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與入境商務旅游的空間錯位研究

2016-07-01 14:40:21包富華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旅游

包富華, 陳 瑛

(1. 陜西師范大學 旅游與環境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2. 咸陽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

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與入境商務旅游的空間錯位研究

包富華1,2, 陳 瑛1*

(1. 陜西師范大學 旅游與環境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2. 咸陽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利用1998~2013年中國大陸30個省區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入境商務旅游(IBT)的面板數據,基于重力模型和空間錯位指數模型研究了二者的空間錯位現象、特征及動力機制.結果發現:FDI與IBT存在空間錯位且空間錯位距離S逐年增加,預測至2018年S將達702.42 km;二者的空間錯位具有空間差異性,呈現出一定的地帶差異(東部的空間錯位態勢較中西部更為顯著)和省際差異(廣東和江蘇SMI排名前兩位,甘肅和吉林SMI排名后兩位);東部的空間錯位格局決定了全國的空間錯位格局.結合FDI與IBT空間錯位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分析了二者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發現:FDI和IBT的屬性特征是二者產生空間錯位的內驅力,交通的迅速發展是直接動力,東西部的地區差異性是外部動力,政府政策支持是助力.

外商直接投資;入境商務旅游;重力模型;空間錯位

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和入境商務旅游(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IBT)在促進資本跨國流動和國際經貿合作上均具有重要作用.FDI通過資本的跨國流動強化國際經貿合作;IBT通過人的跨國流動促進國家間的經濟發展.FDI作為一種特殊的跨國投資方式,投資信息的搜集、投資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投資項目的運作和經營等均需要大量的“人力投資”并通過一定的跨國商務活動來實現;FDI的經營活動在加深國際經貿合作的同時,也會吸引大量因商業目的而來的入境商務客人.古往今來,商貿和旅游就密不可分[1-2];相伴入境商務客人商務活動的住宿、餐飲、交通、游覽、休閑等活動被稱為入境商務旅游(IBT),因而,FDI帶來大量入境商務客人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的入境商務游客[3],直接或間接促進IBT的發展.入境商務游客又通過相應的商務活動直接或間接帶來FDI,共同促進經濟和旅游的國際化.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FDI接收國,在入境商務旅游不斷發展壯大的背景下,研究二者的關系,特別是空間關系,不僅有助于深入認識FDI和IBT的關系,也有助于FDI和IBT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學術界有關FDI與IBT關系的研究尚不多見,MARK等[4]和FORTANIER等[5]均認為商務旅游的增長是影響國際飯店引進FDI的重要因素;包富華等[6-7]對比了我國東部外企投資和入境商務旅游重心格局的演變,并討論了我國外企數量、外企投資與入境商務旅游的空間聚散關系.更多研究集中于討論旅游和貿易、FDI與旅游的關系.在旅游和貿易的關系研究方面,KULENDRAN等[8], SHAN等[9],KATIRCIOGLU[10],FISCHER等[11],SANTANA-GALLEGO等[12],WONG等[13]證實了旅游與貿易之間的因果或協整關系;孫根年課題組將貿易和旅游視為“物流”和“人流”的關系,分別以香港-大陸、中-日、中-韓、中-蒙、中-日-韓東盟等為例,證實了旅游與貿易之間存在互動關系[14-15],初步構建了旅游和貿易互動理論.在FDI與旅游的關系研究方面,TISDELL等[16]的研究表明,中國旅游業的增長促進了外資來華投資;TANG等[17]發現中國FDI與旅游增長之間存在單方面的因果關系,WALMSLEY等[18]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CAVE等[19]分析了旅游與休閑部門投資的收益和風險.蔣才芳等[20]證實了FDI和旅游外匯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傅元海等[3]研究了我國FDI的旅游服務出口創造效應與區域差異;雷晚蓉[21]分析了FDI對旅游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郭栩東等[22]評價了FDI對旅游業競爭力的作用;高明[23]發現中國入境旅游和FDI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在研究內容上,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討論旅游和貿易、FDI和旅游的關系,將FDI和IBT置于同一框架下的研究很少.在研究視角方面,經濟學視角居多,地理學視角很少.少有的關于FDI和IBT的空間關系研究表明,我國東部地區外企投資重心和入境商務旅游重心存在偏離現象;外企數量重心、外企投資重心與IBT重心之間也存在分離現象.這暗含著某些地區吸收的FDI很多但IBT發展卻滯后或IBT發達但吸收的FDI卻不多,即二者出現了空間錯位,這明顯有別于一般慣性思維的認識(即:FDI和IBT應同步發展).但迄今為止對FDI和IBT分離(錯位)問題的研究尚欠缺,現有研究無法全面反映FDI和IBT的同步性和錯位性.本研究擬基于空間錯位理論從同步和錯位的雙重視角審視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問題.空間錯位指緊密相聯的兩種要素在空間上的分離,是20世紀60年代由KAIN提出用以反映城市快速空間重構影響弱勢群體居住和就業空間機會的理論假設[24].空間錯位與空間匹配相對應,可以描述要素空間位序的非對應排列,能有機統一地表征要素在空間上的同步和錯位特征.空間錯位作為匹配的矛盾統一體,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應FDI與IBT之間的空間關系.在研究尺度和深度上,現有的研究僅僅是對FDI和IBT空間關系的宏觀描述,缺乏對二者空間關系的地區差異對比,更沒有深入的機理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利用空間錯位理論,采用1998~2013年我國大陸30個省區FDI與IBT的面板數據,運用重力模型和空間錯位指數模型,從同步和錯位的雙重視角分析二者的空間錯位現象、錯位的空間差異特征及動力機制,以期為我國FDI和IBT的協調和均衡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1 模型假設與研究方法

1.1 模型假設

旅游貿易互動理論將國際旅游和國際貿易分別視為“人流”和“物流”;FDI和IBT作為二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視為“資金流”和“人流”的關系:FDI是資本的“入境旅游”,IBT是外國商務游客對華的“人力投資”;二者同向流入的實質是“資金流”和“人流”的同時流入,二者在空間上緊密相連,具有伴隨關系.但是,由于FDI的逐利性和區域選擇性,其在華呈空間集聚分布;而旅游需求具有多樣性,特別是商務游客,具有“一長兩高”(停留時間長、高重復性和高消費)的特點,出游多樣性需求更加強烈,而隨著我國交通的巨變和中西部旅游的發展,入境商務游客的出游半徑不斷擴大.FDI的集聚分布而IBT的出游半徑不斷擴大,使得“資金流”和“人流”在空間流向上具有差異性,二者之間必然存在空間錯位(見圖1).

隨著我國經濟、交通和旅游的不斷發展,FDI和IBT的空間錯位會逐步擴大,因此,提出第1條假設,H1: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不斷擴大.而由于各地在吸收FDI和旅游開發上各有差異,不同地區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具有地區差異和省際差異,因此,提出第2條假設,H2: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具有空間差異性.同時,考慮到FDI和IBT的伴隨關系以及FDI在東部呈空間集聚狀[25],提出第3條假設,H3:FDI和IBT的空間錯位格局由二者在東部的空間格局決定.由此,構建出二者的空間錯位假設模型,見圖1.

圖1 FDI與IBT空間錯位的假設模型Fig.1 Hypothetical model of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FDI and IBT

1.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2.1 FDI與IBT空間錯位的測度方法

1.2.1.1 基于重力模型的空間錯位測度方法

重力模型是研究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的基本模型[26],可揭示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均衡程度.利用重力模型分析FDI與IBT的空間錯位距離.具體方法為:選用1998~2013年各省區IBT和FDI的數據代入重力模型,見式(1),可得出FDI和IBT歷年的重心坐標;再利用重心重疊性計算公式(見式(2))判斷兩類重心是否空間錯位:若兩類重心重疊(S=0),則表示FDI和IBT的分布一致(同步);若兩類坐標不重疊(S>0),則說明FDI和IBT的分布存在空間錯位.由歷年數據可計算出歷年FDI和IBT空間錯位距離,由此觀察二者空間錯位的演變及趨勢.

(1)

式(1)中:X、Y代表整個區域中某屬性重心的經緯度;xi、yi代表第i個次級區域中心的經緯度;Mi代表第i個次級區域中某種屬性的值.本研究以我國30個省區為研究區域,由于西藏數據缺失,故剔除,則n=30;xi、yi為30個省區中心城市的經緯度值;Mi為各個省區的IBT和FDI值,代入式(1)分別得到各年FDI和IBT的重心值.

S=6 371.004×arccos(sin(Yi)×sin(Yj)+

cos(Yi)×cos(Yj)×cos(Xi-Yj)),

(2)

其中,Xi和Yj分別表示IBT和FDI重心坐標的弧度值.

1.2.1.2 基于錯位指數的空間錯位測度方法

本文借鑒城市地理學空間錯位相關研究成果[27],構建了各省區FDI與IBT空間錯位指數SMI及其貢獻度G,以研究二者空間錯位的差異性.

(3)

(4)

式(3)中:SMI為空間錯位指數,FDI為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量(單位:億美元),FDIi為i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數量,IBT為全國入境商務游客數量(單位:百萬人次),IBTi為i省入境商務游客人次.SMI的絕對值越小說明二者的發展越同步,越大說明二者的空間錯位現象越明顯.Gi表示i省的錯位指數,SMIi為對全局錯位的貢獻度,值越大表示貢獻度越大.

1.2.2 數據來源

FDI數據來自1998~2013年《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IBT數據來自于1998~2013年30個省區《入境旅游者抽樣調查》中入境商務旅游者的比例數據與《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對應省區的旅游過夜人次的乘積.2003年因受SARS影響,部分數據缺失,故剔除該年數據.西藏因數據缺失嚴重,也予剔除.考慮到FDI和IBT多聚集在省會城市,因而選取省會城市作為各省區中心城市的地理坐標,并利用ArcGIS軟件從1∶4×106全國基礎地理數據中提取數據.

2 IBT與FDI空間錯位的實證分析

2.1 IBT與FDI空間錯位的演變和趨勢

將1998~2013年30個省區FDI和IBT數據代入重力模型式(1)和(2),可測算近15 a來兩類重心的經緯度坐標值和二者的空間錯位(S);運用ArcGIS 10.2將計算所得的兩類重心的坐標繪制在圖2上(見表1和圖2),可直觀地看到二者近15 a來的空間錯位演變和趨勢.

表1 1998~2013年FDI重心與IBT重心的錯位狀況Table 1 Mismatch state of the gravity centers between FDI and IBT from 1998 to 2013

圖2 中國大陸IBT重心與FDI重心的空間錯位格局Fig.2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of the gravity centers between IBT and FDI in Chinese mainland

圖3 IBT與FDI的空間錯位距離S隨年份的變化Fig.3 The spatial mismatch distance S between IBT and FDI changes with the year

就空間格局而言,IBT重心位于FDI重心的西南方向,說明IBT的分布和FDI在空間上整體呈集聚狀態,二者相鄰但IBT較FDI更偏西偏南(見圖2).15 a來,FDI重心聚集于安徽省中西部,沿安慶—合肥—淮南—亳州呈線性北上趨勢;IBT重心聚集于安徽、湖北和江西三省交界處,沿九江—安慶—九江—宜春呈迂回式西進趨勢.這說明FDI和IBT的空間錯位關系和分離趨勢明顯.在移動幅度上,IBT>FDI(15 a來二者的移動幅度分別是745.13和478.42 km);在歷年的平均移動速度上,IBT>FDI(二者的速度分別為53.22,34.17 km·a-1).說明IBT的移動距離和速度在不斷擴大,相對而言FDI的分布和變化更為集中和穩定.同時,結合兩類重心的移動態勢可推斷,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和IBT出游半徑的不斷擴大,兩類重心的空間錯位將進一步擴大.

就空間錯位的演變而言,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呈增長態勢(見表1).觀察二者的錯位距離S的變化可見,FDI和IBT的錯位距離由1998年的160.14 km增長至2004年的264.96 km,再至2013年的550.63 km.15 a來,S隨時間的推移整體呈增長趨勢,進一步建立錯位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方程如下:

S=1.341T2-0.904T+184.1,R2=0.848.

(4)

方程(4)可決系數R2較高,整體擬合效果較好;對比實際錯位S與模擬值S′可知,實際值和模擬值誤差較小,15 a平均誤差為31.46 km,在可接受范圍內.由此可以判定,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仍將不斷增大,模型假設1成立;同時,由方程(4)可預測,至2018年兩類重心的空間錯位距離為702.42 km(見圖3).

2.2 FDI與IBT空間錯位的地帶差異

為進一步分析FDI與IBT空間錯位(簡稱SM)的地帶差異,分別將二者東、中、西部的相關數據代入重力模型公式(1)和(2),可測算近15 a來3大地帶FDI重心和IBT重心的經緯度坐標值和二者的空間錯位距離(S),見表1.

FDI重心和IBT重心在空間錯位格局上東部與全國的格局類似:IBT重心位于FDI重心的西南方向,但IBT較FDI更偏西偏南.15 a來,FDI重心聚集于安徽和江蘇省境內,沿貴池—巢湖—滁州—淮陰—宿遷向東北方向呈線性分布;IBT重心聚集于江西東北部,沿南昌—九江—宜春—上饒—臨川向西南方向移動.由此可見,東部FDI和IBT的空間錯位關系明顯,在東北-西南方向上呈分離趨勢(見圖4).在移動幅度上,IBT(881.75 km)>FDI(519.80 km);在平均移動速度上,IBT(62.98 km·a-1)>FDI(37.13 km·a-1).就空間錯位距離而言,S1呈逐步增長態勢,由1998年的199.07 km不斷增加至2005年的274.83 km,到2013年擴大為703.65 km(見圖7).結合東部兩類重心的移動態勢,可推斷二者的空間錯位也將逐步擴大,根據15 a來S1的變化可以預測,至2018年,東部FDI和IBT的重心錯位將達992.12 km(預測方程為S=2.325T2-7.664T+215.4,R2=0.894).

圖4 東部的空間錯位格局Fig.4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of the East

中部FDI重心和IBT重心的空間錯位格局與全國相反;FDI重心位于IBT重心的西南方向,較IBT更偏西偏南.15 a來,FDI重心位于山東和安徽省境內,沿棗莊—臨沂—宿州—蚌埠—亳州向西南方向演變;IBT重心位于山東中南部以及江蘇和安徽交界處,沿臨沂—濰坊—臨沂—淮北—徐州呈東北-西南交替演變.由此可見,中部FDI和IBT在東北-西南方向上存在空間錯位(見圖5).在移動幅度上,IBT(1 633.35 km)>FDI(595.49 km);在平均移動速度上,FDI(62.98 km·a-1)>IBT(42.54 km·a-1).就空間錯位距離而言,S2呈縮小-擴大交替變化狀態,1998年為182.09 km,2000年縮減至105.69 km,2005年又擴大為302.14 km,2009年縮減為89.52 km,到2013年又擴大為703.65 km(見圖7).結合中部兩類重心的移動態勢可推斷,S2的波動式變化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根據15 a來S2的變化情況,利用移動平均法可以預測,至2018年,中部FDI和IBT的重心錯位將達298.14 km.

圖5 中部的空間錯位格局Fig.5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of the Central

圖6 西部的空間錯位格局Fig.6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of the West

西部FDI重心和IBT重心在空間錯位格局上與全國不同:FDI重心(在南北方向呈線性分布)位于IBT重心(呈H型分布)之上,形成“卅”字型.15 a來,FDI重心位于重慶、四川和陜西境內,沿重慶—南充—漢中—寶雞—巴中—南充大致呈東北-西南交替變化,并有向西南方向變動的趨勢;IBT重心聚集于四川東部以及與重慶、甘肅交界處,沿隴南—廣元—資陽—巴中—重慶呈“H”型向西南方向演變.由此可見,西部FDI和IBT空間錯位關系也較明顯(見圖6).在移動幅度上,IBT(1 355.85 km)>FDI(953.09 km);在平均移動速度上,IBT(96.85 km·a-1)>FDI(68.08 km·a-1).就空間錯位距離而言,S3呈縮小-擴大交替變化狀態,1998年為531.09 km,2001年縮減至133.57 km,2005年又擴大為241.9 km,2009年縮減為61.48 km,到2013年又擴大為245.25 km(見圖7).結合西部兩類重心的移動態勢可推斷,S3的波動式變化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根據15 a來S3的變化可以預測,至2018年,西部FDI和IBT的重心錯位將達672.3 km(預測方程為S=4.946T2-94.13T+576.5,R2=0.827).

圖7 三大地帶S的變化Fig.7 Changes of S of three regions

總體而言,FDI和IBT在東、中、西部地區的空間錯位態勢具有一定的地帶差異性,證明假設2部分成立.就FDI和IBT發展的同步性而言,東部<中部<西部;就空間錯位格局而言,二者在東中部均在

東北-西南方向呈線性錯位,東部的錯位格局與全國相似,中部格局與之相反,而西部呈“卅”字型錯位格局.這說明東部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對全局影響最大,二者在東部的空間格局決定了整體的空間錯位關系,因此,假設3成立.這是因為我國東部聚集了80%的FDI和入境商務客流(IBT),因此二者在東部的空間錯位狀況基本決定了其在全國的錯位格局.就空間錯位距離而言,東部S1逐步擴大,中部S2和西部S3呈波動式變化(就平均值而言,S1>S3>S2)(見圖7);就兩類重心的移動幅度而言,IBT>FDI,在移動速度上,東西部IBT>FDI,S的變化態勢表明,S1對S影響最大,也說明二者在東部的空間錯位對全局影響最大,進一步證明假設3成立.同時,對比FDI和IBT的移動幅度和速度,表明入境商務游客的出游半徑擴大幅度比FDI遷移幅度大,響應速度也更快,因此使得二者的空間錯位逐步擴大.

2.3 FDI與IBT空間錯位的省際差異

根據式(3)和(4)計算出1998~2013年30個省區FDI與IBT空間錯位指數SMI和SMI的貢獻度G,再求歷年均值得表2.通過比較30個省區的空間錯位指數SMI絕對值的大小,以評價各地的空間錯位程度,并根據SMI絕對值將30個省區分別劃分為高、中、低錯位區.

表2 1998~2013年30個省區SMI和G的均值Table 2 Means of the 30 provinces’ SMI and G from 1998 to 2013

(1)高錯位區(|SMI|>2)包括廣東、江蘇、遼寧、山東、天津、北京和上海7個省區.其中廣東、北京和上海為正向錯位,說明這3個省區的IBT發展較好,而吸收FDI相對而言低于預期,還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江蘇、遼寧、山東和天津4個省區為負向錯位,說明實際吸收FDI遠高于預期,FDI發展迅速而IBT的發展相對滯后.同時,對比高錯位區的最大/小值可見,廣東在正向錯位中SMI(20.348 8)最大而江蘇在負向錯位中SMI(-7.834 7)最小,說明廣東的IBT發展最好而江蘇的FDI發展最好.

(2)中錯位區(|SMI|在0.2~2)包括福建、河南、江西、云南、浙江、湖南、河北、四川、重慶、湖北、內蒙古、廣西、安徽、海南和新疆15個省區.其中云南、浙江、內蒙古、廣西和新疆5個省區為正向錯位,說明這5個省區的IBT發展較好,而FDI還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其余10個省區為負向錯位,說明FDI較IBT發展好,IBT的發展有待于提升.

(3)低錯位區(|SMI|<0.2)包括貴州、青海、黑龍江、山西、陜西、寧夏、吉林和甘肅8個省區.除了貴州和吉林省外,大多省區為負向錯位,說明其IBT的發展有待提升.

從表2可見,高度錯位的7個省區均位于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而低度錯位的8個省區均在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一方面說明FDI與IBT的空間錯位具有空間差異性,進一步證實了假設2成立;另一方面也證實中西部地區FDI與IBT發展的同步性大于東部地區,進一步證實了重力模型的計算結果.同時,30個省區SMI值的差異也表明,FDI與IBT的空間錯位具有省級差異性,假設2完全成立.廣東和江蘇SMI值排名前兩位,而其歷年GDP均值也分別以292百億元和263百億元排第1和第3;甘肅和吉林SMI均值排名后兩位,而其歷年GDP均值也分別以27百億元和56百億元排倒數第4和第9.進一步計算東、中、西部地區的SMI指數對全局空間錯位的貢獻率可得:G1(81.62)>G2(9.87)>G3(8.52),說明東部地區FDI與IBT的空間錯位對全局影響最大,而中西部的影響較小,二者在東部的錯位格局決定其整體錯位格局,這與重力模型計算結果一致,因此,假設3成立.

3 FDI與IBT產生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

FDI和IBT具有相同的主體——外商投資企業(它既是FDI的主體,也是絕大部分IBT的消費主體[6]);二者的目的也趨同——追逐利益(外商投資的目的是通過在華投資、轉移本國的優勢產業而獲利;而入境商務游客的主要任務也是通過實地考察或貿易洽談或展覽交流獲取商機和貿易機會而獲利).因此,由二者的伴隨關系推斷二者在空間分布上應一致,但實證分析表明,1998~2013年我國FDI和IBT均呈現出空間錯位現象,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錯位逐步加深.結合二者空間錯位的發展態勢,本文從FDI和IBT的屬性特征、交通、東西差異性和政策支持4個方面探析二者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

3.1 FDI和IBT的屬性特征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內驅力

FDI和IBT的本質特征是逐利,東部地區不僅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消費潛力大,而且區位交通、政策優勢明顯,開放度高,因此,東部聚集了我國80%的FDI和IBT.同時,FDI的經濟外向性決定了其區位選擇需有利于與本國和海外公司的聯系,因此,FDI集聚于東部并不斷“東移北遷”.而IBT不僅具有商務活動的逐利性,還具有旅游活動的需求多樣性;IBT多樣性的需求是由其“一長兩高”(逗留時間長、人均消費高、重游率高)的特征決定的.抽樣調查表明,入境商務游客中在華停留天數超過10 d的占47.75%,44.23%的IBT預算超過2 000美元,41.18%的IBT來華次數4次以上.較長的停留時間是其多樣性需求得以滿足的前提;“不差錢”的高消費是保障;而商旅的重復性帶來的旅游審美疲勞促進其不斷求新求異,出游的多樣性需求更加強烈,由此形成了IBT出游半徑不斷擴大的核心動力.隨著我國中西部旅游的不斷發展,入境商務游客的多樣性需求在不斷“西遞”過程中得以滿足.因此,在FDI不斷“東移北遷”的前提下,IBT出游半徑不斷向西南方向擴大(在重心移動幅度和速度上均大于FDI),二者在空間流向上的差異導致了空間錯位現象的產生(見圖2).FDI的集聚分布和IBT出游半徑的擴大只是表象,其實質是由IBT和FDI的屬性特征所決定的,這是二者空間錯位形成的內驅力.

3.2 交通的迅速發展是二者空間錯位的直接動力

1998~2013年FDI和IBT的重心錯位距離S由160.14 km不斷擴大為550.63 km,15 a間錯位距離擴大近2.5倍,表象是S隨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實質是在此期間交通的巨變,特別是航空的不斷發展推動了IBT的發展,使得IBT出游半徑不斷擴大,由此使得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也不斷擴大.由圖8和9可見,航空與空間錯位距離S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國際航空客運量每增加1萬人,全國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擴大0.144 km;民航客運量每增加100萬人,東部FDI和IBT的空間錯位距離S1擴大8.823 km.因此,交通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航空的發展是二者空間錯位距離逐步擴大的直接動力.對比東中西三大地帶發現,東部的交通較中西部發達,因而二者在東部的空間錯位程度大于中西部;對比30個省區發現,高錯位區的交通較中低錯位區發達,因而其錯位程度更深(SMI較大).

圖8 航空客運量與S的相關性Fig.8 Correlation between air passenger traffic and S

圖9 航空客運量與S1的相關性Fig.9 Correlation between air passenger traffic and S1

3.3 東西部地區差異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外部條件

地理區位既影響著FDI的空間效益和投資收益,也直接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IBT的可進入性及其服務質量,因此地理區位是FDI和IBT空間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國東部地區的先天優勢使得FDI和IBT大多聚集于此,這除了與FDI和IBT的屬性特征緊密相連外,也與我國東西部發展的差異性有關系.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在人口、經濟、區位、交通及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具有優勢,因此,1998~2004年FDI和IBT重心不斷“東移”,但移動幅度和速度不同,二者空間錯位明顯.但東西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國家的重視,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得以體現,中西部旅游發展速度加快,旅游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在IBT多樣性需求和航空快速發展的驅動下,入境商務客流不斷往西南方向流動.在此期間,FDI雖然也“西進”,但仍保持“北遷”的慣性.因此,東西部的地區差異既推動了二者不斷“東移”,又拉動二者逐步“西遞”,但二者的空間錯位始終存在,東西部地區差異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外部條件.

3.4 國家政策支持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助力

FDI和IBT的發展呈現“東高西低”的空間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區若想要改變這種格局,除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外,更需要政策的支持.2001年8月國務院頒發的《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對西部的投資力度,并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資源、價格和收費機制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控;2002年實施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提出鼓勵外商向中西部地區直接投資.在以上政策的指導下,FDI的流入轉向及變化幅度較大,2004~2013年FDI重心軌跡由1998~2002年的向東北方向移動變為向西北方向移動,說明近10 a中西部地區FDI比重在不斷上升;中錯位區中的10個負向錯位省區均位于中西部(FDI發展相對較好),也表明中西部FDI受國家政策影響顯著.2004年以來,IBT重心的移動軌跡由東北方向轉向西南,這也說明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對IBT的作用也較為顯著.因此,國家政策支持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助力.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 論

利用我國1998~2013年30個省區FDI和IBT的面板數據,基于重力模型和空間錯位指數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空間錯位現象及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4.1.1 FDI和IBT存在空間錯位現象且二者的空間錯位距離S逐年擴大.在移動幅度和平均移動速度上IBT>FDI;結合二者的移動態勢可推斷S將進一步擴大,根據S隨時間變化的方程可預測,至2018年兩類重心的空間錯位距離將達702.42 km.

4.1.2 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具有空間差異性,包括地帶差異性和省級差異性.就地帶差異性而言,二者在東、中、西部地區的空間錯位態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空間錯位格局上,二者在東、中部均在東北-西南方向呈線性錯位(但東部的錯位格局與全國相似,中部與之相反),而西部呈“卅”字型錯位;在空間錯位距離上,東部S1逐步擴大,中部S2和西部S3呈波動式變化.就省級差異性而言,30個省區15 a的錯位指數均值并不相同,根據SMI值將30個省區劃分為高、中和低錯位區.高度錯位的7個省區位于東部地區,而低度錯位的8個省區均在中西部地區;廣東和江蘇SMI均值排名前兩位,甘肅和吉林SMI均值排名后兩位.

4.1.3 FDI和IBT在東部的空間錯位格局決定了其整體的錯位格局.比較三大地帶的差異得到,東部的錯位格局與全國相似,而中西部與全國差異較大,說明東部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對全局影響最大.省際間的差異表明,東部SMI指數G1對全局空間錯位的貢獻率達81.62%,進一步證實東部地區IBT與FDI的空間錯位對全局影響最大,而中西部的影響較小,這與東部聚集了我國80%的FDI和IBT有關.另外,就FDI和IBT發展的同步性而言,東部<中部<西部,這也從反面證實了二者在東部的空間錯位程度較中西部深.

4.1.4 結合二者空間錯位的發展態勢,從FDI和IBT的屬性特征、交通、東西差異性和政府政策4個方面探析了二者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FDI和IBT的屬性特征是二者產生空間錯位的內驅力;交通的迅速發展是直接動力;東西部的地區差異是外部條件;政府政策支持是助力.

4.2 討 論

空間錯位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FDI和IBT擁有同一主體和目的,二者雖具有伴隨關系但在空間分布上并不完全一致,出現了空間錯位現象.隨著我國經濟、交通和旅游的不斷發展,FDI和IBT的空間錯位現象仍將持續存在且二者間的錯位距離將逐步擴大.二者的錯位發展可能讓局部地區利益受損(如:既有FDI地區流失了一定的IBT),但也可能產生一些有利影響.如:在FDI相對集中而IBT出游半徑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入境商務游客可能挖掘到旅游目的地的更多投資機會,進一步拉動當地FDI的發展;同時,入境商務游客也可能在旅游目的地找到更多的商機,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另外,其高消費性也能直接增加當地的旅游經濟收入.因此,FDI和IBT的空間錯位發展能產生一定的地理溢出效應,對促進鄰近地區的經濟增長、縮小地區差異具有重要作用.

在FDI和IBT的空間錯位呈現出一定的空間差異(地帶差異和省際差異)的背景下,各地應根據二者發展的實際制定本區發展入境商務旅游、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有效政策.

4.2.1 東部地區應該發揮其“富鄰”的帶動作用,制定FDI和IBT的質量提升策略.東部集聚了我國80%的FDI和IBT,二者在東部的空間錯位發展決定了中國大陸FDI和IBT的空間錯位格局,因此,相對中西部而言,東部是“富鄰”,應該發揮其富帶窮的積極作用,通過適當引導東部IBT的“西進”帶動FDI的“西移”,平衡東西地區差距.同時,東部也應關注FDI和IBT的質量提升;通過對FDI和IBT的“去粗存精”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的“二次騰飛”.如:對于江蘇、遼寧、山東、福建和天津等FDI發展較快的省區,可以有選擇性地淘汰其中的落后項目,保留精華;對于廣東、北京、上海和浙江等IBT發展較快的省區,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入境商務游客的分流,保留其中潛力大的部分.

4.2.2 中西部地區應該發揮FDI和IBT的關聯和帶動作用,制定相應的提升策略.相對于東部而言,FDI和IBT在中西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甚至二者在部分年份還有重疊(見圖5和圖6),這也表明中西部的FDI和IBT存在一定的空間關聯,該結論與前人所得出的IBT與FDI存在空間關聯的結論一致[6].但中西部的FDI和IBT數量分布均有限.因此,中西部應該發揮FDI和IBT的關聯和帶動作用,通過提升投資環境和IBT服務質量,積極推動二者的數量增長.如:對于云南、內蒙、廣西和新疆等IBT發展較好的省區,應該利用既有的IBT吸引更多的FDI,側重展示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對于河南、江西、湖南、河北、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海南等FDI發展較好的省區,應該側重提升商務旅游產品質量、提高IBT的服務質量,達到吸引更多IBT的目的.

4.2.3 通過調控影響FDI和IBT空間錯位的動力以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FDI和IBT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分析表明,其屬性特征是二者空間錯位的內驅力;交通的發展是直接動力;東西部的地區差異是外部條件;政府政策支持是助力.FDI和IBT的屬性特征雖不可變,但可以通過調節交通和政策引導FDI和IBT“西進”,以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如:通過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吸引大量IBT“西進”,入境商務游客“西進”過程中有可能發現更多的投資機會,進一步帶動FDI的“西移”,在縮小東西區域差異的同時也加強了FDI和IBT的互動和關聯帶動作用.同時,把握和利用國家政策對于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成為國家戰略、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西部地區應該有效利用這一政策平臺,抓住良機大力吸引FDI,積極發展絲綢之路的入境商務旅游,借西部崛起的東風縮小FDI和IBT在地區間的差距,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本文基于空間錯位理論從同步和錯位的雙重視角討論了FDI和IBT的空間錯位現象、特征及動力機制,在理論上豐富了已有的關于貿易和旅游的關系研究、FDI和旅游關系研究的內容,為深入認識“物流”和“人流”的關系、“資金流”和“人流”的關系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已有的關于旅貿關系的研究表明,貿易“物流”和旅游“人流”具有互動關系[3],FDI和IBT分別作為貿易和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空間錯位表明,“物流”和“人流”有可能也不完全重疊,存在一定的分離,這既從空間視角拓展了旅貿互動理論,也是對貿易“物流”和旅游“人流”關系問題的一種全新的審視.已有的關于FDI和旅游的關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協整關系[8],而FDI和IBT的空間錯位現象表明,“資金流”和“人流”的空間流向并不相同,二者的空間分布并不完全匹配,打破了“資金流”和“人流”相生相伴、緊密相連的慣性思維;FDI和IBT錯位的空間差異性(地帶差異和省級差異)表明,二者的空間關系因地而異,具有多樣化特征;FDI和IBT在東部的錯位最深、在西部的同步性最強,表明“資金流”和“人流”的關系是同步和錯位的有機統一,客觀反映了二者的空間關系;FDI和IBT空間錯位的動力機制分析為尋求二者的和諧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基于同步和錯位雙重視角的研究,是全面認識FDI(資金流)和旅游(人流)關系問題的一次有益探索.

受選取指標和研究方法的制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所計算的SMI指數,只反映了各地區FDI和IBT的相對錯位情況,二者的空間錯位機制和驅動因素還需進一步深入分析;另外,研究只選取15 a的面板數據,FDI和IBT在更長時間序列的錯位狀況仍需進一步檢驗.

[1] 陳寶良.明代的商貿旅游[J].中州學刊,2007(5):155-161.

CHEN Baoliang. Business tourism in Ming Dynasty [J].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2007(5):155-161.

[2] 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LI Tianyuan. Introduction of Tourism [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3.

[3] 傅元海,史言信.外商直接投資的旅游服務出口創造效應與區域差異——基于中國區域動態面板的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12(3):75-81.

FU Yuanhai, SHI Yanxin. Tourist export services’ create effect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of FDI: Based on regional dynamic panel in China[J].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2012(3):75-81.

[4] ROSENTRAUB M S,JOO M.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nvestments produce gains for regions?[J]. Tourism Management,2009,30(5):759-770.

[5] FORTANIER F,JEROEN W.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Consequences of foreign hotels for local employment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9(2):191-205.

[6] 包富華,陳瑛,孫根年.我國入境商務旅游與FDI的空間聚散及形成機制[J].經濟管理,2015(12):124-134.

BAO Fuhua, CHEN Ying, SUN Gennian.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gather-pervasi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and FDI [J].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12):124-134.

[7] 包富華,陳瑛.我國東部地區外企投資與入境商務旅游重心格局演變對比研究[J].商業研究,2015,61(11):186-192.

BAO Fuhua, CHEN Ying. The variation contrastive study on investment gravity of foreign enterprise and 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gravity of the 11 provinces in east China[J]. Commercial Research,2015,61(11):186-192.

[8] KULENDRAN N, WILSON K.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J]. Applied Economics,2000,32(8):1001-1009.

[9] SHAN J, WILSON K. 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4):279-283.

[10] KATIRCIOGLU S. Tourism, trade and growth: The case of Cyprus[J]. Applied Economics,2009,41(21):2741-2750.

[11] FISCHER C, GIL-ALANAL L A.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case of German imports of Spanish wine [J]. Applied Economics,2009,41(11):1345-1359.

[12] SANTANA-GALLEGO M, LEDESMA-RODRGUE ZF, PéREZ-RODRGUEZ J V. Tourism and trade in OECD countries. A dynamic heterogeneous panel data analysis [J]. Empirical Economics,2011,41(2):533-554.

[13] WONG K N,TANG T C. Tourism and openness to trade in Singapore: Evidence using aggregate and country-level data[J]. Tourism Economics,2010,16(4):965-980.

[14] 馬麗君,孫根年,王潔潔,等.旅游推動貿易、貿易促進旅游:15年來中日出入境旅游對雙邊貿易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0,30(4):696-700.

MA Lijun, SUN Gennian, WANG Jiejie,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ino-Japan tourism on bilateral trade over the past 15 years[J]. Economic Geography,2010,30(4):696-700.

[15] 孫根年,周露.日韓東盟8國入境我國旅游與進出口貿易關系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2(6):87-94.

SUN Gennian, ZHOU Lu.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inbound travelers in China from eight countries as Japan, Korea and Asean[J]. Human Geography,2012(6):87-94.

[16] TISDELL C, WEN J. Investment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ts scale, nature, and policy issues[J]. China Economic Review,1991,2(2):175-193.

[17] TANG S, SELVANATHAN E A, SELVANATHAN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Tourism Economics,2007,13(1):25-39.

[18] WALMSLEY T L, HERTEL T W, LANCHOVICHINA E.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hina’s WTO accession on investment[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6,11(3):315-339.

[19] CAVE J, GUPTA K, LOCKE S. Supply-side investments: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return and risk relationship in the Travel & Leisure sector[J]. Tourism Management,2009,30(5):665-673.

[20] 蔣才芳,陳收.旅游外匯收入、FDI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協整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4):78-83.

JIANG Caifang, CHEN Shou.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FDI and GDP[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24(4):78-83.

[21] 雷晚蓉.外商直接投資對旅游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1(9):78-80.

LEI Wanrong.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FDI on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J]. Hubei Social Sciences,2011(9):78-80.

[22] 郭栩東,武春友.外商直接投資與旅游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1(7):73-77.

GUO Xudong,WU Chunyou. Empirical analysis on FDI a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11(7):73-77.

[23] 高明.中國入境旅游規模與“外國直接投資”依賴[J].旅游論壇,2011,4(1):44-50.

GAO Ming.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and FDI dependence[J]. Tourism Forum,2011,4(1):44-50.

[24] 宋金平,王恩儒,張文新,等.北京市住宅郊區化與就業空間錯位[J].地理學報,2007,62(4):387-396.

SONG Jinping, WANG Enru, ZHANG Wenxin, et al. Housing suburb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spatial mismatch in Beijing[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7,62(4):387-396.

[25] 賀燦飛,梁進社.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分異及其變化[J].地理學報,1999,54(2):97-105.

HE Canfei, LIANG Jins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changes [J].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99,54(2):97-105.

[26] 陳超,馬海濤,陳楠,等.中國農民旅游流網絡重心軌跡的演化[J].地理研究,2014,33(7):1306-1314.

CHEN Chao, MA Haitao, CHEN Nan, et al. The evolution of network gravity center for rural residents tourist flow in China[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4,33(7):1306-1314.

[27] LAU J C. Spatial mismatch and the affordabi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for the poor in Singapore’s new towns[J]. Cities,2011,28(3):230-237.

Study on the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in Chinese Mainland.

BAO Fuhua1,2, CHEN Ying1

(1.CollegeofTourismandEnvironment,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yangNormalUniversity,Xianyang712000,ShaanxiProvince,China)

Taking 30 provincal panel data from 1998 to 2013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IBT) in Chinese Mainland,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mismatch phenomena,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m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and the spatial mismatch index model. Research showed that spatial mismatch existed between FDI and IBT, and the spatial mismatch distanceSexpanded year by year. By the forecasting,Swill reach 702.42 km in 2018. There wer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FDI and IBT, showing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areas and 30 provinces. The spatial mismatch in the East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Central and the West. Guangdo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ranked the top two while Gansu and Jilin provinces ranked the last two regarding the value of SMI. The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in the East determined the spatial mismatch pattern of the whole countr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DI and IBT,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them was furth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BT and FDI are the inner driving powers of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them;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traffic are the direct power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the external powers;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s are assistant power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bound business tourism; the gravity model; spatial mismatch

2015-11-1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1XJAZH001);2015年國家旅游局“萬名旅游英才”研究型英才培養項目(WMYC20151058).

包富華(1984-),ORCID:http://orcid.org/0000-0003-4019-6303,女,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全球化與旅游發展研究,E-mail:baofuhua100@126.com.

*通信作者,ORCID:http://orcid.org/0000-0003-3101-2066,E-mail:chenying@snnu.edu.cn.

10.3785/j.issn.1008-9497.2016.04.014

F 590

A

1008-9497(2016)04-465-1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2016,43(4):465-475

猜你喜歡
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旅游驚魂
童話世界(2020年25期)2020-10-27 02:01:10
一起去旅游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鄉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4
旅游
以茶為媒 促旅游開發
湖南農業(2015年5期)2015-02-26 07:32:2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從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四虎成人精品| 欧美精品v| 大香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第页|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在线a网站| 欧美一区国产|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成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91原创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精品三级在线| 中文成人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毛片在线看网站|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操美女免费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a| 色九九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欧美精品高清|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系列在线| 日韩毛片免费|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色综合天天操|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高清|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九色综合视频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77777|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午夜国产理论| 欧美第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