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彥
在2016年城市土地學會亞太峰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本次峰會的演講嘉賓、喬治城大學城市與地區規劃研究生項目執行主任烏韋·布蘭德斯(Uwe S.Brandes)圍繞上海的“高房價”“科創中心建設”等話題進行了專訪。
布蘭德斯擁有超過22年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新建筑物、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的經驗。他是喬治城大學城市與地區規劃研究生項目執行主任,以及布蘭德斯和合伙人事務所的負責人。布蘭德斯先生于2000年至2007年在華盛頓特區的公共部門任職,擔任阿納卡斯蒂亞海濱公司資本項目總監及哥倫比亞特區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在此期間,他還任由多機構組成的阿納卡斯蒂亞海濱倡議計劃的常務董事,該倡議催化了在長期被忽略的街區超過3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在加入公共部門前,他在紐約市從事建筑和城市設計工作,為美國和國際諸多城市起草了城市設計和發展計劃。

《中國經濟周刊》:您是第一次到上海嗎?您認為上海在城市規劃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布蘭德斯:我第一次來上海是在1992年,那時浦東沒有大樓,這些年我不僅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上海巨大的變化,同時我也聽到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討論上海。
今天的峰會是關于城市規劃的。從城市規劃的角度,高房價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今,上海城市規劃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高房價。我認為,一個城市不能只針對富人階層,城市經濟健康發展取決于社會各個階層的平衡。高房價的問題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僅僅是老百姓因為房價高買不起房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的連鎖反應,比如交通擁堵、收入不平均等。一個城市健康的發展需要社會各個階層的均衡。當然高房價不僅是上海有的問題,香港、東京等一些大城市都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既然高房價在很多一線城市非常普遍,美國對于解決高房價以及高房價帶來的負面效應有哪些成功案例供上海借鑒呢?
布蘭德斯:你看我們對面的這幢大樓,建一座大樓的成本是一樣的,房價高主要是因為土地貴,土地價格和它的地理位置相關。這就是為什么今天舉辦峰會的這個組織的名字叫城市土地學會。
在美國波士頓地區房價高、地皮緊張在美國是有名的,為了解決高房價問題,波士頓有個40B法規值得借鑒。一般而言,當地對建房用地的審批非常嚴格,有所謂區域規劃法,不容許過密建造。住房建造過密,會引起人口過度集中,環境失衡,公用設施負擔加重,交通堵塞等問題。所以,房子的規模和占地面積需要成一定的比例。有的鎮30%~40%的地面是自然保護地,根本不讓建房。這樣,地皮就更緊張,房價也就更高。40B法規則規定,在經濟適用房不足總住房量的20%的地區,如果房地產商愿意在有限盈利的條件下建經濟適用房,他們可以申請到特別的地皮,繞開當地區域規劃的限制,在相對小的地面密集建房。比如在原來的獨門獨戶的地皮上,可以為幾個家庭建連體式住房。這樣幾家分攤地皮費用,房地產商的盈利又受到限制,房價自然得到平抑。
《中國經濟周刊》:根據《亞太區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 ,2016年上海在中國城市中最具房地產投資及開發前景。這是否意味著上海房價會越來越高呢?
布蘭德斯:現在上海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更多的土地。當我們把能拆的房子都拆了,供給也就停止了,但還是會有更多的人涌入上海,需求會越來越大,這就會導致房價越來越高。所以上海現在如果想讓房價降下來,有兩個選擇:一是控制進入上海的人口,另一個便是計算好到底蓋多高的樓才能滿足需求。當然這些是城市規劃的問題,城市規劃合理就可以創造房地產市場。
《中國經濟周刊》:結合上海目前的狀況,您對政府有哪些建議?
布蘭德斯:在美國我們是不賣地的,政府想拆是拆不了的。而反之,在中國,政府處于主動地位,對土地擁有掌控權,因此,政府對于建設經濟適用房也是有很大的掌控權的。所以,政府完全有能力規劃,使“高”“中”“低”端的房子共同存在于上海。雖然對于GDP會有所下降,但我認為只會降一點點。而市民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將會更積極,更具創造力。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一帶一路”將會對于全球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布蘭德斯:我認為“一帶一路”是非常棒的,“一帶一路”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連接,使得一個個小的連接構成大的連接。“一帶一路”不可能是中國自己做成的,但中國是最核心的部分。“一帶一路”對于全球的房地產市場將會是長遠的影響,需要一小步一小步來實現。“一帶一路”將為更多城市帶來投資,不僅是對房地產,投資會帶動發展,對于整個經濟都將有積極影響。
《中國經濟周刊》:上海正在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對于科創中心建設,您認為美國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提供呢?
布蘭德斯:不一樣的城市需要不一樣的戰略,比如紐約現在和上海非常像,作為曾經的金融中心,紐約當前也正在努力轉換角色,向科創中心發展。我認為,科創中心的建設,最重要的是科研隊伍要跟上,教育和研究必不可少,紐約就是個反例。紐約在金融等經濟領域更強,可是沒有科技類大學,沒有研究所,所以紐約現在做的就是建設科技大學來和將要打造的科創中心相匹配,同時建設研究院。而波士頓就有非常多的科技類大學。當然科創中心的建設并沒有那么容易,上海不要以為很快就可以成功,它需要時間來慢慢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