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招霞

因IPO造假將永久退市的*欣泰新的一周跌停繼續,受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先行賠付方案細節則已“正在路上”。8 月1 日,記者從相關律師以及興業證券處獲悉,周五(8月5日)興業證券將于上海召開閉門座談,就*欣泰IPO造假先行賠付具體方案細節與專家、投資者代表、相關律師等進行交流溝通。
興業證券相關人士稱,據其了解,這次交流會的目的之一或為響應此前關注*欣泰賠付一案的16位證券律師向證監會提交相關聯名建議函,希望在程序上多聽取專家和市場的意見。
目前,興業證券已設立5.5億元先行賠付基金,但具體的賠付方案需要再與監管和相關部門進行反復溝通,初步判斷后再與專家、律師、市場人士、投資者代表交流,聽取意見;而后才將公告正式方案。
創業板退市第一股
僅上市兩年有余,欣泰電氣就將不得不告別A股市場。這家因涉嫌欺詐發行而被強制退市的創業板公司,此去將無歸期。按照相關規定,該公司退市后無法重新上市。伴隨其永久退市進入既定程序,相關賠付方案引發各方爭議。
7月8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完成對欣泰電氣涉嫌欺詐發行以及信披違法違規案的調查工作,依法向欣泰電氣及相關責任人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在證監會對欣泰電氣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深交所方面也表示,欣泰電氣將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和中國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因欺詐發行暫停上市后不能恢復上市,且創業板沒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這意味著,欣泰電氣已被監管層處以“死刑”,沒有機會重返A股市場。
欣泰電氣7月8日下午也公告稱,公司7月7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證監會對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在內的共計17名相關人員和公司本身予以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907萬元。
對于退市程序,欣泰電氣表示,公司股票將于7月12日開市起復牌,交易30個交易日后,預計于8月23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將在股票停牌后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股票上市的決定。
目前,欣泰電氣已進入既定的退市程序。根據深交所披露的信息,其退市進程大致分為七步,第一步為欣泰電氣收到證監會處罰決定;第二步為公司股票復牌交易30個交易日,日前其股票已于7月12日復牌,預計于8月23日開市起停牌;第三步深交所在其停牌后15個工作日內作出股票暫停上市的決定;第四步公司等待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屆滿,一般為12個月;第五步深交所作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第六步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復牌交易30個交易日;第七步為退市整理期結束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上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涉事機構被卷入
伴隨欣泰電氣退市逐漸明朗化,諸多機構也卷入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此前協助公司上市的中介機構,包括公司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審計機構、律所、資產評估機構等。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今年4月,監管層已先后啟動了對欣泰電氣審計機構、保薦承銷商、律師事務所等相關中介機構的立案調查。
7月8日,在給欣泰電氣下達處罰書時,證監會給該公司的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及其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祥也下發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處罰結果顯示,興業證券保薦及承銷欣泰電氣所得的3278萬元收入悉數被沒收,另被罰款2460萬元; 而蘭翔、伍文祥則分別被罰款30萬元,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并被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此外,證監會已對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發送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東易律師事務所的調查還在進行中。同時,證監會將凍結或限制行政責任當事人的原始股份,并關注相關股東減持合規性;加強對欣泰電氣監管,確保欣泰電氣正常生產經營,對于其首發剩余資金采取專戶監管等。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鑒于興業證券已設立了5.5億元的先行賠付基金,監管層對其主動提出的賠償安排給予了肯定,且相關人員配合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27條規定,采取了從輕處罰的原則。
目前,興業證券保薦的10多家IPO企業已悉數被列入“中止審查”名單,這些項目后續上市之路變得坎坷難料。
除興業證券外,還有一些機構也因欣泰電氣退市而遭遇重創。其中,今年上半年舉牌欣泰電氣的私募廣州創勢翔投資公司可能面臨清盤風險,還有世欣榮和、中央匯金等。
其中,今年兩度舉牌欣泰電氣的私募創勢翔最引人關注。今年4月份,創勢翔對欣泰電氣連續兩次舉牌,持股比例達10%,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截至4月20日,創勢翔累計持有公司股份1715萬股,按照停牌前14.55元的價格計算,持股市值近2.5億元。
按照《證券法》相關規定,創世翔在舉牌后原則上在六個月內不得賣出。同時,根據興業證券發布的詳細賠付方案,創勢翔因買入時間較晚,并不在賠付對象之列。這意味著,其2.5億元的資金可能一去不復返。
退市將常態化、法制化
欣泰電氣作為首家因涉嫌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向外界釋放出監管趨嚴的信號。
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啟動退市程序后,證監會仍將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其他相關主體,侵害上市公司或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堅決打擊,絕不手軟。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2014年10月開始,證監會啟動了第二輪退市制度的改革。當時就提出,要把退市常態化、法制化。”
回顧A股市場的退市制度變革,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完善,該制度越來越嚴苛,執行力度越來越大。自2001年開始,國內退市制度正式實施,當年有2家公司被強制退市。至今該制度已有15年歷史,但其間被強制退市的公司僅有51家。為了強化退市制度,監管層近年來不段完善相關指標。2012年,創業板退市制度正式出臺,主板退市指標也得以完善。2014年10月,為了落實國務院新國九條要求,監管層進一步細化了退市標準,引入了主動退市和因欺詐發行強制退市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