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明,趙衛敏,馬裕群,伍 瓊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六盤水553000)
蕎麥新品種六苦蕎4號的選育及栽培管理技術
張清明,趙衛敏,馬裕群,伍 瓊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六盤水553000)
為選育出適宜貴州種植的高產、優質蕎麥新品種,以云南滇寧1號苦蕎為親本,采用系統選擇法選育出六苦蕎4號蕎麥新品種。在貴州省2012—2013年蕎麥區域試驗中,2年平均產量125.4kg/667m2,較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3.8%,居參試品種第一位,2年13點次中有10個點增產,增產點率為76.9%,2015年6月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黔審蕎2015002號)。
蕎麥;苦蕎;六苦蕎4號;品種選育
我國是世界蕎麥生產國之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常年種植面積70萬~100萬hm2。其中,苦蕎種植面積約30萬hm2,單產一般為200~700kg/hm2,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一。隨著農業技術的普及和苦蕎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生產水平得到提高,其產量為1 500kg/hm2,少數田塊達2 000kg/hm2[1]。貴州蕎麥種植主要以苦蕎為主,面積約2.5萬hm2,總產量4萬t,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單產較低,品質較差,從而制約了苦蕎產業的發展[2]。六盤水是貴州蕎麥主產區之一,當地生產的苦蕎皮薄、粉多和質優,但長期以來均是自繁留種,品種混雜且退化嚴重,導致產量低和品質差。為選育出適宜貴州乃至全國種植的高產、穩產、抗性強和適應性廣的蕎麥新品種,使其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得到進一步擴大和提高,以云南滇寧1號苦蕎為親本,采用系統選擇法[3]選育出苦蕎新品種六苦蕎4號。該品種于2015年6月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黔審蕎2015002號)。
2006年從種植的國家蕎麥區域試驗參試品種滇寧1號中選出5株優良單株,2007—2009年采用系統選育法進行定向選擇,2010年進行混合選擇,2011年進行品比試驗和繁殖,在品比試驗中表現較好,2012年申報參加2012—2013年貴州省蕎麥區域適應性試驗(圖示),在區域試驗中表現較好,2年區域試驗產量均居第一位,平均較對照均增產8%以上。暫定名為六苦1201。

圖示 蕎麥新品種六苦蕎4號的選育經過Fig. Breeding process of the new buckwheat cultivar Liukuqiao 4
2.1 品比試驗
“六苦1201”2011年參加品比試驗,平均產量1 39.4kg/667m2,較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5.2%,位列5個參試品種(系)第一位,表現較好,2012年申報參加貴州省蕎麥區域試驗。

表 六苦蕎4號在2012—2013年貴州省蕎麥區域試驗中的產量Table Yield of Liukuqiao 4in regional tests of buckwheat in Guizhou during 2012—2013
2.2 區域試驗
2012年六苦1201參加貴州省6個點次蕎麥區域試驗,其中5個點增產,增產點率83.3%,平均產量121.9kg/667m2,較對照九江苦蕎增產8.4%,產量居第一位。2013年參試7個點次,其中5個點增產,增產點率71.4%,平均產量126.4kg/667m2,較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4.6%,產量居第一位(表)。2年參試點共13個點次,10個點增產,增產點率76.9%,2年平均產量125.40kg/667m2,較對照九江苦蕎增產13.8%,產量居第一位。從2年的區域試驗結果看出,該品種的穩產性較好。
六苦蕎4號全生育期82d,與對照相當;株高99.2cm,主莖分枝5個左右,主莖節數16節左右;單株粒數169.4粒,單株粒重5.6g,千粒重2.5g;籽粒灰色飽滿,三棱型。幼苗健壯,長勢強;成株后植株高大,葉色綠色,葉片肥大;莖稈綠色,花綠色;青稈成熟,后期熟相好。適應性廣,春播、夏秋播均適宜;對常見病蟲害的抗性較強,抗倒伏性較強。經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測定,籽粒中蛋白質含量為12.64g/100g,黃酮15.4g/kg。
根據六苦蕎4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產量表現,六苦蕎4號在貴州省內不同海拔區域(除貴陽外)均適宜種植,表現出高產、優質、抗性強和適應性廣等特點。
5.1 整地及適期播種
由于蕎麥頂土力較弱,整地時要做到精細,避免大泥塊壓種,以免造成缺苗。六苦蕎4號的最佳播種適期隨海拔、氣溫的高低而不同。春播,海拔1 900m以上地區適宜在4月下旬,海拔1 900m以下地區適宜在4月上中旬;夏秋播,海拔1 900m以上地區適宜在7月中下旬,海拔1 900m以下地區適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5.2 播種量
春播留苗8~10萬株/667m2,夏秋播留苗10~12萬株/667m2,播種量3~4kg/667m2[4]。以條播為主,溝距34cm。六苦蕎4號在上中等肥力土壤種植留苗8~10萬株/667m2,中下等肥力土壤種植留苗10~11萬株/667m2。
5.3 合理施肥
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一般施農家肥500~800kg/667m2,鉀肥2kg/667m2,磷肥25kg/667m2作基肥;根據苗勢,用氮肥5~8kg/667m2進行1次追施[5]。由于蕎麥屬于忌氯作物,施用鉀肥應盡量避免施用含有氯離子的鉀肥。
5.4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具有疏松土壤、蓄水保墑、提高地溫和促進幼苗生長的作用,是農業生產上田間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取得豐產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六苦蕎4號分枝期需進行1次中耕,及時拔除雜草,發現病蟲害及時防治。
5.5 適時收獲
由于六苦蕎4號落粒性較強,因此在7~8成熟,籽粒呈現品種固有顏色時,選晴好天氣及時收獲曬干保存。
[1]馮佰利.中國蕎麥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M]//柴巖,馮佰利,高小麗.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7:9-24.
[2]錢曉剛.貴州小雜糧現狀與發展對策[M]//柴 巖,馮佰利,高小麗.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7:232-237.
[3]張清明,趙衛敏,桂 梅.蕎麥新品種“六苦3號”的選育[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7):17-18.
[4]萬麗英.貴州高海拔山區播種密度對苦蕎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3):29-31.
[5]趙衛敏,張清明,桂 梅.施肥水平對苦蕎產量及生物類黃酮含量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3):41-43.
(責任編輯:馮 衛)
Breeding of a New Buckwheat Cultivar Liukuqiao 4 and Its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ZHANG Qingming,ZHAO Weimin,MA Yuqun,WU Qiong
(Liupan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panshui,Guizhou553000,China)
To breed new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buckwheat cultivar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Guizhou,taking tartary buckwheat cultivar Dianning 1in Yunan as the parent,the new buckwheat cultivar named Liukuqiao 4was bred by systematic selection method.In regional tests of buckwheat during 2012-2013in Guizhou,the two-year mean yield was 125.4kg/667m2,13.8%higher than the control Jiujiang tartary buckwheat,ranking at the first place.Ten out of 13sites had the yiel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 of 76.9%.it was approved by Guizhou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June,2015 (Accession No.:Qianshenqiao 2015002).
buckwheat;tartary buckwheat;Liukuqiao 4;cultivar breeding
S517
A
1001-3601(2016)07-0285-0009-02
2016-01-26;2016-04-18修回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蕎麥育種”(CARS-08-A4)
張清明(1966-),男,高級農藝師,從事農作物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E-mail:135958990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