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海原縣職業教育為寧夏南部山區經濟發展培養出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山區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海原職業教育的發展。海原縣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在政府統籌、發展規模、培養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海原縣職業教育如何走出這一尷尬的境地,尋找具有地方特色的辦學形式和辦學對策,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關鍵詞】海原縣職業教育;發展;對策
海原縣職業中學歷經30余年辦學歷程,由一所普通職業學校躋身為全國重點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歷史階段,職業教育肩負著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面對這些變化,海原縣職業教育需準確定位、主動適應新常態,結合海原地方特色,更加重視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使培養的學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術理論的新型人才。學校在堅持中不斷發展,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努力辦好既充滿活力,又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
1 當前海原職業教育面臨的困惑
1.1 社會傳統觀念對職業教育存有較多偏見,造成職業教育生源不足
在普通高中擇優招生的背景下,我縣越來越多的差生被錄取到了海原職中,考入海原職中的學生總覺低人一等。由于種種原因,來到海原職中的學生素質普遍不高,他們來校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普通高中沒有選拔上而不得不來;有的是學生本身不想讀書,但家長認為其年幼、需找安全地方往大長被強制送來……。這些學生在入學不久,便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遲到,上課玩手機。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再加上中職學校的管理模式以及課程設置更讓他們乏味。部分教師對能否教好這些學生并不寄予希望,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好學生,主要表現為對學生冷漠,常把對這些學生“沒辦法”掛在嘴邊,對學生的不學習狀態聽之任之。職業學校班主任最痛苦的問題不是學生是否學習好,而是如何預防學生發生極端異常行為及如何處理發生的極端異常行為等。
1.2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結構不合理
海原職中在職教師大多數是從普通高校招錄的,文化基礎課教師居多,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專業教師偏少,真正能承擔“雙師型”教學工作的教師嚴重缺乏,教師結構不合理,學校新開的專業缺少專業教師,臨時雇傭的專業課教師素質達不到應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學工作的運行中,專業理論課教師實踐能力低,嚴重制約著學生專業課程的高效開展。再加上近幾年學校不斷擴招,師生人數比例逐年減小;造成部分專業課教師負擔過重,有時一個老師一天上五六節專業課的情況。如此大的工作量使專業課教師身心疲憊,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2 加快我縣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
2.1 打造和諧優美的校園文化,著力營造學校學習環境
海原職中依照本校學生的特點,著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從踏進校門起就知道學校的精神和校訓,以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自學校搬遷到新校區后,學校在學生宿舍樓梯過道、教學大樓走廊墻壁到處張貼圖文并茂的勵志格言,形成專業文化學習氛圍。學校行政樓前廣場即可看見一塊巨大景觀石,正面鐫刻著校訓“明德礪學”四個草書大字,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專門聘請專業園林設計公司進行綠化設計,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親近,寓情于景,點面結合。現在的校園儼然一座花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理想樂園。
2.2 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引進專業技術教師
教師興則教育興,只有改善整個中職教師的工作環境,才能調動中職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校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教師工作條件,新增各類教學生活設施近1萬平方米。學校不僅有寬敞明亮的辦公大樓、實驗樓,還擁有完善的校園網絡、電子備課室、錄播教室和各專業實習實訓室。學校還計劃給每位教師配置一臺筆記本電腦,方便教師備課和查閱資料。學校加大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力度,聘任高技能專業人才到我校任教,優化實訓基地的人力資源配置,使教師配備適應職業教育事業發需要。
2.3 積極組織教研教改活動,開展職業技能大賽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教師要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技能,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與經驗教學研究工作。因此我校經常組織開展教研活動,主要是彰顯教師的教研水平,展示教師的個人風采,同時又能增加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對新課程理論所倡導的教學方法進行交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辦好全國和地方、行業、學校各個層次的職業技能大賽,并把職業技能大賽成績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我校每年開展一次職業技能大賽,以大賽為平臺,營造鉆研業務、勇于創新的教學氛圍,展現各專業教師的才華;促進教師之間比、學、趕的勁頭,對于成績優秀的教師,學校就派出去參加全區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近幾年我校教師在全區職業技能大賽中多次獲獎,提高了海原職中在全區職業院校中的聲譽。
2.4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
由于我校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難度大,在教學中如何探索一套切實可行教學方式及方法,是每一個中職學校教師的職責。我校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教學方式還是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現代教學手段的開展提供了有效平臺。在現代教學中,學校提倡教師采用以學為主的現代教學理念,多引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學校為全校24個班級全部安裝了多功能觸摸一體機,通過大屏幕真實地展示教學過程,讓學生更直接的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直觀、生動、輕松,這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2.5 活化辦學機制,探索多層次、多規格的培養模式
近年來,自治區政府不斷加大對各市、縣職業教育招生、師資隊伍培養培訓、專業設置等工作的督查,及時研究解決市、縣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是今后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海原縣職業中學先后與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高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我校在統一招收初中畢業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在我校就讀三年,然后到聯合辦學的高校再學習兩年專業課程;也可按中職模式培養,學生在我校課程學習結束后,參加全區高等職業院校單獨招生考試。然后學生再根據個性特長選定專業,讓學生全部到高等職業院校繼續學習。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而且,還能開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達到人盡其才,智盡其用的目的。
3 結束語
盡管在目前海原縣職業教育仍然面臨諸多困難,但是隨著自治區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已經開始在教育結構中占有一個重要層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之一,職業教育發展唯有樹立新理念、理順新思路,才能走出新步伐、邁上新臺階,我們應迎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做好中職教育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提高中職教育質量的關健。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