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炳漢
【摘 要】沈陽市高度重視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切實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綠色GDP概念,依靠科技創新,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本市發展戰略,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大任務。因此要依靠科技創新,積極發展綠色裝備制造業,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和綠色制造裝備的推廣應用和產業示范,培育裝備再制造、綠色制造咨詢與服務、綠色制造軟件等新興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發展綠色消費以減少消費過程對生態的破壞、發展新能源以實現生產方式的徹底超越。培育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雙重和諧的生態文明社會。
【關鍵詞】沈陽;裝備;制造;綠色;發展
沈陽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市,最近幾年工業增加值呈上升趨勢,由2003年的278.66億元上升為2007年的1368.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49%,其占沈陽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也逐漸增加,由2003年的35.3%增長到43.6%,可見工業在沈陽市地區生產總值中的重要性。
1 沈陽裝備制造業總體現狀
1.1 沈陽裝備制造業在遼寧裝備制造業地位越來越重要
根據遼寧省和沈陽市統計年鑒,得到遼寧省和沈陽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沈陽裝備制造業在遼寧裝備制造業中所占的比重,2005~2007年比重變化越來越大,2005年比重為39.6%,2006年升為40.3%,2007年更是高達43.5%,可見沈陽裝備制造業在遼寧裝備制造業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
1.2 沈陽裝備制造業對沈陽市經濟貢獻越來越大
沈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及GDP的比例基本呈現逐年上升態勢。2005~2014年期間,沈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GDP分別在13.91%~25.76%。2014年沈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到了沈陽市GDP四分之一的水平,可見其比重之大。裝備制造業占工業比例更是可人,2005年就到了36.86%的水平,占據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平,在2006~2014年的9年間,除了2008年和2012年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表現為持續上升的狀態,由2005年36.9%一直增加到了2014年的56.67%,占據工業一般以上的水平,可見裝備制造業在沈陽市工業中的發展是極其迅速。也說明裝備制造業發展在沈陽工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1.3 沈陽市四大類裝備制造業是沈陽裝備制造業的主力軍
根據國家分類標準,在裝備制造業七大類中,沈陽市有四大類裝備制造業在工業增加值中始終居于前列,它們分別是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位于首位的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其2007年增加值達182.5億元,占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的26.7%,其后依次為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這四類裝備制造業總共占所有七大類裝備制造業的79.9%,可見,四大類裝備制造業在沈陽裝備制造業中的比重很大。
2 沈陽裝備制造業綠色發展對策
2.1 科學布局、規劃引領,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能
沈陽是東北裝備制造業的中心,結合沈陽新一輪城市區劃調整,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東西南北四大空間工業布局,堅持特色謀劃、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的原則,構建與新型產業體系相匹配、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合理進行產業的地理區分,形成產業的空間集聚。沈陽處于環渤海地區,與京津冀一體化一衣帶水,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共同發展。抓住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這個重大機遇,著眼打造“中國制造2025”先行區,在原有的“東汽西重南高北新”的主體框架布局上,重點抓好裝備制造產業園、現代建筑產業園、新松智慧產業園、航空零部件產業基地等重點園區建設,全力推進飛機整機總裝國際合作項目落地,加快形成新的生產能力。確定以中德高端裝備制造園區為主體,以智能機器人產業和航空產業為兩極的“一體兩極”的產業集聚效能發展模式,從整體布局和空間布局上體現綠色發展理念。
2.2 合理進行技術引進、消化,加強自主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
根據沈陽實際,裝備制造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要加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力度。因此加大沈鼓、沈陽機床等掌握核心技術的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力度,使其保持國際領先。加大華晨寶馬的自主研發等技術消化投入,掌握其核心原理和技術,逐步變成自主開發和自主創新,使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模式由引進技術型向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型轉變,進而走向自主創新型。東北三省是富油區域,大型乙烯成套設備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力度更應加強,最終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套裝備。
建立高效協調、符合國際慣例的“產學研”一體化體制,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徹底改變原有的依靠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被動局面,擺脫對外技術過度依存。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機床及工具研發生產基地、打造國家級通用石化裝備研制基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型機械和大型成套裝備制造和研發基地、建設以特(超)高壓輸變電裝備為標志的國家級輸變電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著力加強成套裝備研制建設工程,以沈陽動力集團為核心,加快火電站主機、輔機等成套設備的研制。最終形成創新驅動,實現裝備制造業產值與利潤的高速增長。
2.3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
綠色發展對能源和環境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沈陽市要依托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沈陽盛世高中壓閥門有限公司、沈陽遠大集團公司、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沈陽中科天道公司、沈陽工業大學風能技術研究所等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以新能源開發利用為重點,開展傳統能源清潔利用,推進康平、法庫等風電場建設,加快智能電網建設。重點發展風電裝備、核電裝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照明應用產品、節能環保產業。隨著產業發展的轉移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費和休閑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大并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加工和深加工裝備、旅游和休閑保健產業的裝備產業。
2.4 創新培育世界級機器人龍頭企業,打造未來新的經濟增長極
加快創新發展智慧產業,是沈陽市對接國家“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和東北振興等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沈陽市確立發展新重點、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升級的必然選擇,是沈陽市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新型工業化的主要路徑。沈陽通過裝備立市,近年來,沈陽市按照“創新驅動、應用先行、龍頭引領、全鏈布局、集群發展”原則,將“智慧產業”中的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作為我市當前的先導產業、支柱產業及未來重要的增長極優先發展。
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規劃指引、專家咨詢、政策驅動、資金支持等多個方面,全力打造沈陽市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良生態圈。加大相關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大機器人產業領軍人物、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吸引更多機器人行業人才來沈創業。大力促進我市傳統裝備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加快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推廣應用,形成智能裝備產業新格局。鼓勵我市裝備制造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參與機器人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采取投資合作、技術引進和資本收購等模式,鼓勵本土企業與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巨頭和科研機構成為戰略伙伴,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技術開發的國際協作,完善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通過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我市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水平,實現規模經濟效應。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