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在這個電子時代,書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紙上讀物,它變成了手機中的音頻、電腦里的視頻,以及薄薄電子書里的私人圖書館。不論紙質書與實體書店如何“衰退”,文本與閱讀卻從未離開我們的世界。它在用一種與科技平行的速度自我進化——曾被禁錮于紙上的文字化為聲音,化為圖像,融進了網絡云端,用盡一切手段,只為更加迅速而便捷地滿足每一個人的精神需求。
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1941年給丈夫倫納德寫下絕筆信時,一定沒想到,這封信會在半個多世紀后被某位英國名人朗讀出來。
這一幕,就發生在Lettels Live書信朗讀會上。自2013年12月在倫敦舉辦首場活動以來,Lettels Live每年邀請來自音樂、藝術、文學等領域的名人現場朗讀那些“理應受到更廣泛關注”的書信。這項活動現已成為英國許多文藝愛好者心中的首選參與項目之一。
史蒂芬·弗萊這樣評價《見信如晤》:“搞笑、悲慘、浪漫、有歷史意義、出色而深刻”
Letters Live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發起,其靈感來自一本書信集——英國作家肖恩·亞瑟的《見信如晤——致已然消逝的書信時光》。
2009年,肖恩·亞瑟因個人興趣建立“見信如晤”網站,將歷史上五花八門的信件、字條和電報一一展現,在線上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寫信者或赫赫有名,或臭名昭著,或不甚出名,信件的內容卻扣人心弦。2013年,肖恩·亞瑟將這些信件集結成《見信如晤》,這本書迅速躋身于暢銷書排行榜。
從文學歷史到名人日常,從公元前14世紀至今,《見信如晤》共收集了124封風格不一的經典信件,其中既有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寫給安迪·沃霍爾的信,又有朋克教父伊基·波普寫給年輕樂迷的建議;既有“開膛手杰克”寄給警戒委員會主席的自白書,又有美國白宮提前準備好、以防登月失敗而用以安撫民眾的總統演講稿。這些信件的情緒或悲傷,或憤怒,或喜悅,或震驚,每一封信,都包含極強的文學性和人性魅力。
比如,以毒舌著稱的奧斯卡·王爾德向一名青年解釋“一切藝術是毫無用處的”:“一件藝術品就像一朵花一樣無用,一朵花為了自身的喜悅而綻放,我們則在觀賞花時獲得片刻喜悅。我們與花的關系僅僅如此而已?!?/p>
比如,11歲女孩格雷斯·比德爾看到美國總統林肯剃胡子后,給他提了一個建議:“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來,我會努力讓他們(哥哥)全都投您的票。您留胡子會好看很多,因為您的臉太瘦了。所有的女士都喜歡胡子。”
又比如,F·J·菲茨杰拉德在女兒斯科蒂去參加夏令營時,給她寫了一封信:“別擔心大眾的觀點,別擔心玩偶,別擔心過去,別擔心未來,別擔心長大,別擔心勝利,別擔心失敗,除非是由你自身錯誤造成的。”
“搞笑、悲慘、浪漫、有歷史意義、出色而深刻?!庇輪T、主持人史蒂芬·弗萊如此評價《見信如晤》。
要想知道現在全英國誰最紅,看看Letters Live就知道了
為什么人們愛去Letters Live聽英國明星讀信?這也許與英國演員素來扎實的戲劇訓練和舞臺表演密不可分。據《衛報》報道,英國演員“20歲出頭時就在戲劇學校為如何正確發音花費三年時間”。超強的現場感染力,加上優雅的英倫口音,Letters Live對觀眾而言可謂一場“耳朵的盛宴”。
1978年,英國作家、動物學家杰拉爾德·達雷爾給未婚妻寫了一封動人的情書。演莎翁話劇出身的湯姆·希德勒斯頓便在去年的Letters Live朗讀道:
“我見過千種日出日落……我見過千般的月亮……我見過的海平靜如止……我曾感受過風……我也曾感受過寧靜……然而沒有你,我做了什么都是失落。有了你,我做什么都是收獲?!?/p>
當然,還有英劇《神探夏洛克》中“卷?!焙汀败岳颉钡拇顧n式朗誦表演。朗讀二戰情書《致親愛的貝茜》時,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露·布瑞麗分飾男女主人公克里斯和貝茜,將戰火紛飛中的愛情故事緩緩道來:“我最親愛的,我剛剛聽說,軍人們開始撤退,返回故鄉了……”
除此之外,伊恩·麥克萊恩、裘德·洛、薩利·霍金斯、安德魯·斯科特、彼得·卡帕爾蒂等著名演員都在Letters Live登臺表演過。事實上,要想知道現在全英國誰最紅,看看Letters Live就知道了。
今年3月,Letters Live首次與英國影視制作公司SunnyMarchto合作,將整個朗讀過程錄制下來上傳至網絡,讓無法到現場的觀眾也能一飽耳福。
Letters Live希望用現場演繹,贊頌文學書信經久不衰的力量
對觀眾而言,Letters Live最吸引人之處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朗讀者是誰,以及那個站在舞臺上的人將要朗讀怎樣的一封信——也許關于戰爭和政治,也許關于愛情和友情,也許是一封求職信,也許只是一則幽默。名人站在聚光燈下,近距離向觀眾朗讀,觀眾則仿佛與朗讀者一起回到歷史的某一瞬間,感動、大笑或者流淚。
關于活動主旨,坎農格特出版社社長杰米·拜恩表示,創辦該活動的想法源于自己曾組織過的一場“聲音改變了英國,一些著名演講選集”活動,“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閱讀信件和演講一樣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Letters Live希望通過策劃現場讀信活動,引導公眾重新認識書信之美和力量,并通過發展視聽多媒體平臺,將值得紀念的書信傳播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正如多次參加Letters Live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所說:“Letters Live活動讓我們停下腳步,去想象信件主人的生活和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觀眾、朗讀者和信件作者在Letters Live之夜產生的交流聯系,讓人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啟迪人心的、反映人類生存狀態的文物。它們像一扇扇窗戶,讓人窺見寫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愛、美麗、痛苦和幽默?!?/p>
(摘自《新周刊》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