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摘 要】本文基于對各國醫療改革方案和成效的研究,對比中國醫療現狀,探索研究中國醫療改革的方案。
【關鍵詞】醫療改革;探索;方案
我國的醫療改革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階段,從2006年正式實行新醫改,至今,醫療改革之路遇到很多挫折,截止目前仍有人在質疑,政策也在不斷修改,但縱觀世界各國的醫療改革都是在不斷修訂和完善。
1 美國的醫療改革
2010年3月23日以來,美國醫保制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共有1170萬人簽署了奧巴馬醫改。衛生保健支出增長紀錄低位。注冊醫療補助人數飆升至7000萬多,2013年中期以來增長率高達20%。分析還表明,美國改革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挫折,比如截止日期延長、政策不斷修改、也不停有人在質疑等等。
不過,大量美國人的生活質量的確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奧巴馬醫改從五個方面改善了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分別是:
第一,不參與保險人數變少。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參與進來,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今年頭兩個月,全美國未參保人數比例降到12.3%,而在2013年年末,保險改革開始前,這一數字是17.1%。
第二,禁止拒絕有疾病人群?,F在的法律禁止保險公司拒絕那些已經患有疾病的申請人。因此,那些之前被視為無法參保的人群,不管是患有多小還是多致命的疾病,現在都可以參與投保,讓他們可以支付看病、檢查以及醫療處方的費用。
第三,孩子享受父母保險?,F在孩子們可以使用父母的保險,直到26歲。這一改革帶來的結果是,過去五年里,大約有570萬年輕人享受到了這一福利。
第四,免費的預防醫療護理措施。保險公司現在必須包含一系列有關健康檢查和篩查項目,包括每年一次的體檢、乳房X光和膽固醇以及糖尿病檢查。
第五,為醫療看護買單,而不是看病和檢查。在奧巴馬醫改下,為了刺激醫生和醫院能夠更全面的照顧好病人,他們的收入都有較多的增長。另外,在醫療改革之前,保險公司和醫療保健系統將只支付病人看病和檢查費,現在情況有所改善,他們將支付所有方面的保健費,以確保病人的身體狀況,如果病人在短時間內再次回到醫院,他們將受到懲罰。
2 英國的醫療改革
在英國設置新醫療改革,市場派和政府派一直討論的改革路徑。政府派積極推動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免費的醫療模式,即NHS。市場派主張的高度市場化的美國模式,積極推動公立醫院的私有化。當談到NHS并不是免費,也不是完全由政府主導的[1]。
在1965年開始允許私人執業。1990年前,英國政府不僅是衛生服務提供者,也是衛生服務的購買者。之后,英國政府脫離雙重角色,開始引入內部市場機制。
3 日本的醫療改革
日本政府采用了一項建設性的措施,使醫生行業成為備受敬仰的高薪職業。
現在的日本,病人看病的流程是:首先,到醫院前臺出示保險證,領取一張診療卡,排號就診。接著,醫生對患者診療,開具處方,在診療卡填寫具體診療項目和費用。然后,醫生將處方和診療卡交給病人,診療卡交給收費處,繳納30%的診療費。最后,病人拿著處方離開醫院,交給藥劑師,按處方抓藥并收取30%的藥費[3,4]。
在這個過程中,藥劑師可以是任意藥房的,這樣醫生只是診療師,實施診療,填寫診療卡。日本政府把醫生劃入高級技術服務行業,大幅度提高醫生的診療報酬。日本醫生的收入由藥品變成了醫術。優秀的醫生的病人會多,收入也高。醫生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高,受人尊重。
日本政府控制藥價的途徑是由政府來規定藥品的基準價。并將藥店作為獨立的行業進行扶植發展。大部分藥店擁有藥劑師、根據處方出售藥品的資格。2011年12月,日本已有注冊藥劑師276500人。所有的藥劑師都通過考試方能持證上崗[5,6]。
4 中國的醫療改革
2006年9月,我國正式啟動新醫改,彼時,中國政府向全球范圍征求意見,包括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麥肯錫等,都參與了中國醫改方案的制定。
2009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
然而,新醫改方案剛剛公布第二年,就在兩會上遭遇了反對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青州堯王制藥總經理宗立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醫改如果成功了,是全國人民的悲劇!我敢這么說,就甘愿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罵!”[7]在他看來,醫改的核心“醫藥分家”從根本上就是荒唐的,不切實際。
從那時起,新醫改成為每年兩會上最熱議的話題。
2014年,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曾在兩會上建議,制定簡化的審批程序,盡快放開允許醫生有序多點執業,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其人事制度。2015年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向全國政協遞交提案,建議推動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這些建議和提案在兩會后直達國家衛生計生委,一定程度上參與政策的制定。據統計,2015年國家衛計委共承辦建議、提案1412件,關注度位列前五的依次為:醫政醫管、體制改革、基層衛生、疾病防控和家庭發展。
今時今日,醫改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泥沼之處已經顯而易見。無論是政府主動決策推動,還是代表委員提案建議形成倒逼壓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醫改之路依然前路漫漫。
【參考文獻】
[1]徐元元.宏觀公益性醫療改革探索與微觀醫療服務機構應對舉措——基于公立醫院戰略成本管理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4,12:46-52+96.
[2]封進,余央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市場化、激勵機制與政府的作用[J].世界經濟文匯,2008,01:1-13.
[3]賴偉.醫療改革三十年[J].中國醫院管理,2008,11:1-4.
[4]馬維勝.醫療改革的核心問題和未來出路[J].中國工業經濟,2006,04:14-22.
[5]周毅.醫療體制改革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5.
[6]陳剛.TPP對日本醫療領域的影響及日本醫療改革動向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4,04:28-35.
[7]盧傳堅,謝秀麗.我國醫療改革的現狀分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02:12-14.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