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遼寧地域文化與文學精神

2016-06-23 01:35:04葉立群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化

葉立群

摘 要:基于文學精神的特質,不同時代、地域、民族,不同創作主體所承載的文學精神既有彼此相通或延續傳承的成分,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演化與流變。在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政治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遼寧地域文化呈現了多元性的本質特征。這種復雜性和多元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遼寧文學創作的重要底色和精神之源。遼寧文學是在地域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涵養下得以不斷重構、置換和提升的。被地域文化所浸潤的文學精神,同樣有著一以貫之,歷滄桑巨變而不滅的核心價值訴求。

關鍵詞:地域文化 時代風貌 遼寧文學 精神特質

文學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對文化精神的詮釋和傳承,在具體作家、作品身上和創作潮流中,這種文化精神在更大程度上體現為文學精神。所謂文學精神,是指創作主體在人生體驗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歷史維度、時代精神和文化向度等的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對文學功用的深層次開掘與提升。“是作家站在一定的話語立場上,以終極關懷為指向,以人類的詩性智慧為驅動力,以文學話語為組織材料,對特定社會進行評判性的描述;它充分體現著作家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體現著作家創建個體藝術世界的意識、姿態和信心。”{1}

基于文學精神的特質,不同時代、地域、民族,不同創作主體所承載的文學精神既有彼此相通或延續傳承的成分,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演化與流變。這種演變與作家本人的偏好及其所處時代的生活方式、內容、氣質、習俗、思維方式、心理狀態、情感狀態,以及生存原則、精神追求有著密切關系,上述種種,恰恰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地區的自然物質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綜上,地域文學所承載的文學精神,與其所處地域的文化精神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遼寧的文學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域文化的特質所決定的,同時,遼寧作家的文學作品作為文化載體,其所承載的主體就是遼寧文化,如風俗人情、地方風物、社會景觀、生活狀況等,也會被文學作品所收攝、所反映,從而進一步發掘和提升地域文化的特質。

一、地域文化所決定的精神特質

在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政治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遼寧地域文化呈現了多元性的本質特征。這種復雜性和多重元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遼寧文學創作的重要底色和精神之源。

根據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成果,遼寧土著民族以鳥為圖騰。東北的古民族東夷——東北夷是以太陽為神,以鳥為圖騰的。東夷——東北夷后裔的東北土著民族,如古肅慎族及其后的滿族、赫哲族、鄂溫克族等,都保留著以雁、鷹為偶像的習俗。這些在空中自由翱翔和自由遷徙的鳥,使遼寧先民產生了崇拜,也在某種程度上喚起了他們對超越自身局限的企盼和不受拘束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的境界的向往。隨著時代變遷,雖然人們對鳥圖騰崇拜的程度在消減,但是“鳥圖騰崇拜所蘊含和蒸發出的崇尚自由漂泊的文化精神卻超越生存條件的變化和時空變遷,幻化為一種集體無意識而生生不息,迭代相傳,成為一種文化——心理情結”{2}。

遼寧的土著民族,產生于相同的漁獵文化圈、牧獵文化圈或半漁獵半農耕文化圈, 強悍尚武、堅韌頑強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底色。在遠古嚴酷的自然條件和生存條件下,眾多遼寧的土著民族就在戰爭和掠奪中開始了漫長的兼并融合之旅。在以戰爭為主要模式的交融中,強悍尚武、堅韌頑強的民族文化性格不斷地得到承傳和強化。盡管后期幾經歲月洗禮及與其他異質文化的碰撞交融,遼寧地域文化精神的要素得到不斷整合,但這種尚武、堅韌的特質始終未被弱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漢族和土著民族頻繁的碰撞和融合,使土著民族本就具有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得到了空前的強化。開放性和兼容性在遼寧地域文化精神中,就呈現了粗獷、豪爽、大氣的文化氣質。

由于地理條件的復雜性、民族構成的多元性、居民遷移的頻繁性等原因,遼寧的經濟類型也具有鮮明的特色:歷史上多種經濟類型并存,相對獨立,不斷滲透,互相影響。農耕經濟、漁獵經濟、游牧經濟三大類型無一缺失,且非常典型。農耕經濟條件下,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需要過多地奔波、動腦筋和交流。這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所呈現的文化性格是厚道、遲滯、獨立。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在廣闊的草原上不斷地遷徙,與大自然做著無休無止的角力,養成了游牧民族驍勇強悍、粗獷豪放、坦誠率真的性格特質。自古以來,遼寧地區就有著豐富的漁獵資源,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因此,漁獵經濟也成為遼寧地區最原始、最主要的經濟類型之一。漁獵的生產方式,決定著人更具感性而缺乏理性,更易沖動而缺乏節制。在各經濟類型碰撞和交融的過程中,人們的生產方式會發生轉換,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但滲透到深層文化心理的文化性格卻很難改變。時至今日,厚道、粗獷、率真、感性、達觀等性格特質,仍然是遼寧地域文化精神的重要元索。

遼寧的移民文化萌芽于明末清初,在清代中葉, 遼寧移民的數量超過了原住民,移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也逐漸成為主流文化形態。隨后, 這種文化形態的內涵在綿延不斷、此起彼伏的移民潮中不斷得到豐富和修正,終致沉淀在遼寧人的深層文化心理中。移民文化在遼寧地域文化中所處的重要位置,決定著地域文化性格中粗獷、豪放特質的凸顯,以及由此而不斷得到強化的尚武意識和反抗精神的張揚。

在多元性的地域文化背景下,遼寧形成了包含著崇尚自由、開放兼容、厚重大氣、任俠仗義、敢愛敢恨、仁厚堅韌、自強不息、樂觀通達等主要元素的地域文化精神。

二、遼寧文學的基本精神及其與地域文化的互動

由于中華文化強大的向心力和發散力,與所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形態一樣,遼寧文學有著兩種延續的生存形態。“一方面,是它對于中華文化傳統和文學精神的傳承,它的創作,直接反映了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學最本質的特征,這是遼寧文學自古以來的精神血脈所在。另一方面,則是它對于東北地域文化,特別是對于遼寧地域文化傳統的精神的延續,從而體現了一種文學上的地域特征。”{3}我們在這里所關注的文學精神,源于中華傳統文化與遼寧原生態文化不斷碰撞、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形態,它所呈現的是更加鮮明的自然性、鄉土性和民族性特征。就如徐光榮先生所說:“遼寧文學的地域特色源自黑土地的孕育滋養,各民族共生共融的不斷創造。蒼茫古樸的北國幾近原生態的生活,關東人獨特的文化語境,使遼寧文學能以鮮明的個性抒寫著這里各族人民的生命顫動,凸顯出作品中傲然的北國精神氣質。”{4}

遼寧文學是在地域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涵養下得以不斷重構、置換和提升的。被地域文化所浸潤的文學精神,同樣有著一以貫之,歷滄桑巨變而不滅的核心價值訴求。以商末遼寧文學的產生為初始,經漢、唐、遼、金、元、明、清各代的歷史延續,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它悠久的文學生命里,始終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渾厚沉郁的遠音。那是遼寧地域文學的精神和精魂,那是一種荒蠻悠遠而又古樸的文學性格的原生形態的生命。遼寧文學精神的基本特質是具有雄強、陽剛、強悍、豪闊的精神氣質,以及對原始強力和生命意志的開掘和崇尚。我們從先秦時代伯夷、叔齊的《采薇歌》,箕子的詩歌《箕子吟》,漢末“遼東三杰”管寧、邴原、王烈的詩歌,契丹詩人耶律倍、蕭觀音的詩歌,金代文人王庭筠的詩文,元代文人耶律楚材的詩文,清代文人納蘭性德、鄂貌圖、高塞的詩歌,高鶚、尹湛納希的小說中,都能感受到這種源于遼寧地域文化的鮮明的文學精神。到了近現代,以淪陷區文學和“東北作家群”、解放區文學為代表的文學創作,將這種獨具特色的精神特質發揮到了極致。當代遼寧文學,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創作,從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到知青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鄉土文學、都市文學,雖表現題材不同,藝術手法各異,其所蘊含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始終與遼寧地域文化底蘊產生著共鳴。重要作品的精神氣質始終與遼寧傳統文化心理和精神品格實現著契合。

在此過程中,遼寧文學也參與著地域文化生態的建構,通過文本的符號化傳播,作家創作行為、文學活動及其所負載的文化意義的發散,不斷開掘地域文化的本質特征,重新整合地域文化體系內各因子的關系,豐富地域文化內涵,提升地域文化精神。遼寧作家作為地域文化的表現者,他們的創作在自覺地反映文化構成因素,挖掘地域文化的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價值取向,并不斷加以整合和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對崇尚自由的精神給予進一步開掘,使其轉化為頑強的生命意志,并對野性的力量、堅韌的性格和勇于反抗的精神進行藝術性的升華,對遼寧人的血性英雄精神進行了更為全面的闡釋。這種建構與提升,同樣貫穿于遼寧文學發展的整個歷程,并在現代“東北作家群”的創作中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遼寧現代作家在創作中,自覺地將自由的文學精神升華為遼寧鄉民所具有的頑強的生命意志。鄉民的生命意志和生命力量,主要表現為生命的自覺意識和對人生、社會理想的追求上。在端木蕻良的《鷺湖的憂郁》和《爺爺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中,這種生命的自覺意識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求生是人的本能,頑強的求生,才體現生命本身的意志力量。在兩性關系中強化對自由的追求及對野性、放誕的正面詮釋,在另一個維度上體現了作家的生命意志。在遼寧現代作家的意識中,底層民眾的叛逆蘊含著生命的強力,“這些沒有顯赫血統和門第、不講‘禮道的田野民間百姓,卻有著健旺活潑的生命元氣和力量,而且這生命的元氣和活力能夠在并不溫暖的嚴酷的世界中一代代傳下去。”{5}生命意志如果僅停留在其本身的意義上,其價值會大打折扣。在端木蕻良等作家的筆下,這種意志又被延展出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科爾沁旗草原》中的丁寧,他的痛苦就源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他受革命大潮的推動,目標是“做一個新人,一個智慧的新人”,理想就是改造原來健康的而如今“到處都是軟弱、委頓、黑死病似的一團的大草原及其人民”。《大江》中的主人公鐵嶺,原本是自由自在地在自然中求生的獵人,當在民族的災難降臨,家國危亡之際,他決然地放棄安穩平靜的生活,走上為個人、為民族尋求尊嚴的道路。

三、時代風貌影響下的遼寧文學精神

由于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時代性特征,在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主體的互動過程中,由地域文化所影響的文學精神,也必然在不同時代、地域呈現不同的風貌和特質。在遼寧文學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雖從未偏離基本精神訴求的軌道,但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文學創作,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和藝術魅力,有著獨特的精神特質及精神風貌。

遼金元時期的文學創作:以勇敢、粗獷、豪放、強悍著稱的契丹民族、女真族、蒙古族一度成為地域的統治力量,在這一時期的遼寧地域文化構成中,文化碰撞較為強烈,民族融合更趨深入,民族色彩較為濃郁。在文學創作中,出生或生活在遼寧的各族作家雖深受唐詩宋詞等中原文化的滋育和熏染,但在北方民族純樸質野、強悍豪健的文化心態的影響下,形成了質樸剛健、氣勢雄豪的基本藝術氣質。在強烈的入世精神的驅動下,蕭觀音、蕭瑟瑟寫出了多首風格豪放、意象奇崛的詩歌,不畏強暴、威武不屈的意志躍然紙上。金代詩歌雖曾呈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但以雄健奇峭、氣骨蒼勁為審美追求的作品仍為主流,沉郁中見激憤,憂傷中見風骨。在元代遼寧文學中,以遼寧籍作家耶律楚材成就為最高,耶律楚材雖早于十七歲就離開了遼寧,但其藝術氣質和風格,與遼寧文化筋脈相連,他所開的一代文風,不但崇尚古雅,且清新雄奇,充溢著雄豪、絢爛的藝術特質。這種雄奇蒼勁、宏大深厚的藝術精神,與遼寧地域文化的浸潤是密不可分的。

明清時期的文學創作:從16世紀起,中國文學進入近古的新時代,這一時代的最顯著特征是以小說、戲曲等為代表的俗文學形成創作潮流,與詩文等傳統雅文學相互滲透,交相輝映。明清時期遼寧文學的高峰出現在清代,成就最高的當屬清初流人文學、清初滿人詩文和蒙古族杰出作家尹湛納希的小說創作。以函可、左懋泰、季開生等為代表的清代流人詩人,在被流放到盛京地域的過程中,用詩文反映了遼寧地區的山川物象,風土人情。遼寧是這些文人的蒙難之地,后因長居于此,這塊黑土地又成為他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殊的生活經歷,苦寒之地的種種遭際,遼寧地域文化的浸潤,使流人詩歌形成了峻峭挺拔的風格以及沉郁中難掩激昂的基調。清初滿族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當屬納蘭性德,他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故鄉關東的風情和遼河流域的生活。納蘭性德的詩詞風格獨特,冠絕當世。詩風放達、豁朗,民族氣息濃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6}尹湛納希和他的小說創作,代表著清代蒙古族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一層樓》《泣紅亭》等,通過對青年愛情故事的描寫,全面展示了那個時代漠南蒙古族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反映了該地區蒙古族生存狀態、精神面貌和社會各階層的關系,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是遼寧地域蒙古族文化的一次集中的藝術性呈現。

淪陷區文學:淪陷區文學被研究者稱為隔絕母體后東北文學獨特的存在。這一時期,遼寧處于極其特殊的歷史進程中,文學的行程也被徹底改變,“使它整體地脫離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軌道,走上了艱難而曲折求生的獨特之路”{7}。難能可貴的是,雖處在軍事侵略、政治迫害、文化壓制的特殊社會環境中,遼寧淪陷區文學在脫離母體的同時,仍與中國文化特別是區域文化傳統血脈相連。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苦難與抗爭毫無爭議地成為文學敘事的主題。以山丁、王秋螢、袁犀為代表的文選文叢派和以古丁、小松、疑遲等為代表的藝文志派,都在敵偽的“官制文化”的夾縫中艱難地生存、策略地抗爭。他們所創作的多數作品,關注著黑土地上人們的命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以隱晦的藝術表現形式記錄了遼寧地區風云突變的歷史進程,勾勒了一幅幅殖民統治下亡國奴生活的悲慘社會圖景。刻畫了豪爽粗獷的地域文化性格,展示了關東鄉民不屈向上的精神力量。遼寧文學在黑暗中所呈現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是這片古老的黑土地所蘊含的生命強力的生發以及生命意志的升華。

東北作家群的文學創作:東北作家群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團體之一。東北淪陷后,流亡到關內的一批東北籍作家崛起于文壇。地域文化的涵養,故土淪喪的劇痛,對黑土地的情思和眷戀,對侵略者和壓迫者的痛恨,是這一文學群體共同的文化基礎和情感體驗,他們的作品在藝術風格和主題呈現上有著諸多相通之處。這些作家流亡時,已是成年人,他們的意識中早已被打上了深刻的地域文化印記。“這種形成了的意識,不僅不能隨著肉體的遷移而改變,恰恰相反,它會因為遠離其發源地而愈加牢固和凸顯。”{8}“‘九·一八事變摧毀了他們的時空構架,清廢帝的粉墨登場似乎在時間上把他們拋進了一場古老的帶血的噩夢,侵略者在實行專制、奴化的同時,大量移民,使他們在空間上也感到沉重的擠壓。歷史和現實,本土和異族的雜錯,使這個作家群的藝術思維,具有開闊而豐富的地域文化參照系。”{9}遼寧籍作家蕭軍、端木蕻良、羅烽、白朗、馬加創作于流亡期的重要作品《八月的鄉村》《鷺湖的憂郁》《第七個坑》《伊瓦魯湖畔》《登基前后》等,“都取材于‘九·一八前后的東北社會生活,表現著抗日救國的共同主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構成了以嚴肅、悲憤為主的基調,初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10}。同時,由于生活背景和個性的不同,藝術修養的差異,這些作家在藝術表現上又呈現了不同的風格:如蕭軍的疏朗和大氣,端木蕻良的沉郁和厚重,馬加的質樸與生活化。羅烽的作品則顯示出深邃與激昂,白朗的作品更顯細膩、淡雅。這些在遼寧地域文化浸潤下成長起來的作家,倔強不屈的英雄主義、愛憎分明的反抗精神、執著于自在、野性與強力的生命意志,成為他們文學樂章中的最強音。

解放區文學:遼寧現代文學的精神,是在20世紀30年波瀾壯闊、滄桑巨變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劇烈變動的時代中產生的文學,把遼寧民眾粗獷、豪放、剛烈的天然性格和發自靈魂深處的對自由的向往、對正義的追求精神挖掘到了極致。在1945年后的解放區文學中,現代文學的精神凸顯了更為激越、通脫、豪邁的特質。作家創作以反映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和社會建設為主要內容,作品基調轉向激昂向上、勇敢奮進,筆調和手法呈現了明快、輕盈的特色,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戰斗英雄和翻身后的勞動人民形象。馬加創作的《江山村十日》和《開不敗的花朵》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作品。《江山村十日》集中地描寫了“江山村”在土地改革的十日中所發生的變化,突出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健康、新鮮和向上的新生活,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溢著北國韻味。被評論家評介為“滲透著更為深層的東北凍土文化的精神內涵,顯示著更為濃厚老辣的‘關東味”{11}。《開不敗的花朵》則以中國共產黨的部隊前往東北行軍過程中的戰斗經歷為表現內容,塑造了英雄戰士王耀東等感人的形象,贊美為了創造新生活而獻身的英雄,呼喚著英雄氣概和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李克異(袁犀)的小說《網和地和魚》真實地反映了土地改革后階級斗爭的復雜性。另一篇小說《獄中記》記載了作家因從事地下活動而被日偽投入獄中的歷程,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主體,敘述了在日偽監獄中所遭受的種種酷刑,揭露了侵略者的獸行。作家在小說的《前言》中表明了寫作目的:“讓我們不忘昨天的痛、侮辱和傷害,時時刻刻紀念它,它才能成為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轉化為建設我們今日和明日的幸福生活的無窮的‘力。”

新時期文學:新時期的中國文學創作,是在中國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開啟的。這場迄今仍在進行的社會大轉型,“決定了這個時代包括作家在內的人們的文化心理必然經歷巨大的分化和嬗變,同時也決定了20世紀80年代文學乃至文化的總體狀貌是激烈變化與不斷發展的。”{12}這一時期,遼寧文學的發展主線與全國一致,從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到鄉土文學、都市文學、傳記文學。這些創作潮流的作品題材不同,藝術追求各異,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地域文化色彩。在處理地域文化與文學精神的關系時,作家們進行了更為深刻的文化反思,通過對地域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開掘,不但進一步發掘了地域文化中積極的因子,也對遼寧地域文化的劣根性進行了深入的探查和反省。盡管社會發展進入了多元化、現代化的歷史時期,遼寧作家卻在“尋根”意識的驅動下,更加深入地探尋著源自遠古時代的精神品性,即強力意志和英雄情結。在鄧剛的《魚眼》《迷人的海》《瘦龍島》等作品中,通過對“東北硬漢”形象的塑造,展示著遼寧人富于力感的人生境況以及強者本位的價值追求。馬原、洪峰的“先鋒小說”在極力追求形式創新的同時,仍然在尋覓著文化之根。在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喜馬拉雅古歌》等作品中,蘊含著源自遼寧地域文化的濃厚的征服精神、冒險精神和對原始生命強力的尊崇。孫春平、孫惠芬、馬秋芬、謝友鄞、張濤、于德才等作家的作品,不但始終貫穿著遼寧人特有的精神氣質,“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以及向往光明而敢于付出一切的決絕”,同時,他們也在深入挖掘著源自地域文化的負面因子,“生命力因此而顯示出酣暢林漓的痛快,丑惡基因也因此而釋放出最大的能量”{13}。深層文化心理中的粗俗、粗放與鄙陋,“東北俠義觀”所蘊含的莽撞與任性,源于荒寒自然環境和落后生產方式的保守心理,都成為作家們著力表現的內容,實現了對遼寧人精神世界的全面觀照。

精神向度是文學應有的本性與品質,也是文學具有人文價值意向的一種顯著標志。千百年來,遼寧作家通過對獨特地域文化的觀察、感受、反思與整合,發掘出了地域民眾共通的文化心理傳統,并使其成為作家精神取向內視投射的重要文化資源,以此張揚著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學精神。因此,以原始強力和生命意志為內核的文學精神,是遼寧文學創作的重要價值所在。

{1} 趙學勇、王貴祿:《論西部作家的文學精神》,《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2}{5} 逄增玉:《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頁,第108頁。

{3} 白長青、程義偉:《從地域文化的維度看遼寧文學的發展》,《清明》2006年第7期。

{4} 徐光榮:《遼寧文學史》,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頁。

{6}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33頁。

{7}{12} 李春燕主編:《19—20世紀東北文學的歷史變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頁,第250頁。

{8} 謝淑玲:《東北作家群的審美追求》,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頁。

{9}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527—528頁。

{10} 白長青:《論東北作家群創作的藝術特色》,《社會科學輯刊》1983年第3期。

{11} 張毓茂主編:《東北現代文學史論》,沈陽出版社1996年版,第160頁。

{13} 毛浩、李師東:《地域文化的現代化——在遠處看東北文學》,《文藝爭鳴》1992年第10期。

編 輯:趙紅玉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看| 自拍偷拍欧美|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色偷偷综合网| 亚洲视频影院| AV老司机AV天堂|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麻豆另类AV|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97se亚洲| 国产精品999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色视频日本|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a级在线|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欧美一道本| 99热亚洲精品6码|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成人午夜天|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成人午夜天|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日本午夜三级|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欧美a|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91精品亚洲|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成人综合网址|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91色国产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亚洲|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亚洲最黄视频|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91|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