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亞菊
在音樂教學中,鑒賞力和表現力的發展,能使學生從藝術形象的感受中得到教益。我在實踐中,一直比較注重在聽和唱的活動中逐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才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音樂的感受力主要是在聽和唱的實踐中得到發展的。它主要包括音樂的聽辯能力、記憶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我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反復多聽,讓學生反復多聽,讓學生以聽覺直接去感知,使樂曲在學生的記憶里有一大體的印象,另外注重啟發、比較。例如,教學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音準外,還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表現手段,如聽辯歌曲中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與領音的差異,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所包含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比較由于音符時值的各種變化形成節奏的明顯對比等,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流暢優美,輕松活潑,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辯能力和記憶力,并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通過想象、聯想來獲得音樂所表達的形象,這種形象思維和情感的活動,能使學生很快進入音樂所描述的意境,進一步理解音樂的內容,增進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二、音樂鑒賞力的培養
學生喜歡唱歌、聽音樂,但我們決不應讓他們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喜歡上,只有提高他們的鑒賞力,才能使他們更正確地理解音樂作品,領會作品的藝術價值。我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音樂欣賞來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的。欣賞是鑒賞的基礎,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我采取的主要辦法是聆聽。要求學生注意聽,讓學生首先感受作品那自始至終激動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偉濃厚的氣魄,然后給學生講述《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便于學生了解作品背景,然后再聽樂曲,并組織討論,讓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和聯想到的都說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很快結合教師的講解,淋漓盡致地描述出來,進而逐步提高他們對音樂的分析、綜合以及判斷能力,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鑒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充分發揮樂感,想象和創造出才能。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音樂感受能力不同,也就存在著不同的音樂想象和創造。這些差異直接影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影響學生演唱時感情的投入。結合這一現象,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觀察,加強生活和情感的體驗,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多聽,多唱具有真情實感的,富于表現力,又能激發學生興趣、想象和美感的作品。
參考文獻:
徐欣齋.淺談音樂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