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山
摘 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與思維力,從而提升教學效益。
關鍵詞:美術;課堂教學;情境;想象;創造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同時也要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筆者結合多年美術教學實踐談三點做法。
一、注重設計課堂導入
新課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它能創設積極情境,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快速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學中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心理、興趣等要素進行新課引入,可采用講故事、放視頻、做游戲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有效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熱烈探求。在教學《夢幻中的城堡》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讓學生觀看《小王子》動畫片,然后讓學生扮演片中的角色,分別夸張地描述自己城堡的外形,同時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城堡的理解與想象,教師隨機評價,激勵學生打破常規,自由創作和表現。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激發了其想象和創造力,發展了創造性思維,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
美術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于創造。為了讓學生身心得到發展,想象力得以開發,教學活動中盡量為其創造自由、輕松、快樂的環境,讓學生置身于發現和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開學生的手、腦、眼。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走向自然,走進社區,讓學生在廣袤的自然中去觀察、去捕捉美好的題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其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從自身的角度去捕捉和表達周圍的世界并了解周圍事物的發展,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使其展開想象,大膽創作。
三、搭建學生展示的平臺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主陣地。教師要立根課堂,不斷更新觀念,挖掘教材,找準切入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美術學習的主人。課堂上要凸顯學生個性,多給學生提供上臺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對作品進行大膽描繪和評價。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觀點及認識及時鼓勵并提出改進意見,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強化繪畫的欲望。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張佳佳.淺議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J].軟件:教學,2015(3):3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