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向文娟
?
你若抬頭,便是晴天
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向文娟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這個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不管是在公交車、銀行、商場,還是各種聚會,隨處可見低頭玩手機的人。許多人還調侃道:“我不是在看手機,就是在掏手機的過程中。”“手機依賴癥”已經成為社會的“流行病”。中學生作為近年來“低頭族”的生力軍,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如果問大家,你有“手機依賴癥”嗎?我想有些同學會在心里打鼓了,當然也會有同學直接發問:“這是什么新癥狀?”“憑啥說我有‘手機依賴癥’,拿出證據來!”好吧,不服你就來看一下,小編可是下足了功夫做了調查的哦!

“ 手機依賴癥”調查
目的:使用手機時多數與生活相關
場合:常見于被窩里、交通工具上、衛生間中
影響:使人減少當面溝通
表現: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手機必須隨身攜帶,只要哪天沒帶手機就會坐立不安。——宋琳
手機不響,心里打鼓
如果一段時間內沒有手機鈴聲響起,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并會查看是否有未接來電。——雷浩
大情小事,手機來辦
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用手機來辦,有事沒事就要把手機拿出來看一下。——李蘊含
信號不滿,心情煩躁
如果手機沒有信號或是信號減弱,
正如小編調查的那樣,很多同學認為手機是自己“最重要的小伙伴”。難怪很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每天都要用手機上網,節假日更是“機不離手”。還有老師經常在班級群里看到,有些學生的QQ一直在線,一些學生在晚上非常活躍,頻頻留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手機依賴癥”患者越來越多。
我們中學生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壓力,繁忙的學業任務讓我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機會有限,但小編發現這并不影響同學們的手機擁有率。這就讓小編不免有些好奇,大家不知不覺被手機誘惑,究竟有哪些心理因素呢?
好奇從眾心理:
“我同桌買了個白色手機,配上個性手機殼、好看的貼紙,非常漂亮,真的讓我羨慕不已。”
“同學們都在玩手機,聊天話題都是哪些歌好聽,新款手游怎么好玩。”
小編辣評:同學,原來你買手機的理由是“別人有了,我也要有”啊!雖然小編認為你的購買初衷并不是認為手機有多大用處,但不得不承認手機的確給你帶來了很多新體驗。然而如果你自控力較弱,也許很難抵擋誘惑,容易對手機產生依賴。
放松娛樂心理:
“我最愛用手機上網,方便快捷,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植物大戰僵尸、海島奇兵、爐石傳說等熱門手游可都是我們同學手機里的必備裝備。”
小編辣評:同學,你怎么還在玩游戲?怎么還在刷屏?不知道爸就會心情煩躁;手機沒電更會心慌意亂。——鄭鑫怡媽給你們買手機是為了方便聯絡或者查資料的嗎?好吧,還是怪手機功能太強大,休閑娛樂軟件太多,有時連小編都無法抵擋其中的誘惑。所以,小編還是建議大家換款功能較為簡單的手機吧!
交往需求心理:
“我喜歡看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在群里聊天,我有時無話可說或者說錯了哪句,也不會覺得尷尬”。
“在學校里,與好朋友見個面說個話實在太難了,根本沒時間聊天,用手機聊天不用見面也可以。”
小編辣評:小編很能理解大家的感受。確實,通過手機構建的人際交往,可以少一些面對面的膽怯和顧慮,不但輕松自如,還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難怪大家對它愛不釋手呀!
逃避現實心理:
“當我壓力大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喜歡打開手機聽聽音樂或上網找人聊天,這樣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不去想那些煩惱的事情。”
“網絡是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那里沒有現實生活中的那么多煩惱。”
小編辣評:想不到大家緩解壓力的方式如出一轍!小編慚愧地表示,學生時代的我在面臨學業和人際困擾等諸多問題時,也把手機當做了逃離周圍環境,營造自我世界的工具。唉,說多了都是淚啊。
曾有媒體報道,重慶一中學家長愿意出資40萬給孩子所在中學的每名學生換一部傳統手機。這位家長認為,智能手機和毒品一樣,殘害孩子身心健康。現實中,也經常有家長向老師反映,孩子沉迷于手機,導致視力受損,成績下降,甚至經常因為手機與家長發生沖突。
鏡頭一:小孫曾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然而,手機漸漸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一開始,他只是在下課時間用手機聊聊天、打打游戲,但后來卻發展到連上課也沒心思聽課了,一心只想著玩手機。成績從班級前幾名落到倒數,由手機引發的厭學情緒讓小孫的父母苦惱不已。
鏡頭二:曉林的媽媽近來十分心煩,上九年級的女兒原本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但自從去年買了智能手機后,她開始沉迷于手機游戲,成績不斷下降,母女之間沖突也不斷升級,“手機爭奪戰”愈演愈烈。最終,媽媽在盛怒之下,將女兒的手機摔在地上。然而,女兒背著父母又買了一部手機。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刪其微信,斷其Wi-Fi,使其百無聊賴,然后靜坐、思過、開悟、精進,而后必成大器也。”這段調侃表明許多家長又開始了與“公敵”的斗智斗勇。手機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就會傷害了自己,小編想說的是:“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請收起你們的手機,這個世界那么大,抬頭看看吧!”最后,小編還想贈送大家一本預防手冊,歡迎領取!
“手機依賴癥”預防手冊(簡潔版)
第一章:用聽音樂和看書代替玩手機
對于很多晚上必須“手機哄睡”的同學,不妨把手機放在客廳,用聽舒緩的音樂或者看一本散文書的方式來幫助入睡,通過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擺脫手機依賴。
第二章:用面對面交流代替手機交流
跟家人做一個約定,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跟朋友做一個約定,每次聚會不允許玩手機;跟自己做一個約定,每周有一天給手機“關禁閉”,不帶手機,讓自己自由一次。
第三章:用戶外活動代替手機游戲
每周和父母、朋友到大自然中去活動,可以去郊游、跑步……在大自然中充分釋放自己的壓力。
第四章:制定計劃,慢慢戒掉依賴行為
很多人一看到手機依賴的危害,立馬就想“戒斷”癥狀,這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戒掉一個習慣比養成一個習慣要難很多,因此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從較少次數開始,采用小步子原則,慢慢戒掉對手機的依賴行為。
你還有哪些好辦法預防“手機依賴癥”?請寫下來,與同學們分享吧!
編者后記:早在2011年,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就預言“手機將會替代電腦,成為大眾最常用的終端”。智能手機逐步進入現代人的生活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對于中學生而言也是如此。但過度依賴手機,會讓我們越來越被動,最后淪為手機的“奴隸”。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避免成為“低頭族”,最重要還在于我們自己。我們要認識到手機依賴帶來的危害,提高管理和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使工具能夠“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控”,堅決不做“低頭”后備軍。你若抬頭,便是晴天!
欄目主持人:黃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