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娜
班級里都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中付出的努力很多,卻常常只有一點進步。老師們也感到頭疼。不過,你是否想到過?這些付出很多、回報很少的“笨小孩”,也有可能是得了“讀寫障礙癥”。
在一期電視節目中,我第一次聽說了“讀寫障礙癥”。主持人采訪一群特殊的孩子,這些孩子學習很努力,可是效率很低。有的孩子上三年級還不會“十以內的加減”;有的孩子寫字不成行;有的孩子非常抵觸學習,他們就是“讀寫障礙癥”患者。看到這里,我猛然想到班級中也有這樣的“笨小孩”:閱讀課文,他們混淆相似字,無法準確理解閱讀內容;他們很努力了,可前學后忘;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聽課效率低。以往,我認為他們學習不專心,不努力,總是批評他們。反思后,我發現對這些孩子了解太少。蒙臺梭利說:“學習正確答案將幫助孩子完成學業,但學會如何學習是為一生做準備。”面對“笨小孩”,我要改變自己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有更多的耐心;我應重視對他們的生成教育,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
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和家長對這些學生的批評不絕于耳,他們也認為自己是“笨小孩”。時間長了,這些學生自暴自棄,對學習活動以及生活都喪失信心和興趣。學生張力的媽媽告訴我:寫作業時,張力的情緒煩躁,常扔筆踢凳,揪住自己的頭發,罵自己笨;小姑娘程敏的記性差,作業速度慢,只能機械照抄,稍微變一下練習內容,她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我想:幫助他們,先要讓他們接納自己,幫他們樹立信心,同時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特點制定個人輔導計劃。我了解到安徒生、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就是“讀寫障礙”者。我把這些名人故事打印出來送給張力和程敏,告訴他們不是“笨小孩”,對自己要有耐心,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張力愛勞動,樂于助人。我當著同學的面大聲地夸獎他;我告訴程敏,我很喜歡她,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另外,她的作業可以晚交。我為他們設計專項練習,把他們作業中的錯字一一圈出來,寫出正確的字,方便他們對照訂正;在小組學習活動中,除了給他們特別輔導外,還有同學們的“一對一”幫助。聽到任課教師抱怨:張力太笨了。我向老師們介紹“讀寫障礙癥”,告訴老師們:張力有自己的優點,并不是“笨小孩”,他需要老師的耐心幫助。教育學者張文質說:“對于孩子的成長,教師和家長都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教育內在的規律,學會等待,減少浮躁與功利,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基。”我常和家長交流這段話:因為教育是慢的藝術,所以希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多理解,少苛責;多鼓勵,少批評;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現在,張力和程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幫助,他們說:“在學習中,我們是小蝸牛。雖然我們比別人慢,但是只要我們不停步,我們就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他們一點點在努力,一點點在進步,這不就是人們常說的“教育要引人向上”嗎?
據專業機構抽樣調查顯示“全國10%左右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北京市的中小學中,84.42%的教師認為班里有1~4名疑似讀寫障礙的孩子,89.2%的教師因孩子成績不好而有職業焦慮,64.63%的家長從未聽說過讀寫困難。”老師和家長對“讀寫障礙癥”要有正確的認知,關注有“讀寫障礙癥”的孩子,用耐心助力他們慢慢長大。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