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一璇
[摘要]在混亂動蕩的萬維網(wǎng)游樂場時代,有一件事情變得愈發(fā)清晰:出版商只有和社交媒體共舞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美國出版商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通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探索了數(shù)字出版的道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Facebook Tablo 數(shù)字出版 分享 社交媒體
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2012國家新聞媒體報告》,僅在2012年12月中,F(xiàn)acebook的用戶平均每人在網(wǎng)站上花費多達423分鐘。這些數(shù)據(jù)給茫然的出版商一些較為清晰的啟示,他們的工作應該不僅僅局限于對內容質量的把握,內容的“可共享性”也不容忽視。這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可付諸努力的方向。但并非每個報道都能被理想地、病毒式地傳播,因此出版商首先要做的是生產讓受眾有分享欲望的東西。
一、無分享不新聞
《華爾街日報》數(shù)字網(wǎng)絡部總經(jīng)理艾麗莎·博文(Alisa Bowen)認為,社交媒體的爆炸式發(fā)展使受眾通過被搜索的方式把自己呈獻給更大的社群成為可能,這為新聞的傳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她表示,“類似傳統(tǒng)報紙之于較年長者,社交媒體已經(jīng)幫助《華爾街日報》找到其全新的受眾。《華爾街日報》通過有爭議性、可訪問、可共享的內容掌握了大批年輕受眾。”
博文提出,“年輕人普遍被認為不讀報紙,不看電視新聞,不與外界交流。但社交媒體的興起表明,年輕人其實有‘很強的參與性,只是他們使用的是與眾不同的方式。”這一點也引起了新聞機構的重視,因為讀者不單單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受眾,更可以通過Facebook和Twitter對大眾網(wǎng)站的報道進行評論和分享,正如博文所以說的那樣,“社交媒體放大了公眾的回聲。”
研究表明,包含多媒體形式的內容更容易被分享,如視頻、圖片、聲音等等。所以,新聞的出版不能僅僅局限于咬文嚼字,更要注重包裝的形式,通過圖形、動畫及其他交互元素,使新聞的內容更具生命力、觀賞性和可分享性。內容為王并不會因此改變,好的內容永遠是新聞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武器,但增加新聞出版的方式方法,也是對內容另一種形式的豐富。
分享可做的卻遠不止于此。2013年澳大利亞出版公司Tablo[1]宣布啟動兼有新社會功能的基于云服務的電子書出版服務,這標志著最大的出版平臺開始遷移。Tablo在這樣破釜沉舟地切斷種子基金的融資鏈條后,沖擊出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奮斗平臺:通過鼓勵其在線社區(qū)內的作家們和志同道合的個人之間的合作,使作家完成了從一個孤獨的創(chuàng)作個體到共融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角色轉變。這無疑對Tablo和作者本身都有巨大益處,網(wǎng)絡社群組建使共享變得更為迅速,這是分享裂變開始的地方。
二、實時勝于雄略
實時要求改變了許多記者和編輯分配、收集、甚至報道新聞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報紙是一天一出。但是這種一天一次的方式在當今時代已不適用,Twitter上的新聞幾分鐘就會過時,社交媒體已經(jīng)真正進入了新聞報道的方方面面,競爭不再是地方性的,而是以實時性的方式在全球展開。
社交媒體對《華爾街日報》最大的影響之一莫過于新聞編輯室的進化,《華爾街日報》不得不尋找更加實時化和更多全球化的方法。直至2011年推出了一個搭載于Facebook平臺的新聞應用程序《華爾街日報》,該應用程序囊括了華爾街日報網(wǎng)(WSJ.com)的突發(fā)新聞、分析和意見等多個欄目的文章和博客。通過這個應用程序平臺,受眾與內容的交互方式被延伸化了。
但Facebook并不是新聞應用程序唯一的承載平臺,許多新聞機構也提供社交功能,而且不僅僅是分享內容。例如康涅狄格新聞網(wǎng)站(CTNewsJunkie.com),它同時也進行新聞的獨立核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為了獨家的新聞報道,而且由于社交媒體的實時性特點,當出現(xiàn)極端天氣或者重大交通信息時,它常常能夠先于電視獲得第一手的圖片,成為報道的贏家。社交媒體已經(jīng)真正進入并且改變著新聞報道出版的方方面面。
三、應用程序占盡優(yōu)勢
除了在Facebook上發(fā)布新聞鏈接,出版商還可以在網(wǎng)頁之外的Facebook環(huán)境中構建完整的應用程序。“華爾街日報”不只是轉移到社交應用中的一份刊物而已,它能夠給讀者不同的體驗。另一種廣受歡迎的日報應用程序是“華盛頓郵報”。2011年秋,它創(chuàng)辦了一種能在Facebook中免費瀏覽新聞的應用程序“華盛頓郵報社會讀者”。《華盛頓郵報》的數(shù)字新聞執(zhí)行官凱瑟琳·扎列斯基(Katharine Zaleski)透露,“在創(chuàng)辦之初六個月,該應用程序下載量即逾1950萬次。”人們不僅閱讀新聞,而且正以其強大的反作用力,促進它的改變和進步,促使它不斷調整和完善。
社交新聞讀者在社交行為中的種種表現(xiàn)展示了新聞體驗是如何被一步步培養(yǎng)發(fā)掘的,他們見證了新聞逐步地社交化,也順道驗證了建立社交應用程序的意義。扎列斯基認為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已經(jīng)證明了人們不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不僅閱讀新聞,而且發(fā)布新聞,這是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
用戶可以通過免費的應用程序搜集新聞、分享新聞、發(fā)布新聞,甚至是發(fā)布原創(chuàng)新聞,這無疑是可喜的進步。盡管這些進步看似有些冒險,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似乎可以預見,如版權的保護、資格的審核、真實性的保證、冗余信息的處理、是否支付報酬、系統(tǒng)安全性的維護等等都是十分龐大且復雜的工作。因此我們才要不斷地嘗試,通過不斷改進的應用設計,構建用戶的社交圖式,發(fā)現(xiàn)最吸引人的最具傳播力的范式。這無疑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革命,是一場人與新聞溝通方式的革命,一場出版商即將要面對的革命,一場受眾成為傳者的革命,我們可以在挫折中摸索而前進,卻不可以在坦途中沉思而駐足。
四、讀者反客為編輯
社交媒體對數(shù)字出版的另一個重要影響表現(xiàn)為,受眾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受眾,他們正成為彼此的新聞編輯,因為沒有人比自己更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早在1998年,谷歌就熱衷于做免費推送內容的網(wǎng)站,短短幾年獲得成功。人們開始直接進入谷歌,帶來了大量的流量,用戶在谷歌網(wǎng)站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直接給眾多網(wǎng)站造成了經(jīng)濟損失,甚至包括谷歌新聞在內的新聞網(wǎng)站的內容出版商都不同程度地損失了受眾。
而今出版商找到新的出路,他們和Facebook建立了互惠互利的關系,攜手尋找新的渠道進行內容的發(fā)現(xiàn)、分享和推廣。為此Facebook還加入了新聞編輯器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新聞把關人,來幫助自媒體發(fā)布者選擇其朋友或同事也會喜歡的日常新聞。一些應用程序,以其獨特的核心算法,來幫助用戶挑選新聞,如Flipboard以及我國的今日頭條。它們可以自動學習資訊,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自動推薦用戶喜歡的內容,提供有價值、個性化的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新型服務。
不僅是Facebook,英國出版界與 Twitter的聯(lián)姻成為Web 2.0時代的一種新的營銷手段。Twitter經(jīng)過飯否網(wǎng)被介紹到中國,核心思想就是隨時跟朋友和追隨者分享你所看到的和讀到的信息。Twitter 有可能成為分享圖書和雜志信息的理想媒介,特別是當它同時在網(wǎng)上共享的時候。因為所有的討論都會嵌入對于書的鏈接,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圖書的鏈接率。出版商真正擔心的是開放式的數(shù)字平臺會不會造成長期的盜版使用。隨著數(shù)字版權保護技術的日益完善,開放平臺能夠給出版商更多的保證。[2]
Tablo也在做同樣的事,它允許社交網(wǎng)絡的作者創(chuàng)建自己的個人資料,發(fā)布完整的傳記、照片、先前的或即將到來的工作,參與在線社區(qū)的作品分享。這樣作為追隨者的受眾就可以瀏覽自己喜歡作者的“書架”,并為創(chuàng)意之筑添磚加瓦,作者和讀者的界限愈發(fā)模糊。
近幾年,在我國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的出版活動也不在少數(shù),而《羅輯思維》成為首屈一指的品牌。三年時間,《羅輯思維》估值13億,創(chuàng)造了利用新媒體盈利的神話,最大特點是,其核心競爭力來源是文化,其滿滿的吸引力來源于受眾對知識的渴求。它賣書盈利,卻又不直接賣書,他獲得再版權后,不急于推銷,而是把好書甚至絕版的書與現(xiàn)代社會產生聯(lián)系,和用戶建立社交強關系,然后才獲取利潤。
微博是我國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上最流行的社會化媒體之一,在中國擁有相當大的用戶群體和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微博營銷價值巨大。[3]事實上,微博上的網(wǎng)絡小說營銷已經(jīng)蔚然成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是這種營銷范圍還是不夠廣。其他數(shù)字出版產物也應該把微博當作一個聯(lián)系平臺,把它做成自己的社群,組織更多的線上線下活動,加強社交屬性和成員聯(lián)系。
五、興趣列表來助興
Facebook每月有8.45億活躍用戶,如此巨大的用戶群代表了注意力和興趣,意味著用戶會花費很多時間在Facebook上,進行分享活動,巨大的分享數(shù)量又會引發(fā)新一輪的更廣泛的內容分發(fā)活動。為了利用好龐大的用戶群以減少Flipboard私人訂制的侵蝕,2012年三月初Facebook推出了興趣列表,以期更深層次地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其軟件工程師埃里克·法勒(Eric Faller)在他的新功能說明里寫道:“興趣列表可以幫助你把Facebook變成你自己的專屬報紙。”
例如,喜歡足球的Facebook用戶可以訂閱NFL球隊[4]的興趣列表,而不用再登陸諸如娛樂與體育節(jié)目電視網(wǎng)(ESPN.com)此類的足球隊網(wǎng)頁或網(wǎng)站。同樣,如果用戶更傾向關注政治,他(她)可以訂閱2012年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名單的興趣列表,這樣就可以如同在CNN或FOX新聞媒體網(wǎng)站上一樣查看最新的宣傳活動和文章。Facebook的社交報紙已發(fā)展成為個人獨立工作的平臺,不論何時何地,不論是使用網(wǎng)絡、手機、個人電腦還是平板,只要有Facebook你就可以持續(xù)不斷地獲取自己的專屬新聞。
Tablo用戶則可以加入?yún)R集了作家和讀者熱愛的各種各樣主題的“團體”社區(qū),無論是浪漫、充滿幻想的小說團體抑或是致力于雙語的作家和廣大賽車發(fā)燒友,都能設置自己興趣的專屬領地,更加簡潔及專一的私人定制打造奢華個性空間,助數(shù)字出版一臂之力。
六、結 語
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戶喜歡分享,社交媒體能讓他們一起笑,共享歡樂。數(shù)字出版搭上社交媒體的順風車,喚起了受眾的本能沖動,為他們的興趣推波助瀾,利用受眾的愛好贏得市場。
注釋:
[1]澳大利亞的一個數(shù)字自出版服務網(wǎng)站,最大的特點是出版的電子書可以直接上傳到蘋果的Ibooks商店或亞馬遜電子書平臺,且通過Tablo發(fā)布的書目都有國際ISBN號
[2]孫赫男:《出版進入Twitter時代?》,《出版參考》2009年第16期
[3]王躍,張志強:《出版社微博營銷和宣傳的可行性策略》,《出版發(fā)行研究》2012年第7期
[4]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美國國家橄欖球聯(lián)盟,是世界最大的職業(yè)美式橄欖球聯(lián)盟,也是世界最具商業(yè)價值的體育聯(lián)盟
(本文編譯自《EContent》2012年6月4日《Share This: The Facebook Effect on Digital Publishing》和2014年6月31日《Tablo Launches Social Network for Authors》) <\\Y8\本地磁盤 (F)\2011-新聞前哨\2016-2\BBBB-.TIF>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