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國土
“推進責任國土建設,著力構建共同治理的責任體系”
《意見》明確指出,“必須按照共同治理的原則,嚴格區分資源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和監督者的不同角色定位,摒棄大而全的‘無限責任’,建立權責統一的‘有限責任’。”
責任不清、責任不落實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很多工作因此而難開展、推不動,最后板子只能打在我們國土資源部門一家身上。說輕了這是責任沒有厘清,任務分工不明;說重了就是工作不講方法,做事情沒有章法,管理協調能力有問題。
建設責任國土,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實好《意見》明確的政府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開發利用責任、社會共治責任。
嚴格國土資源管理,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保護和管理責任,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貫要求,《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都作出了相關規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執法監管責任機制的意見》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國土資源保護、利用、監管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同志負直接責任。
一方面,我們要推動各級政府把這些主體責任擔起來,不能讓責任空置、流于形式,壓力還是國土資源部門一家承擔。省重要礦產資源管理聯席會議制度,鄭州、商丘等地成立的土地管理委員會,就進一步落實了政府責任,重大問題由會議決定,提高了決策科學性,很多難題也得到很好破解,大大減輕了我們自己部門的壓力。國土資源部門的機構編制、經費保障、裝備配置以及執法監察隊伍、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等這些工作,也只有通過政府來統籌資源,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對于國土資源行政審批、資源配置、開發利用、執法監察等重要政府信息的公開,政府也是主體,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配合。
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國土資源部門在執法監管方面的責任,及時對文件落實情況進行評估,看監管責任是否落實到位,還有那些措施可以強化的,確保費盡周折出臺的文件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作用。
同時,我們也要認真梳理各類文件規定中其他部門在國土資源規劃、保護、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監管責任,對有規定的,就要按規定執行,讓制度落地生效;對沒有規定的,如果需要用制度固化的,則要積極推動制定相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