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坤 楊建全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陜西 西安 710100)
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對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影響
林坤楊建全1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陜西西安710100)
〔摘要〕目的探討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對高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血壓患者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標的影響。方法選擇該附屬醫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高齡NAFLD合并高血壓的患者58例,分兩組進行運動療法實驗對比。對照組服用常規藥物治療,運動組除服用常規藥物外,外加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通過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血糖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酰轉肽酶(γ-GGT)堿性磷酸酶(ALP)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LP)〕指標來分析療效。結果在治療40 w,運動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從治療前的(168.2±5.3)mmHg和(95.8±7.2)mmHg降到了(139.6±6.5) mmHg和 (86.0±5.5) mmHg(P<0.05);治療40 w后運動組患者血生化指標及肝功能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P<0.01)。運動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對高齡NAFLD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血生化指標和肝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在臨床實踐加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壓;血生化指標;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與肥胖、血脂異常以及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相關疾病密切相關〔1〕。目前對該病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基礎藥物結合運動療法、科學飲食三者的綜合康復。大量臨床研究認為,如果堅持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并配合飲食調節提早干預,是可以預防和康復的〔2〕。運動療法安全健康無副作用,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通過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可以有效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對高齡NAFLD及合并高血壓患者尤為適合。本研究旨在探討快走聯合太極拳鍛煉對高齡NAFLD合并高血壓患者肝功能及血壓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校附屬醫院收住的高齡NAFLD合并高血壓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62~78歲,平均(71.5±6.8)歲。患者有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脂血癥23例,合并動脈粥樣硬化9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運動組各29例。運動組:快走+太極拳,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齡(67±6.9)歲。對照組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齡(68±7.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史、病情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3年1月修訂)〔3〕及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1月修訂)〔4〕中NAFLD診斷標準;②為我省衛生、教育系統退休的,年齡>60歲的高齡患者,經臨床確診為脂肪肝合并高血壓,且經臨床評估后對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內容具有可耐受性者;③知情后同意納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隨訪者;④上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且獲得批準。排除標準: 排除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病;繼發性、惡性高血壓及進行性高血壓;合并三級高血壓等重癥患者;惡性肝細胞癌以及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1.2診斷方法本研究脂肪肝的診斷方法是依據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1月修訂)標準執行。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的診斷方法包括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觀察、血壓測量、肝臟B超、CT、肝功能、血糖血脂生化檢查檢測等方法診斷〔5〕。使用設備儀器如下,Simens彩超:ACUSON X300(德國西門子);肝功能分析系統:DDG-3000(日本光電工業株式會社);血糖血脂分析儀:森藍/SL-528(濟南森藍科貿有限公司 );德國西門子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 64(德國西門子)。CONTEC電子血壓計:(秦皇島市康泰醫學系統有限公司)
1.3評價指標及療效判斷評價指標主要為血壓和肝功能指標,血壓主要為收縮壓和舒張壓;肝功能各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酰轉肽酶(γ-GGT)、堿性磷酸酶(ALP);血糖、血脂指標: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療效判斷參照2010年衛生部藥政局制定的脂肪肝及高血壓療效評定標準,①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及血脂正常,B超示肝內光點均勻,肝深部回聲正常,肝內小血管走向清晰,CT值正常。②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TC比原值下降≥20%、TG下降≥40%、HDL下降≥0.94 nmol/L,肝臟B超示肝內光點均勻及小血管顯示尚可,肝深部回聲輕度減弱,CT值接近正常。③有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肝功能各項檢測結果有所下降,TC、TG下降原值的10%~20%、20%~40%;HDL下降≥0.8~0.9 nmol/L,B超示肝內光點均勻及小血管顯示較前有所改善。④無效:肝功能改善不明顯,血脂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B超、CT結果無好轉〔6〕。
1.4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服用少量常規基礎用藥治療:服用貝特類、他汀類或普羅布考等降血脂藥物治療(如肝泰樂、拉西地平、必降脂、多烯康、珍菊降壓片等降壓降脂藥物中選用1~2種)。對照組每日采用藥物康復不進行運動干預,運動組每日采用藥物康復基礎上增加運動干預。對飲食、藥物實行統一嚴格干預措施,禁酒,吃清淡低脂食品。所有入選患者在治療前后均采集血壓、肝功能、血糖、血脂各項指標進行臨床對照研究,觀察兩組的調脂效果及臨床療效;要求研究對象每天晨起后自行測量、記錄血壓;要求于收縮壓或舒張壓變化幅度過大時必須即使接受專科醫生的治療和指導;要求研究對象每月進行一次肝功能指標測定,并及時建立記錄檔案,對樣本進行10個月的臨床跟蹤效果觀察研究。
1.5運動干預本研究工作人員實驗前對運動組進行分組統一培訓。對患者服用的藥物實行嚴格管理,對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的具體詳細鍛煉方法、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禁忌和日常飲食注意事項有專人做詳細的講解和科學指導,并以個人醫囑和運動處方的形式打印好發到患者手中,留有咨詢電話并定期進行電話回訪,抽查,保障實驗研究的有效性和監控。及時與患者溝通,解決患者健身鍛煉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運動鍛煉指導:快走要求4.5~6 km/h左右,即快走10 min應該達到一公里左右路程(老年體弱者可略慢,待身體慢慢適應后逐漸加快),即大概應走120~140步/min〔7〕。患者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要求:平均每天快走1~2次,每次健身時間30~70 min為宜,以在3~6 km,每天有效步行為6~8千步。快走時要求挺胸抬頭,展開雙肩,讓肩與臀保持在同一條與地面垂直的直線上。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或者邊走邊拍打腹、背、腰部,邊走變數步;提示患者在鍛煉過程中出現心慌、頭暈等不適癥狀,即可自行降低鍛煉速度并逐漸停止鍛煉;快走要注意循序漸進,應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如果第2天感覺異常疲勞,就要考慮減量〔8〕。本研究患者為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的高齡患者,除了快走鍛煉、均衡飲食、規律休息等日常保健外,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用藥。
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在健身跑(走)步后適當休息5~10 min后開始為佳,每次打太極2~3遍為宜。
1.6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在試驗40 w,運動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從治療前的(168.2±5.3)mmHg和(95.8±7.2)mmHg降到(139.6±6.5)mmHg和 (86.0±5.5)mmHg(P<0.05);臨床癥狀改善,血ALT、AST、γ-GGT、TG、TC均下降,但運動組患者各指標改善更為明顯。運動組治療結束后顯效11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1%,對照組分別為7例、16例、6例,總有效率79.3%。兩組治療結束后顯效及有效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實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血脂各項指標變化比較實驗后,運動組肝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實驗前(P<0.05,P<0.01),對照組僅ALT, ALP水平與實驗前比較差異顯著(P<0.01)。實驗后運動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P<0.01),見表1,表2。

表1 兩組實驗前后肝功能變化的比較
與對照組試驗后比較:1)P<0.01,2)P<0.05;與試驗前比較:3)P<0.05;下表同
表2兩組實驗前后血糖、血脂各項指標變化比較


組別FBGTCTGHDL-C運動組實驗前4.4±1.65.8±0.84.6±2.41.6±0.3實驗后3.8±1.22)4.2±0.92)1.2±0.42)1.2±0.21)對照組實驗前4.5±1.35.9±0.74.8±0.91.6±0.2實驗后4.3±1.44.4±0.51.3±1.21.6±0.1
2.3兩組患者實驗前后的血壓變化實驗后患者收縮壓、舒張壓較實驗前有顯著降低(P<0.05),見表3。

表3 實驗前、后的血壓變化
3討論
多項臨床研究認為,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病情的有效控制取決于藥物控制、飲食干預、代謝控制和健康鍛煉等多個方面,其中,健康鍛煉對于病情的合理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且較單純藥物控制無顯著不良反應。本研究發現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確實能夠緩解病情,甚至存在一些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
《美國醫藥學會季刊》日前刊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30 min,對于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腦卒中以及某些癌癥,都具有良好的效果〔9〕。據《英國醫學雜志》刊登丹麥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快走和慢跑可以使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危險下降50%,但是每天散步1 h則沒有這種效果〔10〕。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跑步屬于劇烈運動,對于老年人,特別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的高齡患者并不適宜。因為跑步對身體所造成的負擔,比走路時大,即便是40歲以上的人,如果平時很少運動,貿然跑步,膝關節肌腱等也很容易受傷〔11〕。從醫學角度說,劇烈的運動還容易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相對而言,“快走”簡單安全,完全能達到健身防病的效果,可以說,快走、太極拳是一項極好的運動,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快走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12〕,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提高氧氣的消耗,增加心臟的起搏力度。多項研究報告指出,合理的有氧運動有助于降低患者安靜狀態下的收縮壓和舒張壓〔13〕。部分學者指出,鑒于高血壓患者群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求運動內容應包括運動內容、運動持續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運動進度,以防增加意外風險〔14〕。傳統的高血壓運動內容較為多樣,均以有氧運動為主,主要包括步行、長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健身操、游泳等。
本研究中,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的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指標改善,確能夠緩解病情,能起到常規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多項研究認為,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胰島素抵抗和過分應激相關,合理運動可一方面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使前列腺素、心房力納素等血管擴張激素的血漿水平升高,另一方面,有氧運動有助于減緩機體應激并提高機體適應力,均有助于避免血壓的應激反應〔15〕。此外,有氧訓練除了科學降壓還可減少纖維蛋白原等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在多次實踐中被證實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標,健身有氧運動模式通過降黏解聚作用可改善高血壓患者的心、肺功能,合理控制病情〔16〕。本研究證明了快走結合太極拳鍛煉對高齡患者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優秀的應用效果。另外快步健身鍛煉的操作簡單方便,對鍛煉場地和鍛煉環境均無顯著要求,無突發風險,且在眾多群體中均極易推廣,且方便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的監督,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和較高的接受度,為臨床推廣進一步奠定了應用基礎〔17〕。本研究表明,科學運動療法對治療脂肪肝有良好的療效,40~80 min左右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比較科學的運動安排,康復效果最為理想。但需患者長期堅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
4參考文獻
1楊建全.體育鍛煉對老年脂肪肝患者的康復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4(1):169-72.
2曹海霞,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飲食治療〔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5):452-5.
3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1月修訂)〔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3):275-8.
4柯東春,盧紅元.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學生患者的運動康復鍛煉及飲食指導〔J〕.肝臟,2014;19(5):353-5.
5郝書理,李保森,孫穎,等.130例酒精性肝衰竭患者臨床特點與預后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2):136-8.
6Hauner H.Study of jianpi pinggan decoction on hemorheology and blood hpid in patient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J〕.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2013;35(7):967-9.
7唐華,莊利東,唐詩添,等.不同運動量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水平及動脈彈性功能變化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1):168.
8李華芳,陳新宇,謝海波.血壓平膠囊對脂肪肝合并高血壓伴胰島素抵抗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9):81-3.
9劉偉.硝苯地平緩釋片對脂肪肝合并高血壓患者肝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7):107-8.
10尹宏磊.兩種藥物治療脂肪肝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9):86-8.
11楊曉霞,程平,王艷云. 某高校教職工脂肪肝血脂尿酸水平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13;34(6):176.
12王小燕.適宜強度有氧運動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的干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8):53-5.
13黃珂,盧紅元,楊建全.運動療法聯合飲食調節對脂肪肝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調脂效果〔J〕.肝臟,2014;19(7):525-7.
14王迎春,孔維宗.酒精性肝病的營養支持〔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5):456-8.
15楊帆,李良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肝組織胰腺衍生因子水平變化及意義〔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5):479-83.
16仲懷琴,許柏清,王志清.運動、飲食聯合干預脂肪肝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2011;(34):151-2.
17王軍, 魏艷玲,范麗玲,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飲食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5):499-501.
〔2013-06-10修回〕
(編輯苑云杰/滕欣航)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12JK0233)
通訊作者:楊建全(1972-),男,碩士,教授,主要從事運動醫學與康復、體育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1-2700-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60
1西安醫學院體育部
第一作者:林坤(1975-),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運動醫學與康復、體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