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特殊的使命。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緊密相關。學生遇到新異的事物會感到驚喜,而產生好奇心,從而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回答的問題,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失去信心。
二、運用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想象力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象是通向創新的橋梁,它比知識更重要,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就課文的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做。
三、善于質疑問難,養成習慣
質疑問難的習慣與創新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中善于質疑是很重要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才會有所發現和創造。在教學中,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使之養成習慣。
四、鼓勵求異,激活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要求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或從不同思維方向提出多個可能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正確引導,善于發現和發展學生發散性求異思維。在閱讀理解課文時,要鼓勵學生要有獨立的見解,有自己的感受,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想象,表達真實情感。
五、自主學習,養成習慣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的理念,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自主學習不僅能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依靠師生的雙邊活動。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創興的欲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創造教學環境的同時,要尊重學生,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允許求異,敢于創新。教師鼓勵學生相信自我,讓學生敢于質疑,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充滿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才能逐步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張叢驗.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08).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