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塞爾維亞特約記者 金曉蕾
塞爾維亞總統近日稱,真誠期待中國企業在塞投資建廠,推動塞爾維亞生產發展。而中企最近也收購了塞爾維亞唯一的鋼廠。中企在塞有哪些投資機會?塞爾維亞有什么商機等待發掘?中國駐塞爾維亞經商處參贊朱連奇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對此一一闡述。
環球時報:中國河北鋼鐵集團最近收購了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目前該廠仍處于虧損狀態,在全球性鋼鐵過剩的狀況下,中企收購這家鋼廠能否扭虧為盈?
朱連奇:中國河鋼收購塞爾維亞鋼廠,可以說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性舉措。這家鋼廠的虧損,很大程度也是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隨著中資的投入,在完成鋼廠生產工藝改造、產品升級的同時,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扭虧為盈并不是天方夜譚,是完全可期的。
環球時報:中國企業目前在塞爾維亞投資領域集中在哪些?
朱連奇:目前中國企業在塞爾維亞開展的合作項目,大都屬于政府優惠貸款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橋梁、公路、電站等。中國企業目前在塞投資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旅塞華商投資建設的中國商品銷售中心,如溫州市政府支持的貝爾格萊德新區的“Belmax貿易中心”。還有一類是履行國內有關境外直接投資手續的較大額投資項目,如華為在塞設立的分公司等。其他還有一些中小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服裝加工、汽車零部件生產等領域。
環球時報:匈塞鐵路目前建設情況如何,對中塞經濟有什么拉動效應?
朱連奇:塞方稱將在兩年內完成塞境內路段,隨著匈塞鐵路及后續的中歐陸海快線的建設,貝爾格萊德將成為這一區域交通物流的樞紐,必將對塞爾維亞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環球時報:塞爾維亞現在有何商業機會?哪些行業想搭上“一帶一路”?
朱連奇:目前中國對塞出口產品結構基本保持以電信通訊設備、電子機械設備和工業機械等為主,而塞出口中國產品是礦石礦渣、服飾和鞋等。塞爾維亞很多企業都想搭上“一帶一路”列車,通過“16+1”合作機制下的投資合作基金,在中國市場分得一羹。已有一些中企正在跟蹤上述塞產品出口中國市場,幫助塞產品降低成本,在中國市場具有更大競爭力。
環球時報:塞方希望中國企業投資哪些領域?有什么優惠政策?
朱連奇:塞方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在市場機制調控下的農業和工業制造領域的投資,特別是正在進行所有制轉型的金屬制造行業,農產品加工業、工業園建設等。
塞政府給予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外資可投資任何工業,資金、資產、利潤、股份及分紅等可自由轉移;外資可在對等條件下購買房地產,租用建筑用地期限最長可達99年,等等。
環球時報:塞投資環境還有哪里需要完善?中企在當地經營需注意什么?
朱連奇:由于全球金融危機還未解除,塞爾維亞和周邊國家一樣,都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塞爾維亞目前也正在積極加入歐盟,塞爾維亞企業的質量管理、環保標準等都已執行或者很快將接受歐盟標準,比中企現有標準更為嚴格。中企投資前都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因為標準提高勢必帶來成本的提高。▲
環球時報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