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有人說“要教給學生知識,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又說“要教給學生知識,教師必須是一條河流,甚至是一片大海”。但是,我不想成為那片大海。因為,我想做一棵樹!
一、喜歡的是最甜的
我愿意成為一棵樹,因為我有生命;我愿意成為一棵樹,因為我有理想。因為我有生命,所以我想在這美麗的世界展示我的青春活力;因為我有理想,所以我想在絢麗的人生中開出嬌艷的花朵,結出美麗的果實。試問: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比有理想的生命更美麗呢?
我不想成為那片大海,我不想把我的知識像舀水一樣一瓢一瓢地舀給孩子。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渴,我也不知道他們喝夠了沒有。我想做一棵樹,結出美麗的果實,讓孩子們去摘自己喜歡的果實。有的孩子長得高,他們伸手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有的孩子他們長得矮呀,所以他們只能攀爬到樹上才能摘到。也許有的孩子根本就爬不上樹,可是他們也渴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果實,那他們就會相互合作,想盡辦法去采摘。就這樣,孩子們在嬉笑中,在攀爬中,在互助中,都會得到心中想要的那枚果實。當然,他們在摘取的過程中也許會劃破自己的手,也許會摔倒,但是這些困惑苦惱都會隨著他們摘到了果實而灰飛煙滅。也許他們摘到的果實,有的甜,有的澀,但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必須去嘗試才會知道個中的滋味。他們會在不斷摘取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枚果實。
二、參與是最快樂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旅游小鎮,在草莓成熟的季節,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把那鮮美的草莓摘下來,放在籃子里,拿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賣,可是由于數量過多,每天賣出去的數量很少。在村子里卻有一位老婆婆,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不能下地干活,親人又不在身邊,所以她非常苦惱,但她又不愿意看著那鮮美的草莓壞在土里,于是她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放立在身旁:“你能給五塊錢,你可以去地里自由采摘一籃子草莓。”不知怎么地,來地里采摘草莓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田地里自由地采摘著,盡情地享受著參與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而那位老婆婆臉上也洋溢著燦爛、滿足的笑容。
其實老婆婆賣的草莓和別人賣的草莓是等值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參與其中會獲得最大的快樂,參與其中收獲也會最大。所以我想做一棵樹,我想讓孩子們親自去參與。我不想因為我高,就把樹上的果實采摘下來給他們吃,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喜歡哪種果實,也不知道他們喜歡哪種口味。我想看著他們伸手、踮腳、爬樹,甚至是幾個人合力把人舉起;我想看他們在果園里嬉戲、摔倒、重新站起。不過,我始終會悄然站在他們身邊鼓勵:“孩子,沒有關系,你再把腳踮高一點點,再把手伸長一點點,你就會摘到那個果實啦!”看著有些孩子使足了力氣還在樹枝上攀爬時,我會悄悄地在他的屁股上用點兒力推他一把,當看到孩子終于爬上了樹,我好快樂!
三、給予是滿足的
我是一棵樹,我會在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中得到快樂,我也會在孩子們大口吃著自己采摘的果實時得到滿足。我會在孩子們不斷摘取果實的時候,不斷結出新的品種繁多的果實,因為我知道他們還在樹下守望。因為這,我會不斷地鼓勵自己不斷生長,不斷去吸取營養,去結出孩子們想要的果實。當孩子們不斷得到果實,不斷成長時,我也會不斷壯大自己的枝干,不斷長出茂密的新葉。下雨了,孩子們在樹下避雨。炎熱了,孩子們在樹下乘涼。孩子們累了,在樹下愜意地休息。看著孩子們緊靠著我,我好滿足!
沒有星星的月夜,光明卻冷清;沒有蛙聲的田野,美麗卻孤寂;沒有孩子的世界,我不知道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我們在給予孩子,可孩子們也在給予我們。那眨著眼的星星,那呱呱叫的青蛙,才能真正讓我們感受到,那皎潔的月夜、恬靜的原野才是最美麗的東西。
我想做一棵樹,讓孩子們緊緊靠著我!
編輯 孫彥君