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梁治學
(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生理性衰老過程中的文化程度特征
胡燕梁治學
(甘肅醫學院,甘肅平涼744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衰老特征。方法選用衰老評估量表(AES),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上海、平涼、蘭州中老年人群衰老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文化程度越高,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越低,形態、視聽、運動、小便、睡眠、虛弱、疼痛、認知、社會適應、體會、認識態度11個方面,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越低。結論衰老明顯受文化程度的影響,文化程度越低,衰老程度越重。
〔關鍵詞〕衰老;文化程度;特征
“衰老”是人口老齡化面臨的首要問題〔1〕。本課題組以衰老特點和中醫理論為依據,構建衰老理論結構模型〔2〕,編制出適合中國人衰老狀況的“本土化”衰老評估量表(AES)〔1〕,就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衰老特征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上海、平涼、蘭州地區2 500各中老年人進行調查。入選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40歲;意識清楚,有一定文化,能獨立完成量表者。排除標準:不能獨立完成量表;年齡不符合入選標準;不能進行溝通或精神病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不可治愈疾病及確診疾病尚未治愈者。共發放量表2 500份,回收2 134份,剔除70例,最終有效量表2 064份。2 064例調查對象文化程度構成比例較均衡,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6.0%,高、中專占26.2%,初中占 28.6%,小學占19.2%。
1.2方法
1.2.1成立研究小組、制訂操作規程根據量表設計原理和研究需要,成立研究小組,建立課題管理、質控方法、量表發展及相關職責,制訂研究方案及標準操作規程(SOP)。
1.2.2調查內容和調查工具調查內容包括中老年人群一般情況、生理性衰老。采用本課題組前期研制出的AES〔1〕、一般情況表進行調查。量表共包括4個領域(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自我體認),13個方面(外表形態、視聽、運動、二便、睡眠、虛弱、疼痛、情感、認知、社會適應、性生活、自我體會、認識態度),39個條目。量表均為自填式,遇閱讀困難者由調查員或被監護人直系親屬代為閱讀后填寫。
1.2.3調查前準備和調查員培訓調查開始前通過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村委會的協調,獲取對方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以確保順利的集中現場調查。對調查對象予以調查目的和調查性質的宣傳,讓調查對象對本課題的調查程序有所了解,以提高其依從性。本課題的調查員均為課題組成員,均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學調查基礎知識和經驗。按照課題組制定的工作手冊和SOP要求進行培訓。
1.2.4量表計分方法各條目回答選項采用5級Likert法作定量化測定:1從不、2很少、3一般、4經常、5總是,評分時正向條目回答直接計1~5分,逆向條目(F1104、F1501、F1502、F1503)則反向計分。量表方面得分和領域得分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WHOQOL)計分方法:方面得分為該方面所有條目得分平均分;領域得分為該領域所有條目得分平均分乘4;量表總分為所有條目得分平均分乘20。得分越高表示衰老程度越重。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AS9.1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不同文化程度研究對象的地區分布(χ2=26.557,P<0.001)、性別分布(χ2=53.054,P<0.001)、年齡分布(χ2=124.365,P<0.001)、婚姻分布(χ2=33.217,P=0.004)、職業分布(χ2=919.158,P<0.001)均有統計學差異。將這些因素作為協變量,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的協方差分析,獲得扣除地區、性別、年齡、婚姻、職業影響后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各方面的修正均數。應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進行不同文化程度衰老的比較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研究對象的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各方面得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01)。文化程度越高,量表總分、各領域得分越低。形態、視聽、運動、小便、睡眠、虛弱、疼痛、認知、社會適應、體會、認識態度11個方面,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越低。見表1~表3。

表1 不同文化程度衰老量表領域得分及總分的修正均數±s)

表2 不同文化程度軀體領域各方面的修正均數±s)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心理、社會、自我體認領域方面修正均數±s)
3討論
從總體可見:隨文化程度升高,衰老程度逐漸越輕。有研究表明〔3〕,文化程度、收入與關心衛生保健程度三者呈正相關,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收入高,也更加關心衛生保健,同時收入高的居民關心衛生保健程度也高。
普遍來說,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原從事職業機會和職業崗位相對較差,大多只能從事服務業或體力勞動,其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也相對較低,生活質量必然不高,很難獲得足夠的社會認同,并因此而導致其心理負擔重、社會適應力低。如下崗人員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他們面臨生活困境多采用消極的方式,心理健康較差,社會適應不良。
文化程度越低,接受醫學知識信息能力較低,衛生保健知識較缺乏,健康信念和保健意識較差。認知及調適自己心理的能力會相對差一些,從外界獲得新知識、理解社會變遷、參與社區活動的選擇性也較差些。文化程度越低,加之職業相對較差,經濟收入也相對較低,相應得到的醫療條件、健康體檢、保健護理也不一樣。從而造成文化程度越低,衰老程度越重,不僅軀體衰老如此,而且心理、社會適應、自我體認衰老也重于文化程度高者;而文化程度越高,衰老程度越輕。本研究提示衰老明顯受文化程度的影響,隨文化程度升高,衰老程度逐漸越輕;而文化程度越低,衰老程度越重。
4參考文獻
1梁治學,胡燕,李其忠,等.衰老評估量表的條目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9):2502-4.
2梁治學.基于中醫學理論衰老評價構想〔J〕.中醫研究,2015;28(4):1-2.
3張紅梅,歸國平,李乃洪.肥胖、吸煙、文化程度和收入與居民健康行為的關系〔J〕.職業與健康,2008;24(24):2695-6.
〔2015-07-10修回〕
(編輯袁左鳴)
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No.2006BAI13B01);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資助(No.2013B-134)
通訊作者:梁治學(1970-),男,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科研、教學與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1-275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87
第一作者:胡燕(1972-),女,檔案館員,主要從事醫學檔案和中西醫結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