀者對冉永平提出的“語用離情”這一概念的認識,幫助讀者領會會話交談中交際雙方的心理及情感變化。
參考文獻:
[1]Levison,S.Pragma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M L Hoffman.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何自然.言語交際的語用移情[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
(4):11.
[4]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5]冉永平.指示語選擇的語用視點、語用移情與離情[J].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331-337.
[6]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40.
[7]季小民.人稱指示語“人家”的語用解讀[J].江蘇外語教學研
究,2014,(3):43-47.
[8]劉琳琪.電影《歸來》中指稱選擇的移情和離情[J].電影文學,
2015,(17):34-36.
(辛慶連 山東青島 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26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