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芬
摘 要: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接受知識,在實踐上提倡創設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摒棄傳統的、被動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占主導地位,對相關的教學活動具有自主選擇權,實施一種建立在學生操作活動基礎上的教學。
關鍵詞:活動教學;做中學;自主可控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掀起新一輪課改大潮的今天,如何在農村小學中有效實施數學活動教學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一、活動教學的概念分析
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接受知識,其實質是反對“坐中學”,主張“做中學”,在理論上強調以學生為主導,在實踐上提倡創設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摒棄傳統的、被動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占主導地位,對相關的教學活動具有自主選擇權,實施一種建立在學生操作活動基礎上的教學。
二、活動教學的實踐應用策略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加強對數學課堂內容的有效分析,合理地在數學課堂中靈活運用活動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努力實施數學活動教學,以此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
對于教師而言,活動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和促進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用相應的角色轉換意識。新課改中,創設基于師生的互動、互惠的數學活動教學是一項重要內容。我們要抓住新課改的機遇,有效實施數學活動教學,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實施活動教學呢?
1.創設問題情境,鋪好數學活動教學實施的基礎
在教學中,要圍繞教學目標,創設使學生感到生動、真實、新奇的操作活動的情境,努力滿足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需求。如,有趣的七巧板、打折銷售、雞兔同籠、彩票摸獎等數學問題的學習,將數學基礎知識融入實際的、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注入了可見可感的生活氣息,從而賦予了“我要學數學”的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開發活動教學資源,做到豐富性與可行性并重
活動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實際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和開發生活中各種可用資源,不必用各種條條框框加以限制,允許學生可以自主、自由地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積極創新。
3.運籌帷幄,注意活動教學自主性和可控性的統一
數學活動教學是實踐探索和應用性較強的一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活動教學“做中學”的特點。活動問題的設置要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挑戰性,要讓學生感覺到通過一定的操作和努力就可以解決。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投入到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學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協同合作,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強調學生通過個人動手實踐和小組合作來開拓思路。
總之,有效的數學活動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共同發展提高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自己的方式來建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因此,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策略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數學素養的優化。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