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婷
?
抓住“金融創新”新機遇
文/王 婷
2016年“兩會”傳遞出的有關“金融創新”的信息,是周康特別關注的。作為上海民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民耕資產”)總經理,他把研究國家宏觀政策趨勢并依此調整公司發展方向當做是必修課。
在前些日子,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特別強調“金融首要任務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有其自身的規律,要防范風險。”“需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要實現全覆蓋。”這些觀點在之前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有闡述。
周康告訴媒體,民耕資產一直在研究兩會傳遞出來的政策信息,并對全年工作方向做出了適當調整,公司已經開始行動。
“2016年民耕資產特別強調回報的穩定性,不追求高,不追求多,但追求穩定。把自己定位在核心資產提供方,更多轉向資產提供上。”周康說。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經濟觀察研究院長、新金融家聯盟秘書長新望博士表示,金融有其自身規律,要防范風險,一定要把風險把控好。2016年國家金融政策,繼續強調金融穩定、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突出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等金融創新的方向。對于金融風險的監管提法也非常嚴肅,提出“全覆蓋”。
在周康看來,2016年國家政策導向,首先是維穩。目前金融市場的格局,傳統與創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并行,在兩種模式共同推動下,會對市場產生波動和影響。維穩就是要創新金融先行先試,發現問題,再從政策及法律角度去調控,同時創新與傳統形成平衡。
“金融創新過程中,金融杠桿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影響較大,這是政府會著力管控的。畢竟傳統金融機構轉型比較慢,調整到創新金融的平衡點之前,杠桿不適宜放得很大。”周康說,對于專注于創新領域的民營金融機構來說,適度開發產品,通過合理的手段去管理資產,在資產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產品設計上,要更多注意風險防范。
民耕資產打算2016年對于風險辨識、風險管控更為專注。在做供應鏈金融過程中,在傳統風控模式基礎上增加對于介入到整個產業供應鏈當中的企業資質評估。民耕資產將選擇那些通過解決資金問題、有特別發展前景的產業鏈注入資金,貫通整個資金鏈條,推動整個產業發展,并伴隨著企業發展,獲得更穩定的回報。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規范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并面臨行業激烈競爭、不斷整合、優勝劣汰的情形下,國家提出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正當其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在滿足小微企業、中低收入階層投融資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方面發揮了獨特功能和作用。但同時也確實存在行業不規范的問題,甚至存在惡意詐騙,需要行業規范和治理。
周康說,互聯網金融與供應鏈金融有天生的契合度。互聯網金融中的借貸中介已經被定義。未來互聯網金融,會有很大市場潛力。但是可能會通過更合規的牌照化運營,讓互聯網金融在傳統金融的空白地帶,作為創新金融的工具。民耕資產就是希望通過“產業鏈金融+互聯網”的形式,通過傳統供應鏈金融結合互聯網、再結合傳統金融,不斷向上提升,以抓住更多創新和發展的機會。

李克強總理強調,“金融機構要著力去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新望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金融創新型企業,應該突出“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方向,與新興產業發展結合,與傳統企業改造結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商機很多。比如“十三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消費,尤其是與中產階級消費相關的各種產業,面臨消費升級,主流換擋。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一旦啟動,中國經濟的需求側將重新發力。金融創新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配合和促進中國的消費升級,踏上節拍,將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
周康看到了兩會傳遞出的政策機遇,比如在新能源應用領域存在的機會。國家著力改進能源行業格局,推進新能源技術應用。隨著能源使用方式改變,衍生出的產業就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形成相對完整、風險可控、有前景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中,通過供應鏈金融運作方式及管理方式,有很多可介入的空間。比如供應鏈當中的資產,應收賬款、庫存等,可以采取保理或者融資租賃的形式介入。
實體經濟中大量的應收賬款,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的形式,通過民營資本的先行先試,與傳統金融機構共同介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流動性。
周康說,民耕資產正在根據市場發展方向、特別是根據國家政策導向順勢而為,不斷做出調整。民耕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對供應鏈的理解,把供應鏈的管理及供應鏈金融運作的概念,運用到新興產業當中。同時發掘更多資產。2016年民耕把自己定位在核心資產提供方,更多轉向資產提供上。
2016年,民耕資產對于企業發展方向也做出一些調整。一是更專注于資產的輸出,不論是內部的金融端還是外部合作的金融機構,更著重于資產輸出;二是花力氣拓展與外部金融機構合作的領域,給市場提供更多的優質資產。三是鎖定國家政策支持的產業。

海外投資項目股權融資日益增多

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
在周康看來,娛樂行業,比如從電影到電視劇等,目前都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業鏈。而且這個產業鏈條剛剛興起,有很多資金需求,也有更多優質資產可以產生。這類行業共性特點是,現金流特別快,保障清晰,更安全,而且比較充沛。這個領域中,相應的基礎建設,如電影院的開設,相關政策也已經落地。這樣就會有更多娛樂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產生,通過娛樂領域衍生出來的消費需求也會存在,這些都成為民耕資產關注的重點。
周康說,民耕資產關注點會更前瞻,在娛樂領域的基礎設施、內容產業鏈的介入當中,捕捉前置的機會。現在發行影視基金的機構很多,發電影院建設基金、眾籌拍片子的也有很多,這些領域本身就是借助互聯網,有很多創新,而其傳統供應鏈核心結構不變,只是在核心結構上做了更多拆解。在這些領域,可以滿足客戶供應鏈融資需求,讓客戶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更多的客戶消費需求也可以在過程當中得以實現。
多位專家在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在實體經濟轉型過程中,金融改革和創新應緊盯實體經濟,大至重大國家戰略,小至小微“三農”領域都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其中,發展資本市場尤為重要,另外還需要發展信用債券市場、商業票據市場、金融租賃市場等,切實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形勢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大部分實體經濟轉型尚未找到正確方向,傳統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失去了目標。
李揚認為,應準確把握實體經濟需求,而發展資本市場尤為重要,應盡快建立服務于長期融資的信用機構,完善城鎮化建設融資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要發展為草根服務的股票市場,滿足地方經濟需求的股票市場。”此外,應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而助力經濟穩增長、推動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化解過剩產能。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建議,化解過剩產能一是政府政策要遵循市場規律;二是必須改革項目審批制度,使得企業能夠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三是要努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使得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獲得資源的成本差距不大;四是銀行必須加強關注壞賬的產生及解決;五是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激勵約束。
對于金融機構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發揮的作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表示,可以通過“債轉股”方式化解過剩產能。該辦法可以盤活企業資產、降低杠桿率,解決金融風險和經濟停滯問題。
樊綱引述美國解決鐵路產能過剩的例子時稱,去產能的過程應該由產業龍頭企業和大金融企業牽頭共同以市場原則進行選擇和談判。對于“債轉股”后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樊綱建議,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持股份,伺機出售。
金融機構是“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推進的堅實力量,但也要看到,金融機構應優勢互補,控制好風險是未來金融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
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監事會主席楊澤軍表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規模巨大,建設周期長,需要綜合運用股權、債權、基金、信貸、信保及本幣、外幣等多種融資方式和多幣種組合,這一過程需要金融機構之間能夠充分協調和配合,金融機構走出去應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需要有求大同、存小異的態度,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力,避免金融機構之間惡性競爭,壓低融資成本和談判條件自相殘殺。
同時,應發揮股權投資的積極作用。楊澤軍表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進的合作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等項目的融資往往無法單純依靠貸款解決。隨著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向縱深發展,以及各類投資基金的設立,我國在海外投資項目上的股權融資日益增多。金融機構可通過提供一定比例的股權資本支持,借助杠桿效應和示范效應,帶動更多資金投入,進一步豐富項目資金來源,推動項目實施。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認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風險也不容小覷。他表示,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周期長,回報率不高,具有經營風險。此外,沿線國家眾多,經濟水平參差不齊,文化習慣差異非常之大,甚至政府也有經常更迭的可能,普遍存在國別風險;還有市場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商業銀行未來面對這些風險是非常嚴峻的,是必須要看到的。”

傳統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失去了目標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裁繆建民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裁繆建民表示,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過程中,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工程項目將陸續啟動,對長期資金提出了迫切需求。如果僅僅通過財政劃撥、銀行貸款等方式籌集資金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也不符合重大項目建設籌資的方向,需要充分調動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保險資金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來源。到“十三五”期末,全國保險業總資產將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按照現行投資政策,有近6萬億元人民幣可以投資股權、不動產、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能夠在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