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田平沙

阿馬爾菲車道,即意大利的第163號國道,匍匐蜿蜒于整個風光絕美的阿馬爾菲海岸,總長約50多公里。行駛于此,一邊是盡收眼底的地中海美景,一邊是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一個接著一個的彎道不僅狹窄而且非常緊湊,S形、N形、U形,還有讓人誤以為眼前無路直沖下懸崖的“直角彎”,這里簡直就是考驗車技的絕佳地點。然而伴隨著駕車的驚險和刺激,更讓人流連忘返的則是沉浸在阿馬爾菲的海岸之中所獲得的人文和自然的獨特感受。阿馬爾菲海岸于1997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人生中至少要去一次的50個世界美景之一,稱“那些崎嶇陡峭的懸崖、水彩畫般的居民小屋和風情萬種的建筑、出其不意的彎道和鮮花綻放的濱海花園,都在你沐浴著地中海海風的時候接踵而至,一一展現在你的眼前。”
阿馬爾菲海岸是意大利南部索倫托半島南側的一段海岸線,它連接著那不勒斯海灣和薩萊諾海灣。與綿長平坦的海岸線不同的是,阿馬爾菲所在的坎帕尼亞大區大部分是丘陵和山區。歷史上的阿馬爾菲車道從1832年起開始修建,用了幾乎20年的時間才建成今天的樣子。沿途所經過的十多個小城鎮要么以階梯錯落的方式如瀑布般“傾瀉”于奇趣橫生的懸崖溪谷之中,要么依附著巖壁怪石隱藏于蒼郁的山間樹叢里。這條路上狹窄緊湊的彎道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經過居住區的彎道往往由限制雙向車輛交替行駛的紅綠燈控制,而在沒有紅綠燈的轉彎處,駕駛員則要把車速減到最低,一邊轉彎一邊鳴笛,以提醒有可能接近彎道的對面車輛。由于在靠近直角彎的區域根本無法辨識對面是否有車,趕上大型的旅游大巴進入彎道時,對面的車輛只能后退至離彎道盡量遠的地方停下來,讓大巴車先通過。在旅游旺季,阿馬爾菲車道上交通堵塞數小時是家常便飯,然而坐在車里能眺望遠處無盡的海景,走下車還能在路邊流動商販的小攤上買到當地特產“檸檬、柑橘和紅辣椒”,這也不失為對堵車焦躁情緒的一種補償。阿馬爾菲車道不僅彎道無數,很多隧道居然都打造于懸崖峭壁之中,從中穿過時絕對會心跳加快,渾身驚悚。難怪來到阿馬爾菲公路的自駕車旅游族都稱其為“狹窄多彎、險象環生的傳奇車道”。
阿馬爾菲車道以小城阿馬爾菲為中心,西到索倫托半島,東至薩萊諾海濱,一路上風景如畫的眾多小城都保存著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建筑和藝術作品,向人們娓娓講述著不同歷史時期對城市風貌和民俗風情的印記。有著“天堂一隅”之稱的波西塔諾,因其沿著山崖的走勢而錯落有致的水彩民居和富有濃郁阿拉伯風格的五彩琉璃大教堂穹頂而聞名于世。世界上的很多畫家文學家都曾來此游憩。意大利著名小說家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畢加索以及德國畫家理查德·奧爾茲等等都在此留下了足跡。這里是世界文豪精英畫匠的“精神避難所”,更是文學和影視作品創作靈感的源泉。沿著波西塔諾數不清的臺階,可以步行一直從山頂走到山下的海濱浴場。迂回而行的石板樓梯在水彩畫般的民居中游弋穿行,來到此處的游客都會對這“畫中游”的仙境之旅難以忘懷。
緊挨著阿馬爾菲城的著名小鎮阿特拉尼被譽為“意大利最美小鎮”。它從伸向大海的一處突出的巖石上向內部盤旋而上,小鎮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居民800人,也是意大利面積最小的城市。阿特拉尼靠海巖石的外圍是一圈石拱形的中世紀風格護墻建筑,同時兼具著環巖公路的功能。這一段的阿馬爾菲公路往往是風景明信片上的“明星”,也是自駕之旅中讓人過目不忘的美景。阿馬爾菲車道沿途的小城簡直個個稱得上“人間天堂”(如圖),再美的文字也抵不過親自到阿馬爾菲海岸體驗駕車賞景的樂趣。▲
環球時報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