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瀾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4-000-02
摘要國有企業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這就要求工會必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從尊重職工、融入職工、服務職工三個方向著手進行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的發展和創新,設身處地地站在職工群眾立場看問題、作決策,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工會組織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保障是加強作風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讓職工群眾相信工會組織,推動工會工作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
關鍵詞群眾路線 工會 發展路徑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貫穿于黨的一切工作之中,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始終保持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的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始終堅持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切實履行好教育職工、組織職工、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把黨的群眾路線方針應用貫徹到工會的各項工作中,對工會工作進行發展與創新。
一、黨的群眾路線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意義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廣大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工會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工會組織不僅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廣泛的群眾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政治性。這就要求各級工會必須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職工利益,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當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扎實做好群眾工作,是擺在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實踐課題。我們必須要深刻意識到正是有職工群眾的需要才有工會組織存在的必要,工會工作只有扎根在職工群眾中,盡心竭力為職工群眾服務,才能接地氣、有底氣,得到職工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工會工作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二、群眾路線方針指導下的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發展路徑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觀點,也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必須堅持踐行群眾路線,從尊重職工、融入職工、服務職工三個方向著手進行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的發展和創新,站在職工群眾立場看問題、作決策,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讓職工群眾真切的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值得信賴的“娘家人”。
(一)必須堅持“尊重職工”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工會組織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首先必須做到思想上尊重職工,把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是要尊重職工群眾的訴求表達權。工會作為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要不斷健全完善職工群眾訴求表達機制,讓職工群眾說話有地方、反映問題有渠道。要健全職工信訪制度,開通“主席信箱”,做好職工提案征集答復工作,把最基層、最普遍、最集中的意見建議直接反映上來,并及時推動和幫助解決問題,加強職工群眾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及時化解矛盾,維護企業的和諧穩定。
二是要尊重職工群眾的民主權益。工會組織要不斷健全完善企業職代會制度,積極引導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通過廠務公開等形式,把企業發展的重大決策、生產經營重要信息等涉及“三重一大”方面的問題,積極向廣大職工亮家底、亮政策,保證職工的知情權、建議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此外,工會組織要進一步完善集體合同制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加強職工董監事隊伍建設,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權益。
三是要尊重職工的首創精神。工會組織要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組織好“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活動為抓手,大力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進一步建立健全培養勞模、選樹勞模、表彰勞模、宣傳勞模、關心勞模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勞模的表率示范作用。要緊密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組織職工廣泛開展勞動競賽、經濟技術創新、合理化建議等活動,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
(二)必須堅持“融入職工”
工會組織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就必須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深入基層一線,融入職工群眾,撲下身子接地氣。
一是融入職工,做職工群眾的貼心人。工會組織要深入基層,以深入開展“面心實”活動為載體,積極發揮工會常委聯系點作用,傾聽職工呼聲,關心職工疾苦,主動了解掌握職工群眾的思想動態,廣泛聽取職工群眾意見和訴求,依據職工群眾意愿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體現職工群眾的意志,維護好他們的根本利益。
二是融入職工,做職工群眾的領頭人。工會組織要深入基層,做好職工群眾的教育引導工作。要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和形勢任務宣傳教育,把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實、做細,不斷增強職工愛黨愛國意識,使廣大職工始終同黨和政府同呼吸、共命運,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要培養職工愛崗敬業意識,引導職工忠誠企業,與企業發展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三是融入職工,做職工群眾的代言人。工會組織要深入群眾之中,不能游離于群眾之外,不能高居與群眾之上,更不能站在群眾對立面。在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工會組織要挺身而出、敢于擔當,當好職工群眾的代言人,代表職工群眾行使決策參與權,維護好職工群眾合法權益。
(三)必須堅持“服務職工”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工會做好職工群眾工作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廣闊舞臺。工會要真心實意為職工服務,根據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辦實事,確保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辦到職工群眾的心里去。
一是要大力開展職工幫扶救助活動。工會組織要深入推進“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形成一套“六化”“三必訪、四主動”為基準的具有企業特色的人文關懷長效機制。要以“職工生活無小事”為原則,及時掌握職工的困難和需求,加大“送關愛、送溫暖”、重大節日走訪慰問和困難職工幫扶力度,進一步抓好“三不讓”承諾、“職工互助保險”等工作。要與時俱進,針對企業發展出現的新問題,加大對生活困難職工、勞務派遣職工,海外職工及家庭的關心和幫助,真心實意地幫助有需要的職工解決困難,使工會幫扶活動真正成為密切黨群關系、幫扶救助職工的民心工程。
二是要幫助職工成長成才。工會組織要按照建設“四個一流”職工隊伍的要求,積極發揮工會組織“大學校”作用,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職工素質提升活動,幫助職工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技能水平,以適應企業改革發展需要。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等職工技能提升活動;要通過建立職工書屋、電子書屋,舉辦讀書征文比賽,滿足職工讀書需求,引導職工多讀書、讀好書;要建立助學獎勵機制,鼓勵職工利用業余時間,提高文憑學歷、考取注冊證書,積極創建學習型組織,營造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職工文化建設。工會組織要堅持面向基層職工、貼近職工生活的原則,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增強活動影響力,組織開展各種職工參與性強的文體活動,引導職工參與健康向上的休閑娛樂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陶冶職工情操,吸引職工加強體育鍛煉,緩解工作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三、加強作風建設是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保障
工會組織的最大優勢是密切聯系職工群眾,最大危險是脫離職工群眾。廣大職工群眾相信不相信工會組織,愿意不愿意跟著工會走,取決于工會組織的作風形象,良好的作風形象是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保障。國有企業工會組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作風建設:
一是要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工會干部要做好工會工作,必須做到心里裝著職工群眾,腦子里想著職工群眾,感情上貼近職工群眾。要把職工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職工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已的困難,要從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真正把工作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
二是要加強工會干部自身建設。工會干部要加強學習,增強本領,努力走在時代前列、走在職工群眾前列。要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要求,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協調不同群體利益關系的能力、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等方面的能力,增強工會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要深入基層,加強調研。不論現代通信手段多么發達,了解情況的渠道多么便捷,工會干部只有深入到基層,深入到職工群眾中去,以真誠的態度和職工群眾面對面交心、心貼心交流,才能交到真心,聽到真話,了解到真實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推進工作的新方法,才能使工會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實現創新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工會十五大上指出:“要把更多的資源和手段賦予工會組織,把黨政所需、職工所急、工會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給工會組織去辦,不斷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為工會事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這既體現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對工會工作的重視與希冀,也為工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目標。新的形勢與任務,要求工會組織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增強群眾觀念,保持與基層群眾的密切聯系,發揮組織職能,助力各項工作,為維護群眾權益,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王春生.國企工會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J].東方企業文化,2015(21).
[2] 胡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工會工作[J].管理觀察,2015(27).
[3] 李懷榮.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進工會工作轉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24).
[4] 邱耀峰.新時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和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的探討[J].中國職工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