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君 馬銘鴻 王秀艷
本節課由于教學設計趣味十足,因而學生樂學善思,學習效果好,深思此課,成功之處有四點。
一、在導入新課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創新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為此,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生活中的“車輪”為切入點,為學生創設了到動物王國觀看比賽的情境,當動態的畫面一出現,學生的創新欲望就不言而喻了。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本節課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動物王國的運動會上去看看,看看那里都有哪些有趣的比賽。”(播放課件)
接著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認為誰會取得這場比賽的勝利呢?”此時學生興趣高昂,會紛紛舉起小手,“老師我認為小熊會取得這場比賽的勝利。”隨后教師說:“那好,讓我們繼續觀看比賽,一起來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想。”(播放課件)從而導入新課:“為什么圓的車輪走起來又快又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圓。”(板書課題)伴隨著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我們開始了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在教學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做車輪、安車軸、裝鋼絲”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變被動地“學數學”為主動地“做數學”。讓學生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用“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的方法理解了新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分層練習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葉圣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所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三道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拓展題是讓學生在一張正方形紙中,畫一個最大的圓。(想一想,如何找出圓心并畫出半徑呢?)
我注重挖掘教材習題的內涵,組成一套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學訓練題。對于拓展題,學生想的方法千奇百怪,創新的火花再一次迸發。
四、在總結全課時,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最后布置作業:圓以它獨特的魅力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同學們回家后拿起圓規,用圓規編輯出美麗的圖案。屏幕顯示各種美麗的圖案(教材61頁第10題和教材59頁的圖)。“教學是一種遺憾的美”。由于本班農村學生比較多,合作意識欠佳,在操作中能主動探索,但語言表述不夠精練準確。
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戰略目標,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教學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編輯 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