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范林元
?
新形勢下
曲藝維權的幾點思考
文? 圖范林元
不久前,中國曲協召開了“數字時代下曲藝版權保護研討會”暨《曲藝維權手冊》發布,作為中國曲協權保委的一份子,我想談幾點想法。
我認為,新時期曲藝維權的核心是:建立“行業維權”機制,因為行業維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都比個體維權深刻。現在,曲藝工作者的從業方式越來越社會化,單靠維“家”的權,維著作權,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形勢需要。例如,上海有個演藝工作者聯合會,有百余位曲藝工作者會員,他們許多都不是專家協會會員,也不是國有院團成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中說到的那些“從社會和人民中產生的”文藝人,藝聯開展包括這些曲藝會員在內的維權工作,都著眼于行業、著眼于從業服務,很受大家歡迎。因此,曲藝維權的著力點也應覆蓋到全行業,站在維護保障全行業從業者權益的角度,立足于“以會員為中心,以法治為保障,以傳承傳統曲藝為基礎,以激發藝術創造為目標”的原則,著力建設曲藝行業權益保障的體系、制度和機制。

以評彈為例,雖說現在有些演員的演出機會不少,收入也還可以,但對專業有磨練的、顯示藝術水平的、有競爭的場所演出不多,娛樂性的、不講究藝術質量的及其他一些非正規場合的演出很多,日長時久演員的表演水平下降了,藝術的純度稀釋了,經得起推敲的,有藝術創造力的作品少了,真正的市場萎縮了,真正的觀眾也少了。這些問題使得評彈賴以生存發展的事業基礎出現了問題,從業人員的長期生存發展權利受到威脅,如任其下去這門藝術就危險了。我想全國曲藝行業的很多曲種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因此,我認為曲藝維權不僅要關注著作權,更應關注廣大曲藝工作者的生存發展權益,這是當務之急,關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大事。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研究制定“中國曲藝行業權益保障總體方案”。由曲藝界全國性的行業組織——中國曲協來牽頭,重心下沉、關注從業者,組織聯系全行業、全國曲藝界同仁們一起來尋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維權的辦法,最終形成中國曲藝維權的頂層設計。
關于認定是否屬于侵權,既要看法律的規定,同時也要有行業的標準。據我所知,行業規范也是法律的淵源,也是法官判案的依據之一。建立曲藝行業從業標準和規范,能有效評判從業人員專業與否,保障專業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觀眾的消費和欣賞的權利,進而維護行業的整體發展利益。
我也舉個例子:以前評彈界在蘇州有個“光裕社”(1776年-1957年),上海設有“光裕分社”,是江南地區曲藝界最大的行會組織,她有嚴密的社團章程,規范的從業要求,藝人出道跑碼頭必須得到“光裕社”的資格認可,在從業過程中有違反行規行為的“光裕社”要進行懲戒,但她同時為藝人爭取社會地位,反抗惡勢力敲詐勒索,保障藝人從業權益,舉辦社員福利事業等保駕護航,對非專業演員和外來演員進入本地區行業的限制和要求很嚴格,“光裕社”為當時評彈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獨特的作用,現在看來,這樣的行會組織是很值得借鑒的。
中國曲協一定意義上擔任著全國曲藝界最權威的行業組織的角色,因此我建議:由中國曲協牽頭,把傳統行會和業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權益保障的方式,用現代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加以提煉、梳理、總結、規范,最終匯集成冊,再在全國公布推行。我想這樣的行規約法將在全國曲藝界產生重大的影響和作用,很有現實意義。
我們應當重視社會行業的自我調節功能,給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行規約法必要的發揮空間。
我舉個數年前的案例:有位“蘇州評話”演員揚子江曾狀告蘇州市評彈團,稱未經其同意多次組織演員演出其作品,而演出者就是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最后蘇州市中院努力調解,以蘇州市評彈團補償揚子江2萬元人民幣達成和解。案件雖了,但事未了,這個案例引起的爭議對曲藝行當的影響是深遠的。評彈及其他的傳統表演藝術,歷來以“口傳心授”為特征,徒弟表演師父傳下來的曲目天經地義,這樣的傳承方式已經存在有幾百年的歷史,是行業的行規,得到所有從業者的認可和遵守,而在現代知識產權保護的歷史背景下,依著作權法等制定法的規定,如果師父的成果能構成作品則受著作權法保護,其他人未經許可不得演出其作品,那么這在傳統表演藝術行業是不可想象的,其結果必定是師父不敢收徒弟、徒弟不敢拜師父,幾百年來形成的尊師重道的藝術傳承關系豈不就此了斷,傳統藝術發展生態豈不要被破壞?若真是這樣,傳統藝術將后繼無人,直至消亡。
因此,我認為開展曲藝維權,不能簡單、死板的套用法律規定或者照搬照抄西方著作權保護模式,還要充分尊重傳統的行規、傳統的習慣,這些行規和規范經過長期的實踐,在特定行業領域和群體間形成了很強的公信力,這種公信力的覆蓋面和輻射力有時超過法律的約束。在大力推行社會建設的今天,我們應當重視社會行業的自我調節功能,給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行規約法必要的發揮空間。
因此,我建議中國文聯權保部、中國曲協等全國性組織要多多呼吁著作權立法包括其他立法,要把借鑒國外經驗和尊重我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的著作權法律制度。
(1)專業化。指人員和機構的專業化,需要承擔曲藝維權工作的人員,既要有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更要熱愛藝術,懂得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法律專業和藝術專業相復合,還有維權機構專業化,要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協調、研究、處理維權的事宜。這點中國曲協已經做得較好。
(2)權威化。就是中國曲協的擬定的行規約法通過法定的程序固定下來,輔之以建立相應的懲戒機構和懲戒規范,這樣才能在全行業得以產生效力。另外,建議每年制作“中國曲藝行業發展動態報告”,動態地收集匯攏全國曲藝行業業態信息,這個報告只有中國曲協適合去做。
(3)現代化。曲藝是傳統的藝術,但不乏其現代性。曲藝維權工作要善于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開展工作,善于運用大數據時代的信息來分析行業情況,善于用微信等現代社交工具傳遞信息。
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指出,群團組織的重要職責是維護所聯系群眾的合法權益,我相信,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的曲藝維權工作前景光明,大有可為。希望中國曲協以曲藝維權為新的增長點,走曲藝維權走得通的路,廣泛團結全國曲藝工作者共創曲藝事業新的未來。
(作者:中國曲協權益保障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蘇州彈詞表演藝術家)
(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