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書+汪傳江+高向東
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上海市共有常住人口2059.34萬人,其中女性1027.53萬人,戶籍人口1418.52萬人,女性709.47萬人。上海市明確提出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對人才必將有更高的要求,女性人才也必將會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通過選擇反映女性人才環境的顯性指標變量來構建女性人才環境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實際數據為基礎,利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新形勢下的上海女性人才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掌握上海女性人才環境的優勢與不足,了解在全國以及全球城市中所處的地位,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政策性建議。
一、女性人才環境評價有關概念的界定
為了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女性人才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要對女性人才環境的有關概念進行界定。借鑒人才環境的相關概念,女性人才環境是指女性人才賴以生存和得以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自然等環境,包括影響女性人才成長的各種外部要素的總和。具體來說,既包括硬環境,也包括軟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也包括精神環境;既包括宏觀環境,也包括微觀環境。
女性人才環境評價是指對上述歸納的影響女性人才成長的各因素條件進行綜合評價,主要是通過選擇反映女性人才環境質量的顯性變量,并基于這些變量構造能夠綜合反映女性人才環境質量指數,最后基于構建的指數來對女性人才環境進行評價分析。
二、女性人才環境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是為了把復雜的女性人才環境系統轉化成方便計量、可作比較的數據,來為女性人才環境的量化評價提供依據。由于女性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涉及多方面,而且每一方面又涉及多重因素和變量,所以它不僅是一個內在關系極其復雜的大系統,同時也必然是一個理論含量十分豐富的邏輯體系。因此,要處理這樣一個復雜系統,首先需要確定指標選取的原則。構建女性人才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系統性和層次性相結合原則。影響女性人才發展的各種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因素構成了一個綜合的系統,因此首先指標體系的建立要能準確體現整個系統的情況,從對一個系統進行描述的角度來遴選能代表系統內部結構和反映系統整體功能的部分作為評價系統的指標;同時還要從不同的層次上來考慮對系統進行表征,所以構建的指標體系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結構,可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等級,用以全面反映女性人才環境大系統的特征。
(二)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原則。女性人才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在充分認識和研究其特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單個指標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其與大環境系統的關系需要明確,能夠科學準確地度量和反映女性人才環境的主要特征和關鍵問題。同時,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必須考慮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和評價的可實行性,這樣才能使研究成果在現實生活中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為創造合理的女性人才環境以及優化女性人才資源配置提供科學的指導。
(三)動態性和穩定性相結合原則。女性人才環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系統,不同時間具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狀況進行具體分析應該采用動態的指標體系。同時,應考慮到評價在不同時期的可比性和女性人才環境中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部分,評價指標體系又應該在一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穩定性。
(四)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原則。一方面,女性人才也屬于人才的范疇,因此,在構建女性人才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時,要考慮到人才環境的復雜內涵,表現在評價描述的指標體系要具有全面性和涵蓋面以更好地反映人才環境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女性人才作為有別于一般人才的特殊群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充分考慮女性的特殊性,使得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及最終的評價結果能較好地反映出女性人才環境的真實情況。
三、女性人才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女性人才環境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到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和性別因素等各個方面。本文基于對女性人才環境內涵的把握,在遵循以上指標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專家的意見,并綜合考慮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背景以及女性人才區別于男性人才的特有因素將上海女性人才環境(總指標)分為自然環境F1、經濟環F2、人文社會環境F3、科技環境F4、人才就業環境F5、人才生活環境F6、創新與創業環境F7以及性別環境F8八大類,即八個一級評價指標Fi。八個一級評價指標中的每一個分指標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在這八個一級指標下又劃分出相應的二級指標Fi,j,每一個二級指標又是由若干個可以直接測量的三級指標Fi,j,i合成而來。具體的各級指標之間的對應關系見表1所示,由于三級指標的指標數量太多,故在此不一一列出。
所有三級指標在計算之前都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使其變為無量綱數據,這里的標準化方法為指數法,即將該指標除以該指標取值中的最大值。
四、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評價結果的計算與分析
為了全面了解上海市的女性人才環境的發展狀況,本文根據前面的女性人才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收集了2007年與2013年的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的三級指標的數據,并為了明確上海女性人才環境在全國城市中的地位,本文選擇了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四座一線城市作為對比城市,數據所屬年份同樣為2007年與2013年,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城市與競爭力指數數據庫以及北京大學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庫。
基于實際收集的數據,按照女性人才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可以計算出2007年以及2013年上海市以及其他幾座國內一線城市的女性人才環境的八項分環境的環境指數得分 以及女性人才綜合環境指數得分 。
1.上海市人才總體環境與女性人才環境發展的基本狀況
為了對上海市人才總體環境以及女性人才環境的發展概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本文分別繪制了2007年以及2013年上海市以及國內其他幾座一線城市的人才總體環境指數與女性人才環境指數柱狀圖,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從圖1和圖2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第一,女性人才環境指數總體低于相應的人才總體環境指數,這說明女性人才相對男性人才來說,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別上的不公正待遇,即具有一定的性別歧視性;第二,從2007年至2013年這六年中,上海的人才總體環境指數以及女性人才環境指數都在上升,這表明上海的人才總體環境以及女性人才環境在逐步改善,尤其是在2013年,上海的人才總體環境與女性人才環境都超過了北京,僅次于香港位列全國第二,這為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一定的實力基礎;第三,從2007年至2013年間,香港、上海以及深圳的人才總體環境以及女性人才環境都在改善,而北京以及廣州的人才環境卻在惡化,這種下降為上海提供了警醒;第四,從五座城市的人才總體環境以及女性人才環境的排名來看,女性人才環境的排名與人才總體環境的排名幾乎無差異,這表明人才總體環境對于女性人才環境的好壞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第五,從五座城市的兩項指標的排名來看,香港穩居第一,北京與上海難分伯仲,深圳位列其后,而廣州則位列末位;第六,雖然上海在2007至2013年間不論是在人才總體環境還是女性人才環境上都超越了北京位列全國第二,但是與排名第一的香港相比,不論是人才總體環境還是女性人才環境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兩項指數的差距都達到10%以上,這說明上海的人才環境和香港這樣的全球城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若與紐約、巴黎、倫敦這樣的全球一線城市相比差距會更大。
2.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中各項子環境的基本狀況
前面分析了上海市人才總體環境與女性人才環境的基本狀況,指出了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在國內一線城市中所處的位置,但是并不能探索出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的具體短板所在,無法為女性人才環境的建設提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因此必須從女性人才環境的具體子環境入手,逐項分析各項的子環境具體發展才能明確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的具體優勢與劣勢所在。
圖3是國內五座一線城市在2007年與2013年八項女性人才子環境的排名的熱力圖,圖中每一個方塊對應一座城市在一年中一個分項人才子環境,方塊的顏色的深淺表明該城市該年的該項子環境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名順序,數值越小表明該項子環境越好,熱力圖中顏色就越深,如“1”代表該項子環境的排名為第一位,該項環境最好。
從圖3中可以看出,從左至右顏色逐漸由深到淺,這表明在整體上從左至右排名是逐漸下降的。從人才總體環境以及女性人才環境的排名分布可以看出,在2007年至2013年,這兩項指標的排名的唯一變化就是上海超越了北京從第三位晉升為第二位,而香港第一位、深圳第四位、廣州第五位的位置穩定不變。
觀察各分項環境指標的顏色可以看出,香港除了在科技環境位列第三名之外,其余所有環境都位列前茅,尤其是在人文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就業環境、創新與創業環境這四項環境更是穩居首位,這些都是上海所不具備的。在所有的各項子環境中上海只有性別環境與科技環境兩項超越了香港,這說明了上海在人才環境方面和香港差距較大,八項子環境中足足有六項不及香港;但是上海在科技環境上卻優于香港,這說明上海具有良好的科技實力基礎,這有利于上海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與實現;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性別環境相對其他城市較高,這表明上海女性人才相對于其他城市的女性人才具有較高的和較公平的社會地位,因此上海對于女性人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一結論的發現與“上海男人疼老婆”的民間通俗說法相一致,因此可以說,上海市是女性人才工作與就業的福地,這些都有利于吸引女性人才為建設和建成上海市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目標的實現不僅僅需要雄厚的科技基礎,優越的人才科技環境,更需要良好的創新與創業環境,但是上海的創新與創業環境卻不及深圳,只名列第三位,這對激發上海市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活力來建設上海全球科創中心是極為不利的。
圖4反映了五座城市從2007年至2013年間,各項人才環境指標排名的變化情況,圖中每個方塊中的數字表示該指標在該年的城市排名中所處位數的變化,“0”表示排名不變,負數表示排名下降,正數表示排名上升。從圖中可以看出,只有香港的各項指標沒有發生下降,而其他城市都或多或少的有指標發生下降。上海的人才環境雖然總體進步表現良好,但是其經濟環境指數排名卻下降了兩位,由第二位跌至了第四位,這和上海建設全球經濟與金融中心的戰略規劃相背離,也和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相背離,值得提高警惕。
人才與資本等其他要素資源一樣,在空間上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因此相鄰地區或者級別相近地區的人才環境的改善必然會降低本地區留住人才的能力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從圖4可以看出,北京的女性人才環境的各項子環境以及綜合環境在2007年至2013中雖然表現不盡于人意,但是深圳的眾多子環境都進步很快,其人文與社會環境更是由第五位躥升至第二位,這都對上海形成了一定的競爭之勢,對上海對吸引來自全國以及全世界的人才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3.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中各子環境與國內領先城市間的距離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上海在眾多人才環境指標上與香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某些指標上與北京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上海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首先要以香港與北京作為參照物,只有縮小了同香港與北京的差距才能縮小同歐美發達國家的全球城市之間的差距,而且香港與北京同屬中國,其各項人才環境的建設路徑都值得上海市去借鑒和學習。
從圖5的2013年三座城市的各項人才環境的雷達圖可以看出,上海除了在科技環境上較香港有較大的優勢之外,其在就業環境、創業與創新環境以及人文社會環境三個方面與香港差距較大,這些指數的差距都在0.3以上,而在生活環境、經濟環境以及自然環境三個方面雖然與香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因此未來上海在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需要著力推進人文社會環境、就業環境以及創業與創新環境三個方面的建設。
對比圖5中的上海與北京的情況可以看出,上海除了在科技環境方面稍微遜色于北京之外,其在其他幾項子環境中都超越了北京,也正是因為如此,上海的女性人才總體環境超越了北京進入第二位,但是從圖中也可以看出雖然上海在眾多子環境上領先于北京,但是領先優勢卻不明顯,只有性別環境一項具有一定的顯著優勢。
五、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綜合評價總結
通過前文對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新形勢下上海市女人才環境評價的分析和評價,可以概括出如下幾點主要的結論:
(一)上海市女性人才環境在國內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香港,但各項子環境與香港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二)上海市在2007年至2013年間女性人才環境與人才總環境超越北京,成為大陸地區女性人才環境最優越的城市,但是其相對于北京的優勢并不明顯;
(三)上海是國內一線城市中性別環境最優秀的城市,因此在建設科技創新中具有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吸引女性人才的性別平等優勢,可以說上海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女性人才就業與工作的絕佳城市之一;
(四)上海的就業環境、人文社會環境尤其是創業與創新環境與香港這樣的全球化城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是未來上海在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吸引人才包括女性人才中必須解決的短板,也是未來發展潛力較大的著力點。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5ZDC035)、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4AZD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方中書,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汪傳江,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高向東,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