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劉 玲 牛學恩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2
學術探討
從河圖淺述人體的氣機升降理論
李凱劉玲牛學恩*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鄭州450002
【摘要】人體氣機升降理論為中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河圖數理與中醫基礎理論關系密切,本文主要以河圖為視角,從河圖象數中的左旋之理、中五為樞、陰陽相濟三方面闡述人體的氣機升降理論。
【關鍵詞】氣機升降;河圖;象數
在中醫學中,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運動稱為氣機,而升降為氣機的主要形式之一。氣機升降理論為中醫學基礎理論之一,對中醫臨床診治具有指導意義。筆者主要從河圖的角度對人體氣機升降理論進行淺述。
1人體氣機升降理論
《黃帝內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首述中醫學氣機升降思想的醫書,為后代奠定了理論基礎。《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直接言明氣機升降的重要性,并且用氣機升降來論述人體生理、病理、治則等。后世醫家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體氣機升降進行論述,使其理論逐漸發展充實,漸至完善。如李東垣從中焦脾胃加以闡發,認為脾胃為五臟六腑氣機升降的樞紐,制方用藥上強調氣機的升發,特別重視升發脾陽;朱丹溪從陰陽的升降角度闡釋氣機的升降理論。醫家黃元御形成“一氣周流、土樞四象”的氣機升降理論體系,使人體氣機升降理論進一步完善。
2河圖對人體氣機升降理論的影響
2.1河圖——中醫醫理的源頭河圖自古即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濫觴,而中醫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夺t門棒喝·論易理》言:“易象為大道之源,醫理儒理俱在其中;《易》辭為儒者之言,可用治世不可治病也”[1],《唐容川醫籍經典》亦云:“上古之易,并無文詞。至文王、周公、孔子,乃作《彖》、《象》、《爻辭》、《系辭》,皆是易之注腳”[2],而《周易·系辭》則言:“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象含有醫理,而易象以河圖洛書為根本。所以河圖洛書為中醫理論的源頭。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但“體”不變而“用”法變,故以河圖來闡述中醫的理論——氣機升降理論。
2.2河圖中的氣機升降之理關于河圖的來源,目前并無定論,多認為其是根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河圖象數如上圖(古時方位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一六合水,居北方;二七合火,居南方;三八合木,居東方;四九合金,居西方;五十合土,居中央。
其中一、三、五、七、九為天數,為陽,用空心圓表示;二、四、六、八、十為地數,為陰,用實心圓表示。一、二、三、四、五為生數,為體;六、七、八、九、十為成數,為用。

2.2.1左旋之理孫一奎在《醫旨緒余》中言:“天地間非氣不運,非理不宰,理氣相合而不相離者也。何也?陰陽,氣也,一氣屈伸而為陰陽動靜,理也”[3],氣運為萬物之根本。河圖象數之中,一、三、五、七、九為陽,其序順時旋轉,其運為左旋(古時以天上星體的東升西落為左旋),二、四、六、八、十為陰,亦為順時旋轉,其運亦為左旋。左旋者生,氣運左旋為天地之氣理,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人為萬物之一,人的氣機升降總勢的運行亦應遵循左旋之理。另外,河圖確定了五行位置,南火北水,東木西金,中間為土。氣運左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順行相生,息息不止,氣機升降如循無端。五行相應之五臟之氣亦應如此。故人體臟腑之氣中,肝為木居左,肝氣主升;肺為金居右,肺氣主降;心為火居南,升已而降;腎為水居北,降已而升;脾為土居中,升降相衡。
2.2.2中五為樞人體氣機升降總勢為左旋,而脾五居中,升降相衡,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河圖象數中,五十居中,其余居于四方,而河圖之數,天一地六,藏五于六;地二天七,藏五于七;天三地八,藏五于八;地四天九,藏五于九;天五地十,藏五于十,而土行蘊含于金、木、水、火四行之中。黃元御[4]言:“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唐容川[2]亦有相似論述:“蓋中五者,太極也。四方者,四象也,中五之極,臨制四方,五行皆得中五,乃能生成。所謂物物皆有一太極”?!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曰:“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脾屬土為中五,其氣長養其余四臟之氣,人體氣機以脾氣相聯,故脾土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
2.2.3陰陽相濟《素問·生氣通天論》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升者為陽,降者為陰,人體若氣機升降有序,則不可升降相離。河圖象數之中,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各為一組,每一小組之中皆含天數、地數,天數為陽主升,而地數為陰主降,即每組之中,皆含升降,升降相依(或以升為主,以降為輔;或以降為主,以升為輔),而非獨升、獨降。《素問·生氣通天論》有言“陽氣根于陰,陰氣根于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且“一陰一陽謂之道”(《周易·系辭上傳》)。人體氣機升降為相互依存,不可孤立,而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總之,從河圖象數的左旋之理、中五為樞及陰陽相濟,可知人體氣機的升降以脾土為中樞,肝氣主左升,肺氣主右降,心氣升已而降,腎氣降已而升,為相互回旋之勢,并且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相依。
參考文獻
[1]章楠.醫門棒喝[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10.
[2]唐容川.唐容川醫籍經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97,110.
[3]孫一奎.醫旨緒余[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3.
[4]黃元御.黃元御醫學全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5,654.
作者簡介:李凱,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消化系統疾病。 通信作者:牛學恩,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中西醫臨床及實驗研究。E-mail:shufangjuxiang@163.com
【中圖分類號】R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38-01
(收稿日期: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