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真芳 顏勇
【案例描述】
小唐、小許、小周三個孩子逃課去打乒乓球,于是,三人商量以“肚子不舒服,上廁所”為理由,試圖掩蓋事實真相。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三個孩子認識到所犯錯誤情節惡劣、后果嚴重,并且都用實際行動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當我得知這件事后,相當憤怒,不停地問為什么,為什么……此事的情節太惡劣,今天不到課堂,明天不到學校,后天就會不回家……越想越害怕,五年級的學生,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這件事,如果不及時地進行教育、引導,那后果是極其嚴重的。更不可思議的是,犯錯誤的是平時一直表現不錯的學生。小唐是班干部,小周是上學期的數學課代表,小許給我的印象也是遵守紀律的孩子。
【案例剖析及對策】
首先,我擺正心態,提高認識。西方有句俗語:孩子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對待孩子的錯,我們要寬容,更重要的是還需要一雙慧眼,理智地提取其中的積極因素。我們不要以成人的要求去衡量孩子,讓我們銘記“錯誤”是孩子的特權,孩子需要一個多姿多彩的成長歷程,孩子需要一方屬于自己的天空,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在快樂中。
整個調查的過程,小許支支吾吾,好像有什么話總在喉嚨說不出口,并且目光閃爍,表情僵硬,說話的時候總是把頭埋得低下去。我也知道,要在當場就揭穿他們撒謊的真面目是何其困難。思想交流進入了無法開展的地步。
“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密切配合”。根據我平時的了解,三位家長對學生的成長都比較關心,加之離學校都比較近,三位家長接到通知,不一會兒就趕到了學校。其中有一位家長還是放下手上繁忙的工作匆忙趕過來。
其次,夸大優點是為了更有效地指出缺點。家長來了,我并沒有當面就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教育。反而是當著家長的面,把三個學生極力表揚一番。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人都需要善意和贊美。《好班規打造好班級》也提到:善意的贊美實際上是一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資,是一種驅使人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每個學生都有令人津津稱道的優點,教師應及時發現,不著痕跡地公開給予表揚。這樣的表揚既不會讓學生感到盲目,還會成為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刻苦求知的巨大動力。
剛剛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三個學生,肯定了學生身上的優點,學生愿意聽,家長也樂意聽。表揚不是重點,重點是讓學生自己認識錯誤。突然,一句微弱的聲音傳來“我們說謊了”,雖然聲音有點小,但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們三人的“攻守同盟”已經瓦解,而且是徹底瓦解。“以優點缺,以優識缺,以優改缺”初現成效。我能夠感覺到,說出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這句話是勇于承認錯誤的心聲,是向“錯上加錯”宣戰的號角,我深深舒了一口氣,深深明白教育即將勝利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接下來的教育完全是順風順水。
再次,抓住重點,挖掘本質。本次教育緊緊圍繞“逃課”這一教育棘手的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層層剖析,挖掘本質。進一步深入了解后,發現三個學生都特別喜歡乒乓球,意志力較差,自控能力不足,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最后,提高認識,知行合一。挖掘了事情的本質,下一步就是提高認識,做到知行合一。何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第二天,三個孩子悄悄地把寫有家長批語的“檢討書”放在了我的數學書里,小周甚至用日記本足足寫了五頁,其中他母親還在“檢討書”末尾寫道:“好吧,行動能證明你所說的一切!”是呀,行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這樣信任孩子的家長,孩子能不成長嗎?此后的一段時間,三位孩子用實際行動證明教育效果明顯、可靠、高效。
【案例反思】
犯了錯誤勇敢地站起來,會站得更高,會走得更穩、更遠。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在錯誤當中不斷進步,真正體驗錯誤帶給我們生命的意義,收獲驚喜和快樂。錯誤會伴隨老師和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錯誤是成長的“爸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