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波
2013年4月2日。這一課上完了,閉上眼睛,眼前總是會閃現出孩子稚嫩的臉龐。反思這一課,我在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創設生活情境,為他們提供觀察、實踐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深知,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有意設計學生認知的矛盾沖突,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在教學《家人的愛》這一課時,結合學生生活,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我寫完作業了,可是媽媽卻讓我再做一張試卷,我有點累了,不想做,媽媽很生氣。我該不該聽媽媽的話呢?問題一提出來,班級學生立刻意見不統一了。一組同意做,一組堅持不做了,還有的組說暫時不做了,留著以后做。大家各抒己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有些孩子還不能說得很清楚,但是從他們臉上那認真的神情不難看出,他們在講自己的故事。最后,我告訴我的孩子們,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很正常,我們要學會與家長溝通,大膽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很多藏起來的愛。家庭成員互相理解,互相體諒,我們的家才會和諧快樂,充滿愛。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