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寧強縣幼兒園 王成虎
?
讓孩子“慢”下來
陜西省寧強縣幼兒園 王成虎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jīng)常讓孩子快起來。在吃飯時,我們會強調(diào):“趕緊吃吧,看誰能得第一名”;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我們強調(diào):“趕緊把書放好”;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掉隊了,我們強調(diào):“你走快點行不行,人家都走到哪去了?”可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又會埋怨——如果孩子吃飯為了圖快,弄的到處都是,我們就說:“你就不能慢點,撒的米到處都是!”;孩子在戶外活動時如果摔跤了,我們又會說:“你怎么搞的?著什么急?”;在站隊時如果孩子為了站在最前邊,在同伴中擠過來擠過去的,我們會說“你擠到前邊來干嗎?著急什么?”自相矛盾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有時候顯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快還是慢?我們應該先了解快和慢的含義,“快”是為了提醒孩子做事情不要拖拉,凡事要講求速度,要給其他孩子做榜樣,做事情快的孩子總是更能夠得到老師的稱贊,更強調(diào)的是一種競爭性;而“慢”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有耐心地做事情,強調(diào)了群體性的規(guī)則,學會等待,多半是為了維持整體公平,避免因為個別的孩子影響到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動。
那么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到底是應該先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呢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性?兩者是不是就不相容呢?我認為兩者并不矛盾,相互交叉運用,兩者都需要教師融入到平時的教育中去,關鍵看所用之處是否得當,該慢則慢,求速則快。如果處理不當?shù)脑挘苋菀鬃尯⒆羽B(yǎng)成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孩子為了吃完飯去玩角色扮演的游戲,而人數(shù)有限,那么他吃飯時肯定會分心去惦記著玩,可能會悄悄把一點點的飯倒進桶里,或者讓其他先吃完的孩子幫自己先拿一個進區(qū)牌,或者站在教室里讓沒吃完的孩子快點,這樣的結果并不是老師想看到的。那么在處理這種情況時就應該快慢結合,飯前告訴孩子應當注意進餐和衛(wèi)生習慣,這是在告訴孩子規(guī)則,間接地說明要耐心的吃完飯以后才能去玩;詳細介紹玩角色扮演游戲的要求和規(guī)則,這是告訴孩子,不僅要快,還要學會等待。
孩子在學前階段,身體和心理都在快速的發(fā)展,屬于不穩(wěn)定期,可塑性強,很多的動作、技能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過程才能養(yǎng)成,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其實教師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已經(jīng)對孩子進行了競爭性的培養(yǎng),比學習、比身體、比吃飯速度等等,而對孩子的耐心培養(yǎng)較少,也較為片面和籠統(tǒng)。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呢?
首先,請老師們讓孩子慢下來。讓孩子用心慢慢去體會,給每一個孩子機會。教師要以身作則,自己做事情要有條理,能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顯出不耐煩的表情,簡單粗暴的拒絕他們,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習慣。當然慢也是有程度的,不是讓孩子拖拉,你可以給他限定時間來提醒他,時間長短要適合孩子做的事情。
其次,要讓孩子學會等待。現(xiàn)在的孩子不太會等待,吵鬧就這樣產(chǎn)生了,兩個孩子坐在一起都是各說各的,沒有一個人當傾聽者。教師需要告訴孩子,說話時一個一個輪流說,而不是搶著說,那樣沒人聽了就沒意義了。也不要直接說:“你在邊上等著去!”告訴孩子等待的原因,這樣孩子更愿意去等待。
再次,通過游戲與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是愛游戲和活動的,比如進行分豆子的游戲,穿針的游戲等,還可以進行閱讀活動和美術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最后,從孩子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都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例如,擦桌子、擺放杯子、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漫不經(jīng)心地邊做邊玩,如果遇到困難,直接想都不想立刻向老師、家長求助。這時候成人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方法,讓孩子獨立完成。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并及時給予表揚,這也能減少孩子的依賴性,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相信通過以上的幾點會讓孩子們更有耐心一些,達到快、慢結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愿意與人競爭的同時,也嘗試耐心的做好一件事情,學會等待并幫助同伴。

教 育 感 言
“快……”這樣的話,我們已經(jīng)不記得每天對幼兒說多少次,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讓幼兒快起來是為了什么呢?在我看來,幼兒浮躁的情緒很可能就這樣被“催”了出來。做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有耐心,更應該培養(yǎng)幼兒做一個有耐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