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省行,成立9家跨省份分行
改革主要內容:撤銷省行,設9個大區行
1998年10月,國務院向各省、各部委批轉了《人民銀行省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該《方案》決定撤銷全國省級分行,在9個中心城市設立分行。當年11月至12月,9家跨省份分行先后掛牌成立。在不設分行的省會城市設立金融監管辦事處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其中,分行主要職責是對轄區內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全面的監督管理。金融監管辦事處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分行授權對所在省金融機構實施現場檢查。省會城市中心支行除繼續履行原市分行職責外,增加承擔原省級分行在國庫經理、支付清算、現金發行和金融統計等業務中的管理匯總工作。
改革出發點:擺脫地方政府行政干預,加強金融監管
此次改革基于一個重要認識:歷史上很多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預的結果。朱镕基多次談及這個問題。1997年11月,他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政銀不分、政企不分,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行政干預過多,使人民銀行不能依法履行職能職責,國有商業銀行不能依法行使經營自主權。”同年12月,他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講話時強調,“不是說過去金融領域出現的問題責任都在地方。但是地方黨委和政府也確實有影響,特別是市縣一級的政府和黨委,對銀行的貸款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造成了許多不良貸款。”1999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金融研究班上講道,“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干部,缺乏金融知識,不懂金融法律、法規,隨意干預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活動,把金融機構貸款當做財政的錢來花。前些年,許多地方搞‘現場辦公會‘資金調度會,往往都是指令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
改革進程:朱镕基3次會見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促改革正式啟動
此次改革方向較早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以及相關法律上明確。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及《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都指出,“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為總行的派出機構,應積極創造條件跨行政區設置”。199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設立分支機構”。
推動改革曾一直持慎重態度,力求周全穩妥。1994年8月,朱镕基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行長座談會上指出,“關于中國人民銀行的機構設置問題,現在國務院的精神是穩定。”“現在又動蕩起來了,消息不知從哪里傳出去了,說要跨行政區劃設置人民銀行分行……好像馬上就要設置大區分行了……我給大家交一個底,人民銀行跨行政區設分行,是一個肯定了的方向。但是怎么設置還沒有研究,無論怎樣設置都得考慮中國的具體情況。美國有12個聯邦儲備銀行,還有25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這些都是歷史形成的。我們究竟怎么跨行政區域設分行還需要比較、論證,需要很長時間。”1995年1月,他在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人民銀行總行要加強監管力量。機構暫時不要變動,過去曾考慮按地區設分行,這樣動作太大,要研究得成熟一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促使中央啟動改革。1997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歷史上有重要意義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議決定,“為了有效實施貨幣政策,切實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督管理,要盡快改變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按行政區劃設置的狀況,有計劃、有步驟地撤銷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在全國設立若干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級分行,重點是加強對轄區內金融業監督管理。”同時,“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中央金融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和金融機構系統黨委。”
跨省份設置分行主要目的是要加強金融監督管理。朱镕基在199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證券監管部門及其派出機構,要真正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對金融、證券業的監管上。”1998年8月,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強調,“人民銀行省級領導要集中時間,集中干部,做好所在地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工作。省分行、地市分行的行長要用一半以上時間領導和處理化解金融風險的工作。”
跨省份設置分行主要是借鑒西方國家特別是美聯儲的經驗。1994、1997和1999年,朱镕基三次會見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先后提及,“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要將中央銀行的分行由按省份設置改為按經濟區設置。”“你們有12家地區銀行,將來我們也有可能采取按區設行的結構。我們從你們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你們的經驗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希望學習更多的經驗。”“中國關注美國在銀行改革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已把中央銀行原來每省份一個省級分行的格局改為設立九家大區分行,旨在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排除地方政府的不當行政干擾。”
1997年,朱镕基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曾解釋為什么要借鑒跨區設置分行,“有的同志說,這次銀行管理體制改革是照抄西方模式,西方模式不適用于中國。我說,我們的所有宏觀調控措施都不是照抄西方模式,都是有中國特色的。我們不是照抄,而是借鑒,不借鑒怎么改革開放?不借鑒不行,西方畢竟搞了幾百年市場經濟。不借鑒,何時能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指出,改革人民銀行管理體制既是從中國國情出發,也符合國際慣例。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是按經濟區域或業務量多少設置分支機構。少數原來按行政區劃設置中央銀行分支機構的國家,后來根據形勢發展需要,也進行了分支機構撤并或正準備改革。
改革后續問題與影響:許多業務由跨省份大區分行管理逐漸恢復到按省管理
分行自成立起就直接負責管理所在省份金融工作。對于轄區其他省份,部分業務由分行直接領導各市中心支行,部分業務則通過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和金融監管辦來管理所在省份工作。還有些業務一直未實行跨省份體制。如外匯業務“分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所在城市設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直接管理所在省、市外匯管理工作”。在國庫經理、支付清算、現金發行和金融統計等業務中,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承擔原省級分行的管理匯總工作。1999年,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恢復到分省份管理。2003年,新成立的銀監會完全按省份設置監管局履行職責,為加強金融監督管理而采取跨省份設置分行體制的事實和意義已不復存在。2004年,人民銀行最主要的業務部門——貨幣信貸管理條線也實行分省份管理。因此,分行體制由地市中心支行既受分行領導,也受省會城市中心支行領導,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既受分行領導,也受總行直接領導,逐漸過渡到分行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分別管理所在省份金融業務,但分行在黨建工作仍對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具有領導職能。
人民銀行
9家跨省份分行及轄區
天津分行 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沈陽分行 遼寧、吉林、黑龍江
上海分行 上海、浙江、福建
南京分行 江蘇、安徽
濟南分行 山東、河南
武漢分行 江西、湖北、湖南
廣州分行 廣東、廣西、海南
成都分行 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西安分行 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