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元
(接上期)追本溯源,由來已久。從粗具日記體制和模式,到內容、篇幅、形式上的逐步完善,日記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
二、日記名稱的由來
我國日記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陳左高教授,根據他多年來查閱各種文獻資料來考驗。證實和說明:“日記”名稱起源于宋代。這是隨著日記作者的興起,日記作品漸趨成熟之時出現的。《漢書·藝文志》均無“日記”二字的著錄,可見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尚未接觸這一名稱。直到宋代,日記繁興,當時許多文人學者撰寫日記相沿成風。一些社會上的著名人物,懷著書寫日記的濃厚興趣,對紀行、記游、記出使、記征戰、記親友交往等日常行止,視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隨錄,于是自覺地冠以“日記”或“日錄”等字眼,許多人都有日記流傳。南宋學者周輝在《清波雜志》中寫道:“元佑(宋哲宗年號)諸公皆有日記……書文惟詳。”如北宋卓越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王安石就有巨帙日記。南宋大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亦說:“黃魯直(庭堅)有日記謂之家乘,至宣州猶不輟書。”宋代大詩人周必大是一位多產的日記作者,對行程之作,則殿以“日記”全稱,更有“舊跡時日記開”的詩句,可見寫日記在宋代已成為文人學士的時尚。《宋史·藝文志》便屢次出現“日記”全稱,而獨樹一幟。很顯然,日記全稱二字連用,始見于宋代。
從我國日記發展史的角度看,通過對日記在各相關時期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地搜集、梳理和分析,能為讀者呈現出我國歷代日記發展演變的基本輪廓,那就是:“萌芽于唐,發展于宋,衰落于元,而盛于清。”(陳左高語)
第二節 日記的涵義與格式
一、日記的涵義
關于日記的涵義,《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日記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的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
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幾層意思:
1.日記以錄事情為主。
2.日記所記錄的事情,從時間上看,是這一天里的。
3.日記所記錄的事情,與自己的關系來分析有兩類:一是自己遇到的,一是自己多的。
4.日記除日常記事之外,還可以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感受一類的東西也該是日記寫作的重要內容。所謂“感受”就是指你對生活中發生事情的感受、思考,進而得到的啟發和認識。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我們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啟發和認識也是十分多彩的。這其中既有當時的感受,又包含了事后的一些回味。
5.日記的“日”字就是每天的意思,每天把點點滴滴的生活浪花采擷到日記中去。過后回頭再看看這些文字,仿佛在閱讀自己的成長史,其實也就是在審視自己。日記不僅是人們生活的真實記錄,而且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可以經常通過寫自我反思,反省日記來不斷提高自己思想品德修養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二、日記的格式
日記是有一定的規格樣式的。它的格式雖然比較簡單,但它是約定俗成的。日記不同于其他寫作形式的顯著特點是它的程式化。寫日記要符合格式的要求。這種格式主要指的是寫在正文前面的話。一般說來,每篇日記的第一行要寫上年月日和星期幾,還要把當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晴、陰、雨、雪、風、閃電、打雷、結霜等一一記錄下來。日記是自己生活感受的真實記錄,最好再把當時的氣溫環境和有意義的地點記下來,這些記錄對以后體會與回憶當時的情景有好處,別人讀了也容易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然后,在第二行開頭空兩格開始寫正文。以后每段的開頭均要空兩格,這是比較規范的常用寫法。但也有人認為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寫出來就行,格式沒有死規定,因此,有的人通常只寫明日期,接著寫正文,而省略不寫星期幾及天氣情況,這也未嘗不可。對于青少年來說,為了日后便于重溫當時的生活感受,也是為了別人對日記的理解,還是寫上日期、星期和天氣情況為好。寫明日期既是為了查閱方便,也有利于個人的回憶。
日記的格式是簡單的,卻不能忽視。因為它既是各篇日記之間的分界線,又是自己生活經歷準確的目標表。日記是人們在長期直接使用于生活中而形成的一種實用文體。大家習慣了,一致遵守,一直沿用,相沿成習。人們一看到這種固定格式,就知道它屬于哪種文體了。
總之,日記的格式就是日記的標志。我們遵循實用文日記的格式,用法要合乎規范。這樣做,既便于寫又便于讀,更好地發揮日記的功效。
第三節 日記里萬千氣象的晴雨表
大氣的狀態和現象謂之氣象,如刮風、閃電、打雷、結霜、陰晴、下雪等。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也就是天氣變化,我國成語中的“氣象萬千”就是形容這種變化的多種多樣,非常壯觀。這種天氣變化,反映在古今中外名人的日記中可以看作是日記里的“晴雨表”,真可謂異彩紛呈,又頗有情趣。
日記里為什么要寫天氣?因為日記是生活的實錄,一天當中的氣象變化有必要在日記中客觀地反映出來。例如這個“晴”字,它不是天氣預報,它比天氣預報的內容簡單,可是非同小可。這是因為陰、晴、風、雨、雪、霜種種的天氣變化跟我們的日常生活,跟我們的個人或社會活動,跟我們的心情,跟我們對當天天氣情況的感受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試舉幾個例子來說明:①魯迅先生在1923年2月1日的日記中關于天氣現象寫的是:“晴,無事。”看,這天本來無事,魯迅先生還要在日記里寫一個“晴”字,這并非多此一舉。一個“晴”字是表示日記作者對大自然的認知,也是對當天天氣的感受。②清代同治、光緒兩朝為皇帝師傅的翁同龢,寫有《翁文恭公日記》。在他的日記中對天氣情況均記之較詳,例如他在1886年9月3日的一則日記中寫道:“晨,霧,晴,熱,薄霧,大雷雨,夜止。”從早上到晚上,對當天的天氣情況來個全記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