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那一年,幺弟阿帆只有三歲,屬于剛剛學會說話卻又“有理說不清”的年齡。
有一天,母親為他洗澡洗頭時,他竟毫無理由地放聲大哭。母親以為自己不慎將肥皂泡沫弄進了他的眼睛,急忙為他沖水、拭干,他倒也止了哭。
次日,母親見他頭發不短了,加上天氣炎熱,便對他說:“寶寶,快去穿鞋,我帶你去剪頭發。”萬萬沒有料到,弟弟一聽到“剪頭發”這三個字,立刻號啕大哭。母親不明所以,卻也耐心十足地哄、勸、誘、騙,然而,沒有一樣生效。母親覺得他無理取鬧,當耐性被他磨光后,便掄起了藤條,原本只想嚇唬嚇唬他,可他一見藤條,便條件反射地鉆到桌子底下,死賴在那兒。這可真的觸怒了母親,母親不由分說,一把將他揪出來,在他小腿上一連抽了好幾鞭。凸起的鞭痕,像蜿蜒的小蛇。接著,母親強行將他拉到理發店去。
理發師傅的理發刨子,宛如鏟泥機一樣,在他頭上鏟出了一片平原,當鏟到離耳朵后不遠的部位時,原本抽抽搭搭地哭著的幺弟,突然發出了狼嗥般凄厲的哀叫聲。理發師傅急忙停手查看,這才看到幺弟頭皮上長了一個膿瘡,現在,已被鏟開了一個小傷口,鮮血淋漓。站在一旁的母親,在一瞬間突然明白了這個乖巧的孩子為什么在洗頭時哭鬧不休,又為什么執意不肯理發!
現在,幺弟已當上了專科醫生。記憶奇佳的他,對這件事還記得一清二楚,每回提及,便戲謔地“逗弄”一臉赧然的母親:“好一樁冤案??!”
為人父母者,在掄起藤條時,能不慎重嗎?
(小 門摘自《燕趙老年報》2016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